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轮轴正时齿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33962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7 14: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凸轮轴正时齿轮,包括轮盘,轮盘的前、后盘面上分别开有去重孔,位于前、后盘面去重孔之间的轮盘上开有螺纹通孔,轮盘的前、后盘面边缘处还分别设置有去重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可有效减轻齿轮的重量,降低了运转过程中齿轮的振动,使正时齿轮转速保持稳定。(*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齿轮领域,具体为一种凸轮轴正时齿轮。技术背景发动机是一种动力发生装置,其作用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发动机中常用到凸轮轴来传递运动状态,凸轮轴上设置有进行时间尺度定位的正时齿轮。现有技术正时齿轮重量较重,使得传动过程中凸轮轴负荷较大,存在振动大、转速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凸轮轴正时齿轮,以解决现有技术凸轮轴上正时齿轮重量较重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凸轮轴正时齿轮,包括具有中心通孔的轮盘,轮盘的盘缘上设置有外齿,其特征在于轮盘的前盘面上开有一对去重孔,轮盘的后盘面上亦开有一对去重孔,且前、后盘面的去重孔位置一一对应,位于前、后盘面对应的去重孔之间的轮盘上分别开有螺纹通孔,所述轮盘的前、后盘面边缘处还分别各自被割去部分构成去重槽。所述的凸轮轴正时齿轮,其特征在于轮盘前、后盘面上的去重孔分别在各自对应盘面上相对于轮盘中心通孔对称分布。本技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通过去重孔和去重槽的设置可有效减轻齿轮的重量,使得凸轮轴在传动过程中负荷减小,进而降低了运转过程中齿轮的振动,使正时齿轮转速保持稳定。同时螺纹孔的设置可大大方便正时齿轮的定位装配。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凸轮轴正时齿轮,包括具有中心通孔2的轮盘1,轮盘I的盘缘上设置有外齿,轮盘I的前盘面上开有一对去重孔3,轮盘I的后盘面上亦开有一对去重孔4,且前、后盘面的去重孔3、4位置一一对应,位于前、后盘面对应的去重孔3、4之间的轮盘上分别开有螺纹通孔5,轮盘I的前、后盘面边缘处还分别各自被割去部分构成去重槽6、7。轮盘I前、后盘面上的去重孔3、4分别在各自对应盘面上相对于轮盘I中心通孔2对称分布。权利要求1.凸轮轴正时齿轮,包括具有中心通孔的轮盘,轮盘的盘缘上设置有外齿,其特征在于轮盘的前盘面上开有一对去重孔,轮盘的后盘面上亦开有一对去重孔,且前、后盘面的去重孔位置一一对应,位于前、后盘面对应的去重孔之间的轮盘上分别开有螺纹通孔,所述轮盘的前、后盘面边缘处还分别各自被割去部分构成去重槽。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凸轮轴正时齿轮,其特征在于轮盘前、后盘面上的去重孔分别在各自对应盘面上相对于轮盘中心通孔对称分布。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凸轮轴正时齿轮,包括轮盘,轮盘的前、后盘面上分别开有去重孔,位于前、后盘面去重孔之间的轮盘上开有螺纹通孔,轮盘的前、后盘面边缘处还分别设置有去重槽。本技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可有效减轻齿轮的重量,降低了运转过程中齿轮的振动,使正时齿轮转速保持稳定。文档编号F16H55/17GK202790403SQ20122035228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9日专利技术者姜国松, 马大军 申请人:富莱茵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凸轮轴正时齿轮,包括具有中心通孔的轮盘,轮盘的盘缘上设置有外齿,其特征在于:轮盘的前盘面上开有一对去重孔,轮盘的后盘面上亦开有一对去重孔,且前、后盘面的去重孔位置一一对应,位于前、后盘面对应的去重孔之间的轮盘上分别开有螺纹通孔,所述轮盘的前、后盘面边缘处还分别各自被割去部分构成去重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国松马大军
申请(专利权)人:富莱茵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