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收鱼网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43347 阅读:2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0 12: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快速收鱼网衣,具有张开后近似呈封闭圆柱形的主体网,其中:主体网上部中心具有一个较小的开口,并且开口连接有网颈;主体网的外侧绳索上设有能与外部刚性框架快速连接的可拆卸活扣连接部件。开口连接的网颈能在平时养殖过程中保持主体网上侧与水面有一个开口,便于生产时的管理。外部刚性框架具有的半潜塔能杜绝波浪对网颈的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网箱主体网位于水面,易与波浪同时波动进而对网箱框架强度造成疲劳性损伤的缺陷。因而,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新颖、布设稳定性好、抗风浪性强、养殖容量大、护鱼效果好、管理方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一种外海大型水产养殖网箱设备,尤其涉及快速收鱼网衣
技术介绍
水产品是人们摄取动物蛋白的主要来源之一。从长远看水产品将与畜产品在非主食消费中占主导地位,水产品不但将成为人们摄取动物蛋白的主要来源之一,而且也可以缓解人增地减、食品不足的问题。外海养殖离岸较远,交通运输、养殖管理均与传统的养殖模式有较大不同,养殖管理必须基于自动化、智能化、现代化、机械化加以实现。传统的人工投喂、巡视、采样分析等手段远远满足不了外海养殖产业发展的需求。现有技术如中国 专利技术专利《外海抗流防风浪升降养殖网箱》,专利号200610071322. 0,公开了一种外海抗流防风浪升降网箱,网箱框架由立式浮力管、三道平行的卧式浮力管,加强的框架浮力管连接件、框架支管连接件,网箱升降进排气系统、网箱下降平衡控制系统及网箱降到水底的地锚固定装置构成。其特征是网箱框架由中空的高强度塑料管组成,立式浮力管承担网箱的总重量并可调节进排水量控制网箱的升降,卧式浮力管用于承担网箱受海流作用产生的下沉力、人员在网箱上工作及物资重量使网箱增加的外来重力,并按计算网箱下降时网箱重量与网箱浮力的浮力差所需要卧式浮力管的浮力及网箱下部加强的连接支管内的配重,立式浮力管的下部留有进排水口,上部装有网箱下降时的平衡装置及进排气系统保证网箱的平稳升降,每根立式浮力管的底部都与带连接盘的地锚相连,网箱降到水底后可稳固网箱。然而该设备自动化水平较低,配套程度低,操作效率有限,且网衣抗风浪能力差,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其收网过程也存在诸多缺陷,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布设稳定性好、抗风浪性强、养殖容量大、护鱼效果好、管理方便的快速收鱼网衣。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快速收鱼网衣,具有张开后近似呈封闭圆柱形的主体网,其中主体网上部中心具有一个较小的开口,并且开口连接有网颈;主体网的外侧绳索上设有能与外部刚性框架快速连接的可拆卸活扣连接部件。开口连接的网颈能在平时养殖过程中保持主体网上侧与水面有一个开口,便于生产时的管理。外部刚性框架具有的半潜塔能杜绝波浪对网颈的作用。在收网时,只需用拉网机牵拉网颈即可快速完成收网。养殖过程中如果需要起捕一部分鱼,则可以通过网颈将吸鱼泵伸入主体网内吸鱼,操作极为方便。克服了现有网箱主体网位于水面,易与波浪同时波动进而对网箱框架强度造成疲劳性损伤的缺陷。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措施还包括外部刚性框架包括中空连通的刚性的管架;管架的上部连接有具有筒体结构的半潜塔,并且管架围成的内侧空间与半潜塔的内侧空间相连通。管架具有圆形的顶框,并且该顶框经辐射状排布的上支架连接塔体;上支架下侧经立柱连接有底框;底框的直径大于或等于上支架的直径;底框内侧经辐射状排布的下支架连接有平衡环。由于本专利技术快速收鱼网衣,采用了主体网上部中心具有一个较小的开口,并且开口连接有网颈;主体网的外侧绳索上设有能与外部刚性框架快速连接的可拆卸活扣连接部件。开口连接的网颈能在平时养殖过程中保持主体网上侧与水面有一个开口,便于生产时的管理。外部刚性框架具有的半潜塔能杜绝波浪对网颈的作用。在收网时,只需用拉网机牵拉网颈即可快速完成收网。养殖过程中如果需要起捕一部分鱼,则可以通过网颈将吸鱼泵伸入主体网内吸鱼,操作极为方便。克服了现有网箱主体网位于水面,易与波浪同时波动进而对网箱框架强度造成疲劳性损伤的缺陷。因而,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新颖、布设稳定性好、抗风浪性强、养殖容量大、护鱼效果好、管理方便的优点。附图说明 图I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 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外部刚性框架结构示意 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使用状态结构示意 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快速起网机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附图标号说明半潜塔I、设备台11、塔体12、管架2、顶框21、底框22、上支架23、下支架24、平衡环25、立柱26、多向吸鱼泵3、快速起网机4、防磨损滑轮杆41、支架42、导向滑轮杆43、卷网滑轮44、动力机构45、可拆卸网5、主体网51、网颈52。实施例参照图I至图4,快速收鱼网衣,具有张开后近似呈封闭圆柱形的主体网51,其中主体网51上部中心具有一个较小的开口,并且开口连接有网颈52 ;主体网51的外侧绳索上设有能与外部刚性框架快速连接的可拆卸活扣连接部件。开口连接的网颈52能在平时养殖过程中保持主体网51上侧与水面有一个开口,便于生产时的管理。外部刚性框架具有的半潜塔I能杜绝波浪对网颈52的作用。在收网时,只需用拉网机牵拉网颈52即可快速完成收网。养殖过程中如果需要起捕一部分鱼,则可以通过网颈52将吸鱼泵伸入主体网51内吸鱼,操作极为方便。克服了现有网箱主体网51位于水面,易与波浪同时波动进而对网箱框架强度造成疲劳性损伤的缺陷。外部刚性框架包括中空连通的刚性的管架2 ;管架2的上部连接有具有筒体结构的半潜塔1,并且管架2围成的内侧空间与半潜塔I的内侧空间相连通。管架2具有圆形的顶框21,并且该顶框21经辐射状排布的上支架23连接塔体12 ;上支架23下侧经立柱26连接有底框22 ;底框22的直径大于或等于上支架23的直径;底框22内侧经辐射状排布的下支架24连接有平衡环25。管架2内侧安装的主体网51在养殖阶段具有养殖空间大的特点,且处于水下深度较大,因此对风浪的护鱼效果较突出。上部的网颈52顶部开口,可供一定的休闲垂钓空间。集中起捕时,只要卸掉可拆卸网5与管架2之间的连接部件,就可以将整个可拆卸网5吊起进行集中起捕,工作效率极高。为了更好的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工作,本实施例对外部刚性框架及其配套设备做进一步详述。塔体12的顶部沿口附近安装有快速起网机4 ;快速起网机4具有经支架42安装在塔体12的顶部沿口上的防磨损滑轮杆41 ;防磨损滑轮杆41靠近端部附近设有导向滑轮杆43 ;快速起网机4还具有安装在较远侧的具有动力机构45的卷网滑轮44。网颈52内设有多向吸鱼泵3。管架2所用的材料均为HDPE或不锈钢管,因此可以通过增设电控阀门进行 定向注水、充气操作,进而控制比重及沉浮。尽管已结合优选的实施例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对在这里列出的主题实施各种改变、同等物的置换和修改,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当视所提出的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为准。权利要求1.快速收鱼网衣,其特征是具有张开后近似呈圆柱形的主体网(51);所述的主体网(51)上部中心具有一个较小的开口,并且所述的开口连接有网颈(52);所述的主体网(51)的外侧绳索上设有能与外部刚性框架快速连接的可拆卸活扣连接部件。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快速收鱼网衣,其特征是所述的外部刚性框架包括中空连通的刚性的管架(2);所述的管架(2)的上部连接有具有筒体结构的半潜塔(1),并且所述的管架(2)围成的内侧空间与所述的半潜塔(I)的内侧空间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收鱼网衣,其特征是所述的管架(2)具有圆形的顶框(21),并且该顶框(21)经辐射状排布的上支架(23)连接所述的塔体(12);所述的上支架(23)下侧经立柱(26)连接有底框(22);所述的底框(22)的直径大于或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快速收鱼网衣,其特征是:具有张开后近似呈圆柱形的主体网(51);所述的主体网(51)上部中心具有一个较小的开口,并且所述的开口连接有网颈(52);所述的主体网(51)的外侧绳索上设有能与外部刚性框架快速连接的可拆卸活扣连接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常文陈应华夏灵敏赵晟徐佳晶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