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现场可重复使用的悬挂马凳,是由钢筋制成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矩形的支撑框、在支撑框两长边之间间隔焊接的若干个支撑肋以及连在支撑框下面节点处的支撑脚,所述支撑脚一侧横向连结有限制板负筋高度的限位钢筋头,支撑脚底端至限位钢筋头的高度等于楼板板厚减一个混凝土保护层的高度,悬挂马凳的高度高于楼面高度即楼板板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效控制板负筋保护层厚度偏差大的问题;从而提高现浇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同时悬挂马凳可重复循环使用,节省了大量钢筋材料,降低施工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针对钢筋混凝土楼板负筋保护层,且可循环使用的悬挂马 凳。
技术介绍
目前,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时,为了保证上层钢筋的具有足够的支撑力,马凳钢筋作为结构板的措施钢筋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需要浇筑的混凝土钢筋的下面,必须有一定数量和强度的马凳进行支撑。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是,现场用钢筋制作不同规格的马凳,施工人员进行加工和安装,此种马凳随着混凝土的浇筑和顶板连成一体,只能一次性使用;一般情况下,施工后对楼板负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进行实体检测,通常很难满足规范的要求,原因是板负筋受施工人员的踩踏后,向下位移过大,为了保证施工质量,这个工程项目或楼板总是需要重复施工,浪费大量的钢筋材料,提高了施工成本,增强人工劳动强度。另一种是,采用塑料马凳,塑料产品不环保,其强度不能完全满足施工要求,塑料马凳容易损坏,损坏后起不了支撑作用影响工程质量,与当前倡导的绿色施工的理念不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现场可重复使用的悬挂马凳,要解决影响现浇混凝土楼板负筋保护层厚度偏差大的技术问题,并解决现有建筑施工用马凳不可重复使用、质量不稳定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施工现场可重复使用的悬挂马凳,是由钢筋制成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矩形的支撑框、在支撑框两长边之间间隔焊接的若干个支撑肋以及连在支撑框下面节点处的支撑脚,所述支撑脚一侧横向连结有限制板负筋高度的限位钢筋头,支撑脚底端至限位钢筋头的高度等于楼板板厚减一个混凝土保护层的高度,悬挂马凳的高度高于楼面高度即楼板板厚。所述支撑框和支撑肋的材料是直径16mm的圆钢或直径12mm的圆钢。所述支撑框的长度为I. 6m,宽为O. 4m。所述支撑肋的间隔为0.4m。所述悬挂马竟的高度大于楼板板厚20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直观,后台加工易操控,操作方便,设置了用于限制板负筋高度的限位钢筋头,有效控制板负筋保护层厚度偏差大的问题;从而提高现浇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同时悬挂马凳可重复循环使用,节省了大量钢筋材料,降低施工成本,符合绿色施工的理念。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附图标记1 一支撑框、2 —支撑肋、3 —支撑脚、4 一限位钢筋头、5 —板负筋、6 —楼板、7-铁丝。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参见图I-图2所示,这种建筑施工现场可重复使用的悬挂马凳,是由钢筋 制成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矩形的支撑框I、在支撑框I两长边之间间隔焊接的若干个支撑肋2以及连在支撑框下面节点处的支撑脚3,所述支撑脚一侧横向连结有限制板负筋5高度的限位钢筋头4,支撑脚底端至限位钢筋头4的高度等于楼板6的板厚减一个混凝土保护层的高度,悬挂马凳的高度高于楼面高度即楼板板厚。所述支撑框I和支撑肋)的材料是直径16mm的圆钢或直径12mm的圆钢。所述支撑框I的长度为I. 6m,宽为O. 4m。所述支撑肋2的间隔为O. 4m。所述悬挂马凳的高度大于楼板板厚20_。应用本技术的施工步骤如下I、根据楼板6的厚度设计相应的悬挂马凳尺寸,悬挂马凳的高度大于楼板板厚20mm ;2、根据设计的悬挂马凳的尺寸进一步制作出成品;3、在悬挂马凳制作中,先对楼板面的板负筋进行绑扎;4、根据楼板6的厚度和板负筋5布置形式,布设相应高度的悬挂马凳。同时检查悬挂马凳的标高,是否满足要求;5、在板负筋与悬挂马凳架体的交叉点均用铁丝7绑扎牢固,板负筋不得超过支撑脚3上设置的限位钢筋头4的高度(如图2所示);6、混凝土浇筑前为防止人为踩踏,在悬挂马凳上铺设一层长度大于支撑框的脚手板;7、混凝土振捣平整后,在混凝土初凝前用钳子把绑扎在悬挂马凳上的铁丝7剪断,再把悬挂马凳提起、移除;并用少量的混凝土对移除的悬挂马凳部位进行填补,在混凝土强度未达到I. 2Mpa前,严禁上人。8、将悬挂马凳移除后,将其移至下一个工作面或吊至下一楼层进行清理、维护。维护时将架体上残留的混凝土清理干净,检验架体的平整度,支撑脚是否垂直,避免因为悬挂马凳自身的原因导致混凝土保护层出现偏差;清理、维护完的悬挂马凳要码放整齐,码放高度不能超过I. 5m,便于下一楼层循环使用。本技术悬挂马凳的制作过程具体如下先采用直径16mm的钢筋,焊接成长度I. 6m、宽O. 4m的矩形的支撑框,在支撑框I两长边之间每间隔O. 4m焊接一个支撑肋2,所述支撑肋采用直径12mm的钢筋;再在支撑框下面节点处焊接固定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采用直径12mm的钢筋;最后在支撑脚一侧上焊接有限制板负筋高度的限位钢筋头,支撑脚底端至限位钢筋头4的高度等于楼板6的板厚减一个混凝土保护层的高度。在制作过程中保证整个悬挂马凳架体平直,焊接点牢固,焊缝没有裂纹;钢筋焊接处的直角偏差不大于4°,特别是支撑脚的底部选用砂轮切割机进行切断,以便保证悬挂马凳架体平直。马凳的高度大于楼板板厚20mm。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楼板厚度制作不同高度的悬挂马凳,每制作完成的悬挂马凳都要进行单个试验,检测是否达到稳定性要求。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为本 技术较有代表性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所保护技术方案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从本技术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轻易想到的所有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建筑施工现场可重复使用的悬挂马凳,是由钢筋制成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矩形的支撑框(I)、在支撑框(I)两长边之间间隔焊接的若干个支撑肋(2)以及连在支撑框下面节点处的支撑脚(3),所述支撑脚一侧横向连结有限制板负筋(5)高度的限位钢筋头(4),支撑脚底端至限位钢筋头(4)的高度等于楼板6板厚减一个混凝土保护层的高度,悬挂马凳的高度高于楼面高度即楼板板厚。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建筑施工现场可重复使用的悬挂马凳,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I)和支撑肋(2)的材料是直径16mm的圆钢或直径12mm的圆钢。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建筑施工现场可重复使用的悬挂马凳,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I)的长度为I. 6m,宽为O. 4mO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建筑施工现场可重复使用的悬挂马凳,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肋(2)的间隔为O. 4m。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建筑施工现场可重复使用的悬挂马凳,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马凳的高度大于楼板板厚20mm。专利摘要一种建筑施工现场可重复使用的悬挂马凳,是由钢筋制成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矩形的支撑框、在支撑框两长边之间间隔焊接的若干个支撑肋以及连在支撑框下面节点处的支撑脚,所述支撑脚一侧横向连结有限制板负筋高度的限位钢筋头,支撑脚底端至限位钢筋头的高度等于楼板板厚减一个混凝土保护层的高度,悬挂马凳的高度高于楼面高度即楼板板厚。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效控制板负筋保护层厚度偏差大的问题;从而提高现浇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同时悬挂马凳可重复循环使用,节省了大量钢筋材料,降低施工成本。文档编号E04C5/18GK202787672SQ20122036744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施工现场可重复使用的悬挂马凳,是由钢筋制成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矩形的支撑框(1)、在支撑框(1)两长边之间间隔焊接的若干个支撑肋(2)以及连在支撑框下面节点处的支撑脚(3),所述支撑脚一侧横向连结有限制板负筋(5)高度的限位钢筋头(4),支撑脚底端至限位钢筋头(4)的高度等于楼板6板厚减一个混凝土保护层的高度,悬挂马凳的高度高于楼面高度即楼板板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运闯,王瑞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建一局华中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