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面板夹具及金属屋面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431180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6 1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屋面板夹具及金属屋面系统。屋面板夹具包括第一、第二夹固件(1、2),第一夹固件(1)包括第一夹持部(11)、第一立板部(12)、横板部(13),第二夹固件(2)包括第二夹持部(21)、第二立板部(22),第一、第二立板部(12、22)靠合并通过锁固螺栓(4)固连,横向限位螺栓(3)纵向穿过横板部(13)并通过尾部对第二立板部(22)侧面横向限位,第一、第二立板部(12、22)靠合固定后,第一、第二夹持部(11、21)之间形成带有缺口(20)的仿形槽(10),仿形槽(10)与屋面板(9)扣合后的外形适配并将屋面板(9)顶部夹固,夹紧螺钉(5)穿过第一、第二夹持部(11、21)并从两侧将屋面板(9)的立肋板(91、93)夹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应用于金属屋面领域。(*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屋面板夹具及应用该屋面板夹具的金属屋面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城市整体水平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物室内的美观、安全、安静、保温、透气要求也越来越普遍,因此复合式金属屋面系统在各类工 业、体育、娱乐、展览馆、零售超市等建筑物中也用得越来越多。目前这类建筑物的现有金属屋面系统通常采用有内支撑固定件结构的金属屋面板,以获得美观和稳固的使用要求。现有的金属屋面板是通过先设置若干固定座,再将相邻的两块屋面板的扣合部相对扣合在固定座的外部,两块屋面板的扣合部之间容易开口,造成扣合不紧,一旦受到静压荷载(比如典型的雪压)时,开口会造成屋面板的永久性变形而带来麻烦,因此其抗负压性倉泛垄I。对于金属屋面系统,由于固定座数量众多,因此事先定位安装固定座不仅施工工序多且复杂,定位容易不准确,而且施工速度慢,效率低,一旦定位不准确很难调整,造成返工率高,对于弧形屋面及异形屋面板更是如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稳固、施工方便、灵活、快速、固定效果好的屋面板夹具及应用该屋面板夹具的金属屋面系统,应用该屋面板夹具的金属屋面系统抗负压性能好、可靠程度高。本技术的屋面板夹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的屋面板夹具包括第一夹固件、第二夹固件,所述第一夹固件包括第一夹持部、第一立板部、横板部,所述第二夹固件包括第二夹持部、第二立板部,所述第一立板部与所述第二立板部靠合在一起并通过至少两个锁固螺栓相固定连接,至少两个横向限位螺栓纵向穿过所述横板部并通过所述横向定位螺栓的尾部对所述第二立板部的侧面进行横向限位,所述第一立板部与所述第二立板部靠合固定后,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形成带有缺口的仿形槽,所述仿形槽与所述屋面板扣合后的外形相适配并将所述屋面板的顶部夹固,至少两个夹紧螺钉各自穿过所述第一夹持部及所述第二夹持部并从两侧将所述屋面板的立肋板夹固。所述第一立板部上设有凸棱,所述第二立板部上设有凹槽,所述凸棱与所述凹槽相适配以进行纵向定位。所述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一立板部及所述横板部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第二立板部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一立板部、所述横板部、所述第二夹持部以及所述第二立板部的长度均相同。或者,所述第一立板部、所述横板部及所述第二立板部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夹持部及所述第二夹持部的长度自上向下逐渐变大。本技术的金属屋面系统所采用的第一种技术方案是本技术的金属屋面系统包括副檩条、屋面板、屋面板固定座、屋面板夹具,所述屋面板位于所述副檩条上方且与所述副檩条密合接触,所述屋面板包括底板、与所述底板一体成型的第一立肋板、第二立肋板,所述第一立肋板的顶部设有第一扣合部,所述第二立肋板的顶部设有第二扣合部,所述屋面板固定座与所述副檩条连接,相邻的所述屋面板之间通过所述第一扣合部、所述第二扣合部分别与所述屋面板固定座相扣合固定连接,所述屋面板夹具包括第一夹固件、第二夹固件,所述第一夹固件包括第一夹持部、第一立板部、横板部,所述第二夹固件包括第二夹持部、第二立板部,所述第一立板部与所述第二立板部靠合在一起并通过至少两个锁固螺栓相固定连接,至少两个横向限位螺栓纵向穿过所述横板部并通过所述横向定位螺栓的尾部对所述第二立板部的侧面进行横向限位,所述第一立板部与所述第二立板部靠合固定后,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形成带有缺口的仿形槽,所述仿形槽与所述屋面板扣合后的外形相适配并将所述屋面板的顶部夹固,至少两个夹紧螺钉各自穿过所述第一夹持部及所述第二夹持部并从两侧将所述屋面板的立肋板、夹固,所述第一夹固件与所述第二夹固件套在所述第一扣合部及所述第二扣合部外并在顶部将相邻的所述屋面板夹固。 所述第一立板部上设有凸棱,所述第二立板部上设有凹槽,所述凸棱与所述凹槽相适配以进行纵向定位。所述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一立板部及所述横板部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第二立板部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一立板部、所述横板部、所述第二夹持部以及所述第二立板部的长度均相同。或者,所述第一立板部、所述横板部及所述第二立板部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夹持部及所述第二夹持部的长度自上向下逐渐变大。所述屋面板固定座包括固定部、支撑部、扣合部,所述固定部位于底部水平面,所述固定部上设有固定孔,所述支撑部为直立板且其底部与所述固定部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扣合部与所述支撑部的顶端相连接,所述屋面板固定座通过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副檩条相固定连接,相邻的所述屋面板之间通过所述第一扣合部、所述第二扣合部分别与所述屋面板固定座的所述扣合部相扣合固定连接,所述屋面板固定座的所述扣合部位于所述第一扣合部与所述第二扣合部之间。所述固定部、所述支撑部上分别设有冲压成型的加强筋;所述固定部、所述支撑部、所述扣合部为一体成型结构。本技术的屋面板夹具所采用的第二种技术方案是本技术的金属屋面系统包括副檩条、屋面板、屋面板固定座、屋面板夹具,所述屋面板位于所述副檩条上方且与所述副檩条密合接触,所述屋面板包括底板、与所述底板一体成型的第一立肋板、第二立肋板,所述第一立肋板的顶部设有第一扣合部,所述第二立肋板的顶部设有第二扣合部,所述屋面板固定座与所述副檩条连接,相邻的所述屋面板之间通过所述第一扣合部、所述第二扣合部分别与所述屋面板固定座相扣合固定连接,所述屋面板夹具包括第一夹固件、第二夹固件,所述第一夹固件包括第一夹持部、第一立板部、横板部,所述第二夹固件包括第二夹持部、第二立板部,所述第一立板部与所述第二立板部靠合在一起并通过至少两个锁固螺栓相固定连接,至少两个横向限位螺栓纵向穿过所述横板部并通过所述横向定位螺栓的尾部对所述第二立板部的侧面进行横向限位,所述第一立板部与所述第二立板部靠合固定后,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形成带有缺口的仿形槽,所述仿形槽与所述屋面板扣合后的外形相适配并将所述屋面板的顶部夹固,至少两个夹紧螺钉各自穿过所述第一夹持部及所述第二夹持部并从两侧将所述屋面板的立肋板、夹固,所述第一夹固件与所述第二夹固件套在所述第一扣合部及所述第二扣合部外并在顶部将相邻的所述屋面板夹固。所述第一立板部上设有凸棱,所述第二立板部上设有凹槽,所述凸棱与所述凹槽相适配以进行纵向定位。所述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一立板部及所述横板部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第二立板部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一立板部、所述横板部、所述第二夹持部以及所述第二立板部的长度均相同。·或者,所述第一立板部、所述横板部及所述第二立板部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夹持部及所述第二夹持部的长度自上向下逐渐变大。所述屋面板固定座包括底座、扣合件,所述底座包括固定部、支撑部,所述扣合件包括滑动连接部、扣合部,所述固定部位于底部水平面,所述固定部上设有固定孔,所述支撑部为直立板且其底部与所述固定部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支撑部上设有横向导槽孔,所述滑动连接部与所述支撑部在横向相滑动适配连接,所述扣合部与所述滑动连接部相连接。所述滑动连接部将所述导槽孔正上方的所述支撑部套住,所述导槽孔的正上方的所述支撑部上设有加厚部,所述导槽孔为冲孔形成,其冲裁出的所述支撑部翻卷到所述导槽孔的上方形成所述加厚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屋面板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固件(1)、第二夹固件(2),所述第一夹固件(1)包括第一夹持部(11)、第一立板部(12)、横板部(13),所述第二夹固件(2)包括第二夹持部(21)、第二立板部(22),所述第一立板部(12)与所述第二立板部(22)靠合在一起并通过至少两个锁固螺栓(4)相固定连接,至少两个横向限位螺栓(3)纵向穿过所述横板部(13)并通过所述横向定位螺栓(3)的尾部对所述第二立板部(22)的侧面进行横向限位,所述第一立板部(12)与所述第二立板部(22)靠合固定后,所述第一夹持部(11)与所述第二夹持部(21)之间形成带有缺口(20)的仿形槽(10),所述仿形槽(10)与所述屋面板(9)扣合后的外形相适配并将所述屋面板(9)的顶部夹固,至少两个夹紧螺钉(5)各自穿过所述第一夹持部(11)及所述第二夹持部(21)并从两侧将所述屋面板(9)的立肋板(91、93)夹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耀光
申请(专利权)人:百安力钢结构应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