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40740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8 0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止电池容器内部的热量以及电解液与电池容器的反应引起的电池劣化,从而提高了电池性能的电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池具有:第一极性的电位的第一电极板;具备接触部的第二极性的电位的第二电极板;配置在所述第一电极板与所述第二电极板之间的间隔件;收纳有所述第一电极板、所述第二电极板和所述间隔件的导电性的电池容器,所述接触部与所述电池容器接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池,尤其涉及提高了性能的电池。
技术介绍
在电池中存在仅进行放电的一次电池 和可以进行充放电的二次电池。所述电池的结构为由将电极板即正极板及负极板隔着间隔件层叠而得到的层叠电极体密闭在电池容器中,通常用于电池系统中的电动机等的电力负载驱动用的电力供给。然而,公知的是,在所述电池中,由于劣化导致电池性能下降,其结果是可能出现故障。作为劣化的主要原因例如可以举出由于放电或充放电导致在电池容器的内部产生的热量或电池容器与电解液的反应等。因此,为了防止电池的劣化,开发了以下电池,S卩,具备用于将电池容器的内部的热量向电池容器的外部放出的放热板的电池(参照专利文献I)、通过导电体连接电池的正极端子和导电性的电池容器并使电池容器为与正极相同的电位从而防止上述反应的电池(参照专利文献2)。先行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国特开2010-287487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2008-186591号公报技术的概要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对于专利文献I的电池而言,由于在固定大小的电池容器的内部收纳有放热板,因此与未收纳放热板的情况相比需要减少电极板等的尺寸或张数,其结果是电池的放电或充放电的性能可能下降。另外,对于专利文献2的电池而言,由于在电池容器的外侧配置有上述导电体,因此使用该电池的电池系统的振动等可能使得该电池系统的其他构件碰到该导电体等,其结果是该导电体从规定的位置脱离,上述反应可能会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简单的结构同时解决上述的课题且提高了电池性能的电池。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电池的特征在于,具有第一极性的电位的第一电极板;具备接触部的第二极性的电位的第二电极板;配置在所述第一电极板与所述第二电极板之间的间隔件;收纳有所述第一电极板、所述第二电极板和所述间隔件的导电性的电池容器,所述接触部与所述电池容器接触。S卩,根据该结构,通过使具备第二电极板的接触部从电池容器的内部与导电性的电池容器接触,从而能够使电池容器成为第二极性,并且能够经由接触部将电池容器的内部的热量从电池容器放出。技术效果根据本技术的电池,能够同时防止关于电池容器内部的热量以及电解液和电池容器的反应引起的电池劣化的上述课题,提供提高了电池性能的电池。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池的示意图。图1(a)是从XZ平面观察得到的电池的透视图,图1(b)是图1(a)的A-A'线处的YZ截面图。图2是在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池中使用的电极板的示意图。图2(a)是正极板的不意图,图2(b)是负极板的不意图。·图3是表示在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池中使用的正极板的变形例的示意图。图4是在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池中使用的正极板的又一变形例和使用了该正极板的电池的示意图。图4(a)是表示正极板的该变形例的示意图。图4(b)是从XZ平面观察到的使用了该正极板的电池的透视图。符号说明I...电池2...容器主体3···盖4···正极端子5...负极端子6...树脂7(7a、7b、7c、7d). · ·正极板8···正极涂敷部9...正极非涂敷部10···正极接头11 (Ila 111)...接触部12···负极板13...负极涂敷部14···负极非涂敷部15···负极接头16···间隔件17(17a、17b). · ·层叠电极体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电池的一个特征在于使在基材上涂敷有电极活性物质的正极板或负极板中的任一方的电极板的未涂敷部与导电性的电池容器接触配置。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实施方式的电池。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实施方式的电池可以使用一次电池或二次电池等任一种电池,在此作为电池的一例使用能够进行充放电的电池、例如作为蓄电池的锂离子二次电池进行说明。参照图I及图2对本实施方式的电池I进行说明。图I (a)是从电池I的正面(XZ平面)观察到的透视示意图,图1(b)是图1(a)的A-A'线的YZ平面处的截面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使用的图中均使用同一正交坐标系。另外,图1(a)是用于促进理解的示意图,因此并未记载全部在图1(b)中示出的各结构。首先,电池I具备在XY平面上具有大致矩形的形状的底面且具有从该大致矩形所有边向Z轴方向延伸的壁面的方型的导电性(例如,铝等金属制)的容器主体2;收纳在容器主体2中且通过正极板7a和负极板12隔着间隔件16层叠而得到的层叠电极体17 ;将层叠电极体17收纳到容器主体2后密闭容器主体2的盖3 (容器主体2和盖3通过激光焊接等被密闭而成为“电池容器”)。需要说明的是,虽未图示,但在电池容器中积存有电解液或电解质。·在此,盖3是与容器主体2相同的导电性的材质。并且,在盖3上形成有贯通盖3配置的例如圆柱状的电极端子(正极端子4及负极端子5);将电极端子固定在盖3上且使电极端子与盖3之间电绝缘的绝缘性的树脂6 (例如,塑料树脂等绝缘体)。作为一例,以下将层叠电极体17 (在此为两个层叠电极体17a和17b)作为通过将多个正极板7和多个负极板12隔着间隔件16依次层叠而得到的层叠型的层叠电极体进行说明。正极板7a通过在铝等正极用金属箔(以下,也称为“正极基材”)的两表面涂敷锰酸锂等正极活性物质后进行冲裁而形成。正极板7具备在正极基材上涂敷有正极活性物质的大致矩形的部分(以下,称为“正极涂敷部”8)和在该正极基材上未涂敷有正极活性物质的大致矩形的部分(以下,称为“正极非涂敷部”9)。与正极涂敷部8的在X方向上具有长度的两个边中的位于+Z方向的边连接的大致矩形的正极接头10和与位于-Z方向的边连接的大致矩形的接触部Ila为正极非涂敷部9。所述正极非涂敷部9和正极涂敷部8的连接关系如图2 (a)所示。S卩,正极涂敷部8是X方向为尺寸“W1”且Z方向为尺寸“W2”的大致矩形。另外,作为正极非涂敷部9的一个的正极接头10是X方向为尺寸“W3”且Z方向为尺寸“W5”的大致矩形,在从正极涂敷部8的X方向的宽度的中心向Z方向引出假想线(以下,称为“正极假想线”)的情况下,其比正极假想线位于+X方向且位于正极涂敷部8的X方向内侧且与正极涂敷部8连接而成为一体(因此,0 < W3 < {(Wl)+2})。进而,作为正极非涂敷部9的一个的接触部Ila是X方向为尺寸“W1”且Z方向为尺寸“W4”的大致矩形,其与正极涂敷部8的位于上述-Z方向的边在X方向上无偏移地连接而成为一体。需要说明的是,尺寸“W5”是为了与正极端子4电连接的足够的长度,尺寸“W4”是为了在不与负极板12电接触的范围内与电池容器物理接触的足够的长度。另一方面,负极板12通过在铜等负极用金属箔(以下,也称为“负极基材”)的两表面上涂敷碳等负极活性物质后进行冲裁而形成。负极板12具备在负极基材上涂敷有负极活性物质的大致矩形的部分(以下,称为“负极涂敷部”13)和在该负极基材上未涂敷有负极活性物质的大致矩形的部分(以下,称为“负极非涂敷部”14)。与负极涂敷部13的在X方向上具有长度的两个边中的位于+Z方向的边连接的大致矩形的负极接头15是负极非涂敷部14。所述负极非涂敷部14与负极涂敷部13的连接关系如图2(b)所示。S卩,负极涂敷部13是X方向为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极性的电位的第一电极板;具备接触部的第二极性的电位的第二电极板;配置在所述第一电极板与所述第二电极板之间的间隔件;收纳有所述第一电极板、所述第二电极板和所述间隔件的导电性的电池容器,所述接触部与所述电池容器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暮正纪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