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连接抱杆和铁塔的软附着,其包括拉索、卸扣及双头紧线器;双头紧线器包括设有内螺纹的主体筒及安装在主体筒的两端内的第一调节杆及第二调节杆;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上均设有与主体筒的内螺纹啮合的外螺纹,且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的外螺纹的旋向相反;拉索和第一调节杆通过卸扣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连接抱杆和铁塔的软附着由拉索、若干卸扣及双头紧线器等串接形成,整体自重相对于手扳葫芦及硬附着轻巧很多,在高空安装或拆除时一个人可轻松应付,减小了作业难度,提高了效率;拉索的材料及卸扣均容易购置于市场,价格合理,成本较低;且软附着包括有双头紧线器,调节行程较大,能较大范围的调节整个软附着的长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抱杆和铁塔的软附着
本技术涉及输变电行业的施工领域,特别地,涉及使用落地抱杆组立铁塔施工中使用的一种连接抱杆和铁塔的软附着。
技术介绍
在输变电行业,使用落地抱杆组立铁塔施工中,一般将抱杆座立在铁塔中心的地面上。随着铁塔的节节升高,抱杆会产生倾斜甚至是晃动。为了稳定抱杆,在铁塔四角的主材和抱杆之间需要设置多道附着系统。 一般来说,上述附着系统分两种一是硬附着,即是类似于建筑工地上塔吊所使用的刚性附着,使用钢杆连接抱杆杆身上的附着框与铁塔主材。但是,硬附着使用的钢杆的加工成本高、自重大且安装困难、调节范围小。二是软附着,即是使用钢丝绳等软索连接抱杆杆身上的附着框与铁塔主材。简单的软附着就是一根定长的钢丝绳串接一把手扳葫芦,然而,手扳葫芦购置成本较高,较重,高空操作不便。并且,软附着的定长钢丝绳的长度无法调节,重复利用率不高。当软索总长度发生变化时,需要另行加工大量定长钢丝绳。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成本低、重量轻、高空操作方便且长度可以调节的连接抱杆和铁塔的软附着,以解决现有附着成本高、较重、高空操作不方便且长度无法调节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连接抱杆和铁塔的软附着,其包括拉索、卸扣及双头紧线器;双头紧线器包括设有内螺纹的主体筒及安装在主体筒的两端内的第一调节杆及第二调节杆;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的上均设有与主体筒的内螺纹啮合的外螺纹,且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的外螺纹的旋向相反;拉索和第一调节杆通过卸扣连接。进一步地,第一调节杆上设有一个封闭拉环,卸扣与封闭拉环串接。进一步地,第二调节杆上也设有连接铁塔的封闭拉环。进一步地,主体筒的外壁面固定设有一个操作主体筒的手柄。进一步地,拉索为压接钢绞线,且拉索两相对端分别压接有压接钢锚;其中的一个压接钢锚通过卸扣与铁塔固定;另外一个压接钢锚通过卸扣与的第一调节杆固定。进一步地,拉索为单头钢丝绳套,且拉索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第一套环通过卸扣与铁塔固定;第二套环通过卸扣与的第一调节杆固定。进一步地,拉索的第一端设置成插接绳鼻;第一套环设置在插接绳鼻上。进一步地,插接绳鼻还包括与第一套环连接的插接段,且插接段的长度不小于300mmo进一步地,连接抱杆和铁塔的软附着还包括绳夹,拉索的第二端处弯折形成弯折段,弯折段和拉索形成第二套环,且绳夹可选择位置的将弯折段夹持在拉索上。进一步地,拉索、卸扣及双头紧线器的最小载荷都不小于整个软附着的许用张力。本技术实施例 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连接抱杆和铁塔的软附着由拉索、若干卸扣及双头紧线器等串接形成,整体自重相对于手扳葫芦及硬附着的刚杆轻巧很多,在高空安装或拆除时一个人可轻松应付,减小了作业难度,提高了效率;拉索的材料及卸扣均容易购置于市场,价格合理,成本较低;且软附着包括有双头紧线器,调节行程较大,能较大范围的调节整个软附着的长度。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连接抱杆和铁塔的软附着的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中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连接抱杆和铁塔的软附着的另外一种使用状态的俯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连接抱杆和铁塔的软附着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的双头紧线器的放大示意图;以及图6是本技术的连接抱杆和铁塔的软附着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请结合参照图I至图3,本技术优选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抱杆和铁塔的软附着I或la,在抱杆3组立铁塔5的施工过程中用于稳固抱杆3。其中,抱杆3置于铁塔5的中心处地地面上。抱杆3上间隔固定有若干抱杆附着框31,且每一个抱杆附着框31设有多个凸耳311,每一凸耳311上设有多个安装软附着I的安装孔(未标号)。优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一抱杆附着框31呈矩形,且每一抱杆附着框31包括四个凸耳311,这四个凸耳311分别位于矩形抱杆附着框31的四个角上。请参照图2,当载荷较大时采用12根本技术的软附着1,这些软附着I均匀分布在每一抱杆附着框31和铁塔3之间,使软附着I在平面内各个方向受力均衡,即使抱杆3的头部360度旋转时,这些软附着I能有效起到对抱杆I的稳定作用。具体地,围绕在抱杆3的四周的铁塔5的四个主材上分别固定有三根软附着1,且这三根软附着I分别连接与铁塔5的每一个主材正对的凸耳311及与该正对凸耳311相连的两外两个凸耳311上。请参照图3,当载荷较大时采用8根本技术的软附着I。基于与使用12根软附着I相同的理由,这8根软附着I同样为均匀分布在每一抱杆附着框31和铁塔3之间。具体地,围绕在抱杆3的四周的铁塔5的四个主材上分别固定有二根软附着1,且这二根软附着I分别连接与铁塔5的每一个主材正对方向的两侧的对角线上的凸耳311。请参照图4,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连接抱杆和铁塔的软附着I包括拉索11、若干卸扣12及双头紧线器15。其中,卸扣12为市售的标准件。请结合参照图5,双头紧线器15包括主体筒151及安装在主体筒151的两端内的第一调节杆153及第二调节杆155。主体筒151的内壁设有内螺纹。第一调节杆153及第二调节杆155的远离主体筒151的一端均设有一个封闭拉环16。第一调节杆153和第二调节杆155的上均设有与主体筒151的内螺纹啮合的外螺纹,且第一调节杆153和第二调节杆155的外螺纹的旋向相反。这用,只需要旋拧主体筒151,在丝杠原理的作用下,第一调节杆153及第二调节杆155相互远离或者相互靠近,从而调节双头紧线器15总长度,高空操作起来快捷、方便。因为是第一调节杆153及第二调节杆155同时伸缩,因此双头紧线器15的调节行程较大。优选地,为了操作方便,主体筒151的外壁面固定设有一个手柄17。优选地,双头紧线器15为10吨级的双头紧线器。·拉索11为市售的标准的压接钢绞线,且拉索11两相对端分别压接有压接钢锚13。拉索11的第一端处的压接钢锚13通过卸扣12与对应的铁塔5的主材上的施工孔(未标号)固定;拉索11的第二端处的压接钢锚13通过卸扣12与双头紧线器15的第一调节杆153的封闭拉环16固定,封闭拉环16和卸扣12串接时有效地防止了脱离,增加了连接的可靠性。双头紧线器15的第二调节杆155的封闭拉环16通过卸扣12连接在抱杆3的凸耳311的安装孔内。且上述的拉索11、若干卸扣12及双头紧线器15的最小载荷都不小于整个软附着I的许用张力。请参照图6,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连接抱杆和铁塔的软附着Ia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抱杆和铁塔的软附着I的结构基本相同,其区别仅仅在于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连接抱杆和铁塔的软附着Ia的拉索Ila为市售的单头钢丝绳套。拉索Ila为圆股钢丝绳,其直径为20mm。拉索Ila的第一端设置成插接绳鼻111a。插接绳鼻Illa包括长度不小于300mm的插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抱杆和铁塔的软附着,其包括拉索(11、11a)、卸扣(12)及双头紧线器(15);所述双头紧线器(15)包括设有内螺纹的主体筒(151)及安装在所述主体筒(151)的两端内的第一调节杆(153)及第二调节杆(155);所述第一调节杆(153)和所述第二调节杆(155)的上均设有与所述主体筒(151)的内螺纹啮合的外螺纹,且所述第一调节杆(153)和所述第二调节杆(155)的外螺纹的旋向相反;所述拉索(11)和所述第一调节杆(153)通过所述卸扣(12)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宗振,张松华,高文林,余秋安,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送变电工程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