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规模化外海深水海域大黄鱼养殖装置,包括有至少三个浮筒,浮筒之间通过围网相连形成封闭的养殖区域,其中,围网由网片依次连接构成,围网的上端与下端分别设置有缆绳,围网的上端设置有浮子,而围网的下端设置有能使围网的下端陷入淤泥中的网坠,围网张开形成网墙而构成无底的养殖装置,围网外间隔设置有沉桩,围网通过连接绳与沉桩连接相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为抗风浪性强,单体养殖面积大,放置、回收方便,通过利用深水海域的天然资源,驯化人工养殖的大黄鱼,使其肉质、口感更接近野生大黄鱼,从而提高人工大黄鱼的经济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规模化外海深水海域大黄鱼养殖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尤其是大黄鱼的养殖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规模化外海深水海域大黄鱼养殖装置。
技术介绍
大黄鱼,属石首鱼科、黄鱼属,俗称黄鱼、黄花鱼等,为暖水性集群洄游鱼类,曾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海洋捕捞对象之一,其体色金黄、味道鲜美,被誉为“四大家鱼”。随着上世纪70年代初的过度捕捞,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至今无法恢复,形不成种群。当今能够捕获的野生大黄鱼非常稀少,价格昂贵。80年代开始,人们不断通过人工养殖的办法来弥补对大黄鱼的需求,但海水网箱养殖因设施的抗风浪能力的限制,只能在沿海港湾内的浅水区进行且网箱单体面积小,水体交换差,养殖密度大,导致养成的黄鱼体色、条形、口感等均与野生黄鱼无法相比,因而价值也不高。而被广泛引进使用的“深水网箱”尽管单体网箱供养面积有所增加,抗风浪性能有所提高,但网箱单体面积仍然有限,没有突破千平方米。现有公开号为CN1393125名称为《抗风浪深水网箱》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浮力可调的工作平台、浮力环及沉子的抗风浪深水网箱;另有公开号为CN1568675名称为《可潜式深水网箱》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圆柱形管材、中间连接件、装有加强绳的网具以及垂直取向的配重块和进排气系统所组成可潜式深水网箱,相对结构复杂,操作管理困难,成本高、推广难, 最终无法有效实现提闻养成大黄鱼品质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技术现状,提供抗风浪性强,养殖面积大, 单体养殖面积可达几十万平方米,且放置、回收方便的一种规模化外海深水海域大黄鱼养殖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规模化外海深水海域大黄鱼养殖装置,包括有至少三个浮筒,浮筒之间通过围网相连形成封闭的养殖区域,其中,围网由网片依次连接构成,围网的上端与下端分别设置有缆绳,围网的上端设置有浮子,而围网的下端设置有能使围网的下端陷入淤泥中的网坠,围网张开形成网墙而构成无底的养殖装置,围网外间隔设置有沉桩,围网通过连接绳与沉桩连接相配合。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上述的围网为双层结构,围网包括有外围网和内围网,外围网的上端设置有套网泡沫浮子,内围网的上端设置有串孔发泡浮子。上述的套网泡沫浮子包括有套网及泡沫浮子,泡沫浮子依次装于套网中,相邻的泡沫浮子之间捆扎有用于隔离泡沫浮子的绳子,套网泡沫浮子与钢丝捆扎相配合。上述的串孔发泡浮子包括有发泡浮子,发泡浮子依次穿置于钢丝中,相邻的发泡浮子之间设置有捆扎绳,捆扎绳与内围网的上端捆扎相配合。上述的钢丝外包裹有棕榈层。上述的围网的高度高于海域最高潮位的I. 2倍 I. 5倍。上述的浮筒通过钢索与固定桩连接相配合。上述的固定桩固定于海底或岸边礁石上。上述的浮筒的下端设置有增加稳定性的水泥碇。上述的网坠为锚链,锚链上系挂有用于增加重量的铅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规模化外海深水海域大黄鱼养殖装置,包括有至少三个浮筒,浮筒之间通过围网相连形成封闭的养殖区域,其中,围网由网片依次连接构成,围网的上端与下端分别设置有缆绳,围网的上端设置有浮子,而围网的下端设置有能使围网的下端陷入淤泥中的网坠,围网张开形成网墙而构成无底的养殖装置,围网外间隔设置有沉桩,围网通过连接绳与沉桩连接相配合。本专利技术的养殖装置采用柔软的围网和刚性的钢丝相结合,在形成养殖区域的同时保证围网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用围网在深水海域围成封闭的养殖区域,并用浮筒保持养殖区域的相对稳定,围网利用上端的浮子的浮力和下端的网坠的重力的作用张开形成网墙,浮子浮于水面上,网坠沉入海底的淤泥中,本养殖装置为无底结构。围网采用外围网和内围网的双层结构,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因围网破损而造成鱼逃跑的风险,而网衣的高度高于海域最高潮位的I. 2倍 I. 5倍,可以避免因涨潮而造成围网拦截不彻底而造成鱼的流失;钢丝外包裹有棕榈层,可以避免钢丝被海水过快腐蚀, 从而提高养殖装置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的养殖装置抗风浪性强,养殖范围大,放置、回收方便,且适合于不同海域、不同环境情况。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养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中I部放大图;图3是图I中围网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I中浮筒固定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I中套网泡沫浮子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I中串孔发泡浮子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I至图6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养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的附图标记为围网I、外围网11、内围网12、网片13、连接绳14、浮筒2、钢索21、 固定桩22、水泥碇23、钢丝3、网坠4、铅锤4a、套网泡沫浮子51、套网51a、泡沫浮子51b、绳子51c、串孔发泡浮子52、发泡浮子52a、捆扎绳52b、缆绳6、沉桩7。如图I至图6所示,一种规模化外海深水海域大黄鱼养殖装置,包括有至少三个浮筒2,浮筒2之间通过围网I相连形成封闭的养殖区域,其中,围网I由网片13依次连接构成,围网I的上端与下端分别设置有缆绳6,围网I的上端设置有浮子,而围网I的下端设置有能使围网I的下端陷入淤泥中的网坠4,围网I张开形成网墙而构成无底的养殖装置,围网I外间隔设置有沉桩7,围网I通过连接绳14与沉桩7连接相配合。实施例中,围网I为双层结构,围网I包括有外围网11和内围网12,外围网11的上端设置有套网泡沫浮子51,内围网12的上端设置有串孔发泡浮子52。实施例中,套网泡沫浮子51包括有套网5Ia及泡沫浮子51b,泡沫浮子51b依次装于套网51a中,相邻的泡沫浮子51b之间捆扎有用于隔离泡沫浮子51b的绳子51c,套网泡沫浮子51与钢丝3捆扎相配合。实施例中,串孔发泡浮子52包括有发泡浮子52a,发泡浮子依次穿置于钢丝3中, 相邻的发泡浮子52a之间设置有捆扎绳52b,捆扎绳52b与内围网12的上端捆扎相配合。实施例中,钢丝3外包裹有棕榈层。实施例中,围网I的高度高于海域最高潮位的I. 2倍 I. 5倍。实施例中,浮筒2通过钢索21与海底的固定桩22连接相配合。实施例中,固定桩22固定于海底或岸边礁石上。实施例中,浮筒2的下端设置有增加稳定性的水泥碇23。实施例中,网坠4为锚链,锚链上系挂有用于增加重量的铅锤4a。养殖装置的搭建用船将浮筒2放置于指定位置,用钢索21与事先打好的固定桩 22连接相配合,为了增加浮筒2的稳定性,在浮筒2的下端悬挂3个水泥碇23,使浮筒2在海面上保持相对的稳定;然后在浮筒2之间用围网I相连接,从而将海面围成一个封闭的养殖空间,由于所需的围网I面积巨大,长度极长,采用网片13依次连接的方法形成围网;为了保证围网I的稳定性,围网I外间隔设置有沉桩7,围网I通过连接绳14与沉桩7连接相配合,围网I采用外围网11和内围网12的双层结构,最大程度的减少因围网I破损而造成鱼逃跑的风险;如图I所示,在养殖海域内放置4个浮筒2,外围网11和内围网12分别围成矩形,矩形的4个顶角与浮筒2连接相配合;外围网11和内围网12的下端连接有锚链,在锚链的重力作用下,外围网11和内围网12的下端连同锚链一起沉入海底的淤泥中,由于围网I面积巨大,在海水中受力面较大,为了增加网坠4的重量,在锚链上间隔设置有铅锤4a; 外围网11的上端设置有套网泡沫浮子51,如图5所示,套网泡沫浮子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规模化外海深水海域大黄鱼养殖装置,包括有至少三个浮筒(2),所述的浮筒(2)之间通过围网(1)相连形成封闭的养殖区域,其特征是:所述的围网(1)由网片(13)依次连接构成,所述的围网(1)的上端与下端分别设置有缆绳(6),所述的围网(1)的上端设置有浮子,而所述的围网(1)的下端设置有能使围网(1)的下端陷入淤泥中的网坠(4),所述的围网(1)张开形成网墙而构成无底的养殖装置,所述的围网(1)外间隔设置有沉桩(7),所述的围网(1)通过连接绳(14)与沉桩(7)连接相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规模化外海深水海域大黄鱼养殖装置,包括有至少三个浮筒(2),所述的浮筒 ⑵之间通过围网⑴相连形成封闭的养殖区域,其特征是所述的围网⑴由网片(13) 依次连接构成,所述的围网(I)的上端与下端分别设置有缆绳出),所述的围网(I)的上端设置有浮子,而所述的围网(I)的下端设置有能使围网(I)的下端陷入淤泥中的网坠(4), 所述的围网(I)张开形成网墙而构成无底的养殖装置,所述的围网(I)外间隔设置有沉桩(7),所述的围网(I)通过连接绳(14)与沉桩(7)连接相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规模化外海深水海域大黄鱼养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围网(I)为双层结构,所述的围网(I)包括有外围网(11)和内围网(12),所述的外围网(11)的上端设置有套网泡沫浮子(51),所述的内围网(12)的上端设置有串孔发泡浮子 (5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规模化外海深水海域大黄鱼养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套网泡沫浮子(51)包括有套网(51a)及泡沫浮子(51b),所述的泡沫浮子(51b)依次装于套网(51a)中,相邻的泡沫浮子(51b)之间捆扎有用于隔离泡沫浮子(51b)的绳子 (51c),所述的套网泡沫浮子(51)与钢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冲明,薛国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御龙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