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送纱轮的结构,尤指一种用于圆编织机的送纱轮改良结构。
技术介绍
过去不规则送纱的导纱皆先经导纱臂的导纱眼再绕于不规则导纱的胶圈表面再送出(参公知前案),使纱线受导纱装置及针织机送纱需求的张力的相对抗衡关系而形成所谓的不规则(或提花)送纱,故导纱臂在送纱时振动幅度变化相当大且非常频繁,即送纱张 力变化幅度相当大,造成送纱不稳定,成为其美中不足的缺点,而使用金属棒储纱轮的积极送纱虽张力稳定,但不能当作不规则送纱使用,且在新式纱线结构送纱下,储纱轮金属棒的磨损率也相当高,甚至磨损后金属毛边刮伤纱线表面的情况亦不少,因此,不规则送纱与定量积极送纱间的技术,始终各异其趣,无法具有共通性的技术可资相互转用而撷长补短的优势。再者,金属棒储纱轮在送纱时,纱线与金属棒磨擦会产生静电,而导致纱线互相纠缠,使送纱发生问题等缺点,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送纱轮改良构造,送纱时,纱线在中间储纱段是绕设在陶瓷柱上,而藉陶瓷柱的高耐摩性,使陶瓷柱磨损率降低而不易磨损,而较不易刮伤纱线表面,以提高针织布的成型质量,并可延长送纱轮的使用寿命者。本技术的再一目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送纱轮改良构造,该送纱轮是由一中心轴杆可旋转地设置于一架体的下方,其特征在于:该送纱轮外周围绕设置有一送纱柱组,该送纱柱组包含有若干不锈钢柱,且各该不锈钢柱间相间设置有至少一陶瓷柱,各该不锈钢棒上端部是具有向内倾斜延伸入该送纱轮的一导纱段及中间部略为向内凹入该送纱轮的储纱段,且该陶瓷柱外缘略向外突出于该不锈钢柱的储纱段。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