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具体地而不排外地为通过添加液体而被活化的能够重复使用的电池。
技术介绍
由液体激活的传统电池解决了导致失活/待用和劣化的长期存储的问题。这种电池的活化通常需要通过将电池浸渍在液体恒温浴中来添加液体。液体中的液体分子通过渗透作用自发地移动通过部分可渗透膜进入到电池的内部。液体分子的移动速率往往较低。当需要电池的应急功能的紧急状况出现时这尤其是不期望的。为了解决该问题,需要一种经由电池的一端处的小孔口将液体注入到电池外壳中的工具。液体在压力下加速移动通过可渗透膜。作为一种改进,沿着液体密封外壳的长度设置用作将要移动通过可渗透分离器片的少量液体的临时存储装置的沟槽。然而,由于其局限性,这不是理想的。紧密压缩的组件部分增加了问题。通常设置一盖以覆盖液体进入电池所通过的开口。盖容易丢失或构成可被幼儿吞咽的小部件,从而使得其用途不适于用于被设计成供一定年龄的儿童娱乐的玩具。与当前可液体活化电池相关的进一步的问题在于能量输出受到电池的尺寸限制。本专利技术试图通过提供新型的或者改进的电池来消除或者至少减少这种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包括: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主体;设置在主体内的可液体活化的粉末混合物;正电极,阳离子朝向所述正电极迁移,所述正电极包括导电棒,所述导电棒具有邻近主体的第一端部定位的第一端部并朝向主体的第二端部延伸以与粉末混合物接触;负电极,阴离子在所述负电极处被氧化,所述负电极包括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具有邻近主体的第一端部定位的第一端部并朝向主体的第二端部延伸;可渗透分离器,所述可渗透分离器设置在可液体活化的粉末混合物与金属壳体之间,用于使负电极与正电极电绝缘,同时对于在对粉末混合物进行活化中使用的液体是能够渗透的;以及信道,所述信道在主体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延伸 ...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1.14 HK 15100421.21.一种电池,包括: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主体;设置在主体内的可液体活化的粉末混合物;正电极,阳离子朝向所述正电极迁移,所述正电极包括导电棒,所述导电棒具有邻近主体的第一端部定位的第一端部并朝向主体的第二端部延伸以与粉末混合物接触;负电极,阴离子在所述负电极处被氧化,所述负电极包括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具有邻近主体的第一端部定位的第一端部并朝向主体的第二端部延伸;可渗透分离器,所述可渗透分离器设置在可液体活化的粉末混合物与金属壳体之间,用于使负电极与正电极电绝缘,同时对于在对粉末混合物进行活化中使用的液体是能够渗透的;以及信道,所述信道在主体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延伸,用于允许液体流对可液体活化的粉末混合物进行活化,其特征在于,金属外壳被穿孔,并且通道包括在金属壳体上的至少一个孔眼和与孔眼连通并位于主体与金属壳体之间的空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主体的第一端部和金属壳体的第一端部被第一端盖密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第一端盖包括形成正电极的一部分的第一金属端盖。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第一端盖包括一孔口,第一金属端盖突出在所述孔口中,并且导电棒的第一端部嵌入在所述孔口中。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主体的第二端部能够被第二端盖闭合,所述第二端盖能够从主体的第二端部打开以允许将所述液体通过第二端部引入到空腔中以对可液体活化的粉末混合物进行活化。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空腔大致绕金属壳体延伸。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金属壳体包括邻近主体的第二端部的第二端部,并且金属壳体上的至少一个孔眼大致在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延伸。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孔眼被压铸在被轧制以形成金属壳体的金属片上,使得孔眼呈螺旋状。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通过另外的通道使液体的流动成为可能,所述另外的通道直接延伸通过可渗透液体的分离器的延伸超过金属壳体的一部分。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可渗透液体的分离器的所述一部分大致延伸跨过主体的第二端部,用于隔离反应混合物与外部环境。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第二端盖被永久物理地连接到电池的其余部分。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第二端盖在作用在金属壳体上的锚定件的作用下保持物理连接。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第二端盖包括形成负电极的一部分的第二金属端盖。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第二金属端盖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与金属壳体的第二端部物理连接,而第二端部延伸超过第二端盖,用于建立与外部负载的电接触。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第二金属端盖的第一端部通过可弹性变形构件物理连接到金属壳体的第二端部。16.根据在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第二端盖包括形成负电极的一部分的第二金属端盖,第二金属端盖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与金属壳体的第二端部物理连接,而第二端部延伸超过第二端盖,用于建立与外部负载的电接触,第二金属端盖的第一端部通过可弹性变形构件物理连接到金属壳体的第二端部,可弹性变形构件通过锚定件物理连接到金属壳体的第二端部。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锚定件包括可弹性变形部,并且其特征在于,金属壳体的第二端部包括限定孔口的凸缘,使得锚定件的可弹性变形部能够弹性变形,用于通过所述孔口插入并且能够膨胀以用于保持锚定件。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可弹性变形部的形状被设置成为至少当拉动第二端盖远离金属壳体的第二端部时作用在所述凸缘上。19.根据权利要求15-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可弹性变形构件能够导电,使得第二金属端盖通过可弹性变形构件物理连接并电连接到金属壳体的第二端部。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锚定件能够导电,使得第二金属端盖通过锚定件和可弹性变形构件物理连接并电连接到金属壳体的第二端部。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可弹性变形构件包括螺旋弹簧。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可弹性变形构件包括螺旋弹簧。23.根据从属于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第二端盖被永久物理地连接到电池的其余部分,第二端盖在作用在金属壳体上的锚定件的作用下保持物理连接,锚定件位于可渗透液体的分离器的所述部分上。24.根据从属于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第二端盖被永久物理地连接到电池的...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