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BIPV防水光伏屋面安装系统,包括太阳能组件和设于屋面檩条上的纵向水槽,太阳能组件架设在相邻两个纵向水槽上方,所述纵向水槽内设有集水腔和容纳腔,容纳腔底部开口、顶部封闭,纵向水槽通过连接件连接屋面檩条,连接件一部分设于容纳腔内。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纵向水槽容纳腔底部开口、顶部封闭,不存在对穿孔,能够有效防止水渗入,解决了屋面漏水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屋面安装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BIPV防水光伏屋面安装系统。
技术介绍
光伏屋面安装系统是指安装在屋面上的光伏系统,按照安装方式分为BAPV和BIPV两种。其中,BAPV是在现有建筑物上的通过钢结构或铝合金支架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也称为“安装型”太阳能光伏建筑,此种技术存在的缺陷是钢结构厂房彩钢瓦屋面一般使用寿命约为10年,容易因生锈腐蚀、强度变差而造成漏水问题,并且防水也是比较困难的,而光伏发电系统设计寿命要求为25年,所以运营期间要更换彩钢瓦,维护成本高,造成很多资源的浪费。BIPV是与建筑物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和安装并与建筑物形成完美结合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也称为“构建型”和“建材型”太阳能光伏建筑,它作为建筑物外部结构的一部分,既具有发电功能,又具有建筑构件和建筑材料的功能,甚至还可以提升建筑物的美感,与建筑物形成完美的统一体。然而,现有技术中的BIPV往往是通过自攻螺丝在纵向水槽上打对穿孔将纵向水槽固定在屋面檩条上,这样水容易顺着对穿孔和自攻螺丝之间的缝隙流入屋面檩条内,容易造成屋面漏水。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用打对穿孔、不会造成屋面漏水的BIPV防水光伏屋面安装系统。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BIPV防水光伏屋面安装系统,包括太阳能组件和设于屋面檩条上的纵向水槽,太阳能组件架设在相邻两个纵向水槽上方,所述纵向水槽内设有集水腔和容纳腔,容纳腔底部开口、顶部封闭,纵向水槽通过连接件连接屋面檩条,连接件一部分设于容纳腔内。进一步,所述连接件为螺母和螺栓,螺母设于容纳腔内,从螺母所在位置向容纳腔底部设有一段逐渐变窄的区域,且该区域包含螺母所在位置。这样在螺栓拧紧的过程中,虽然螺母会受到向下的拉力,但由于从螺母所在位置向容纳腔底部设置了一段逐渐变窄的区域,使螺母不会向下移动,从而使螺栓拧紧并固定,有效提高了连接的稳固程度。进一步,所述连接件为螺母和螺栓,螺母设于容纳腔内,从螺母所在位置向容纳腔顶部设有一段逐渐变窄的区域,且该区域包含螺母所在位置。由于从螺母所在位置向容纳腔顶部设置了一段逐渐变窄的区域,这样在螺栓拧紧的过程中,螺母就不会往上移动,从而使螺栓拧紧并固定,有效提高了连接的稳固程度。进一步,所述连接件为螺母和螺栓,螺栓头部设于容纳腔内,从螺栓头部所在位置向容纳腔底部设有一段逐渐变窄的区域,且该区域包含螺栓头部所在位置。这样在螺母拧紧的过程中,虽然螺栓会受到向下的拉力,但由于从螺母所在位置向容纳腔底部设置了一段逐渐变窄的区域,使螺母不会向下移动,从而使螺栓拧紧并固定,有效提高了连接的稳固程度。进一步,所述连接件为螺母和螺栓,螺栓头部设于容纳腔内,从螺栓头部所在位置向容纳腔顶部设有一段逐渐变窄的区域,且该区域包含螺栓头部所在位置。由于从螺母所在位置向容纳腔顶部设置了一段逐渐变窄的区域,这样在螺母拧紧的过程中,螺栓就不会往上移动,从而使螺栓拧紧并固定,有效提高了连接的稳固程度。进一步,还包括横向水槽,横向水槽两端架设在纵向水槽集水腔的边缘,且横向水槽两端底部向集水腔倾斜,太阳能组件的边框设于横向水槽内。这样能够使横向水槽中收集的雨水更好地流入纵向水槽的集水腔内,从而使雨水不会沿着横向水槽底面回流。进一步,所述横向水槽的两个侧壁中,有一个侧壁具有能够挡住太阳能组件边框的弯折段,使得太阳能组件不能向上移动。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太阳能组件固定的稳固程度。进一步,还包括防水顶盖,防水顶盖包括盖顶和盖体,盖体的两个侧壁分别设于两个相邻的横向水槽内,且盖体侧壁被横向水槽弯折段挡住,不能向上运动。这样能够有效提高防水顶盖固定的稳固程度。进一步,所述连接件为螺母、螺栓和几字形折件,螺母设于容纳腔内,几字形折件的凹陷段连接屋面檩条,几字形折件的两个端部各自连接螺栓。由于几字形折件具有两个端部,并且分置于屋面檩条两侧,这样两个端部都设有螺栓相比于用自攻螺丝直接钻孔打在檩条上固定的情况能够增大拉力,从而有效提高纵向水槽与檩条之间固定的稳固程度。进一步,所述连接件为螺母、螺栓和几字形折件,螺栓头部设于容纳腔内,几字形折件的凹陷段连接屋面檩条,几字形折件的两个端部各自连接螺母。由于几字形折件具有两个端部,并且分置于屋面檩条两侧,这样两个端部都设有螺母相比于用自攻螺丝直接钻孔打在在檩条上固定的情况能够增大拉力,从而有效提高纵向水槽与檩条之间固定的稳固程度。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BIPV防水光伏屋面安装系统,纵向水槽容纳腔底部开口、顶部封闭,不存在对穿孔,能够有效防止水渗入屋面,解决了屋面漏水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安装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纵向水槽和横向水槽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带有夹具的纵向水槽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纵向水槽的主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纵向水槽的左视图;图6为图1的B-B向剖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防水盖板和压块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1的A-A向剖视图;图9为图8中D处的放大图;图10为图1的C-C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介绍。本具体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BIPV防水光伏屋面安装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若干个太阳能组件14,其中,一半数量的太阳能组件14位于一个平面内,另一半数量的太阳能组件14位于另一个平面内,这两个平面之间成一夹角。相邻两个太阳能组件14之间设有横向水槽7和纵向水槽3,如图2所示。如图3所示,纵向水槽底部35设于屋面檩条1上,如图5所示,纵向水槽3通过几字形镀锌折件2、内六角螺栓41和倒梯形螺母42与屋面檩条1之间固定,。如图3所示,纵向水槽3内设有容纳腔36,容纳腔36的剖面为类Ω形,底部开口,其他面均封闭。如图4所示,容纳腔36内卡装有倒梯形螺母42,容纳腔36从卡装倒梯形螺母42的位置向容纳腔开口逐渐变窄,且容纳腔36从卡装倒梯形螺母42的位置向容纳腔顶部33也逐渐变窄。几字形镀锌折件2具有一个凹陷段和两个端部,如图5所示,屋面檩条1固定在几字形镀锌折件2的凹陷段,两个内六角螺栓41分别从几字形镀锌折件2的两个端部穿入,自下而上旋入两个倒梯形螺母42中,从而将屋面檩条1与纵向水槽3固定在一起。容纳腔36两侧均为集水腔31,如图3所示,集水腔31边缘具有水平的安装平面32,横向水槽端部71架设在安装平面32上,且横向水槽端部71底面向下倾斜。横向水槽7的两个侧壁边缘设有朝同一方向弯折的弯折段74,如图6所示,相邻两个太阳能组件边框9设于一个横向水槽7内,这样其中一个太阳能组件9就被弯折段74挡住了,不能向上运动。并且,为了阻止雨水和灰尘进入相邻两个太阳能组件边框9之间的缝隙,横向水槽7中间还设有横向水槽U形槽72,横向水槽U形槽72中设有横向密封条8,如图6所示。容纳腔36两侧分别设有夹有左夹具51和右夹具52,如图3所示,左夹具51和右夹具52之间通过夹具螺栓6和夹具螺母固定,右夹具顶部设有顶部安装平面521,顶部安装平面521上设有U形槽522。U形槽522上方还设有压块10和防水盖板11,如图7所示,防水盖板11罩设在压块10上方。压块10为几字形,具有一个凹陷段和两个端部。防水盖板11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BIPV防水光伏屋面安装系统,包括太阳能组件和设于屋面檩条上的纵向水槽,太阳能组件架设在相邻两个纵向水槽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水槽内设有集水腔和容纳腔,容纳腔底部开口、顶部封闭,纵向水槽通过连接件连接屋面檩条,连接件一部分设于容纳腔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BIPV防水光伏屋面安装系统,包括太阳能组件和设于屋面檩条上的纵向水槽,太阳能组件架设在相邻两个纵向水槽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水槽内设有集水腔和容纳腔,容纳腔底部开口、顶部封闭,纵向水槽通过连接件连接屋面檩条,连接件一部分设于容纳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IPV防水光伏屋面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螺母和螺栓,螺母设于容纳腔内,从螺母所在位置向容纳腔底部设有一段逐渐变窄的区域,且该区域包含螺母所在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IPV防水光伏屋面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螺母和螺栓,螺母设于容纳腔内,从螺母所在位置向容纳腔顶部设有一段逐渐变窄的区域,且该区域包含螺母所在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IPV防水光伏屋面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螺母和螺栓,螺栓头部设于容纳腔内,从螺栓头部所在位置向容纳腔底部设有一段逐渐变窄的区域,且该区域包含螺栓头部所在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IPV防水光伏屋面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螺母和螺栓,螺栓头部设于容纳腔内,从螺栓头部所在位置向容纳腔顶部设有一段逐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彩云,黄杜芳,
申请(专利权)人:黄彩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