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宽窄织带,包括一体编织形成的织带主体,该织带主体由窄幅织物段和内含游离纱的织物段相连接构成,该内含游离纱的织物段的宽度和厚度均大于窄幅织物段,内含游离纱的织物段由管状织物及填充在该管状织物内的纱线构成,该纱线两端与管状织物相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用作内衣肩带、围带和腰带等,由于织物本身含有宽且厚软的缓冲效果,使穿上衣服后织带与肌肤接触处不会产生不舒服的迫压感,舒缓了织带对皮肤的压力,有效避免在肌肤处留下印痕,改善内衣的穿戴舒适性。另外由于织带一体编织而成,简化了后加工工序,节约成本,使内衣整体更美观舒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织带,具体地说是一种内设有游离的纱线的宽窄织带。
技术介绍
织带工艺技术的进步,带来产品的更新换代。近年来织带在外观设计上有了较大的改进,以增加美感为目的,图案、色彩等后加工工艺不断推陈出新,与此相对而言,在结构和功能上的改进则相形见绌。现阶段常用的织带大多是厚薄均匀、宽度一致的结构,在穿着过程中功能性较弱,舒适性也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以肩带为例,内衣在穿着时肩部位置受力较大,需要肩带宽厚松一些柔软一些,减少肩带对肩部的压力;而对前胸和后背位置的压力就相对较小,并且 便于车缝操作,需要轻薄一些。再如裤腰带在整圈腰带上两边腰部受力是最大的,特别是肥胖的人腰部很容易被勒出红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专利号为200520053900. 9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内置填充物的织带,其一体编织而成的织带主体,所述织带主体在经向上编设有侧向开口、可塞入柔性填充物的填充段,填充段两头编设有封闭段。由于内塞有填充物填充段加厚加宽及加软的效果,舒缓了织带给肌肤的压力。此结构虽然可达到上述目的,但其工序繁琐,工作效率低,不利于自动化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宽窄织带,具有柔软和宽厚的织物段及较为细窄的织物段,可广泛用作内衣的肩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宽窄织带,包括一体编织形成的织带主体,该织带主体由窄幅织物段和内含游离纱的织物段相连接构成。所述内含游离纱的织物段的宽度和厚度均大于窄幅织物段。所述内含游离纱的织物段由管状织物及填充在该管状织物内的纱线构成,该纱线两端与管状织物相固定。所述管状织物为单层结构。所述管状织物为双层结构。所述游离纱为与织带主体一体编织的独立织带或独立纱线。本技术揭示的内含有游离纱的宽窄织带,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生产自动化,且生产效率高,可用于内衣肩带、围带,也可以用于裤腰带。由于该织带的织带本体内设有柔软厚松的游离纱,与皮肤的接触比较柔软,可缓解织带本体对肌肤的接触的迫压,穿着后不会是肌肤出现红痕或感觉不适等状况。并且也设有不含游离纱的织带段,比较细窄,结构比较密实,使外观上显得较精巧,作为内衣肩带时,使胸部丰满的女性更保持提拔体型。另外,含有游离纱的织物段和不含游离纱的织物段是一体化编织而成,无驳口和缝接位,使内衣外形更加美观,穿着更加舒适。因此,应用本技术内设有游离纱的宽窄织带的内衣,使内衣更贴身更平顺,改善内衣的穿戴舒适性,满足美观的要求,无论运动或静止都有完美的上身效果及舒适的感觉。附图说明附图I为本实用新 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附图I的E-F向剖面示意图;附图3为附图I的C-D向剖面示意图;附图4为附图I的A-B向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如附图I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宽窄织带,包括一体编织形成的织带主体1,该织带主体I由窄幅织物段11和内含游离纱3的织物段12相连接构成。内含游离纱3的织物段12的宽度和厚度均大于窄幅织物段11,内含游离纱4=3的织物段12也比窄幅织物段11更加松软。另外,内含游离纱3的织物段12由管状织物及填充在该管状织物内的纱线构成,该纱线两端与管状织物相固定。管状织物可为单层结构,也可以为双层结构。而且,游离纱为与织带主体一体编织的独立织带或者是独立纱线。窄幅织物段不内设游离纱。如附图2所示,为含有游离纱的织物段E-F的截面图,从图可知含有游离纱的织物段为管状织物,游离纱3在管状内游离,与带身无交织点或很少交织点,浮长线比较长比较蓬松柔软。如附图3所示,为含有游离纱的织物段C-D的截面图,其中游离纱与带身纬线及其它经线交织,固定游离纱两头,避免游离纱在管状织物管内滑动,从而使含有游离纱织物段厚薄不均匀,影响穿着舒适性。如附图4所示,为不含有游离纱的织物段A-B的截面图,从图可以看出,上层经线4、上层纬线6、下层经线5和下层纬线7经过连接纱线9连接在一起,其中游离纱漏在织带本体外,经过后整理剪掉处理,或直接与带身纬线及经线交织本技术的宽窄织带,包括含有游离纱的织物段和不含游离纱的织物段,含有游离纱织物段比不含游离纱的织物段宽度要大,又因游离纱比较蓬松柔软,具有缓冲效果,因此含有游离纱的织物段要比不含游离纱的织物段即窄幅段更加厚软。实施例一,内含有游离纱的织物段为单层管状织物,该单层管状织物内填充有游离纱,该游离纱的两端头固定,不易滑动,保证含有游离纱的织物段的厚薄均匀。实施例二,内含有游离纱的织物段为双层管状织物。每一层管状织物都可填充游离纱;也可只在其中一层内填充游离纱。只在其中一层管状内填充游离纱,使织带具有蓬松柔软缓冲的效果,而另一面无填充游离纱,带面比较平整,与窄幅段(即无含有游离纱织物段)相平整,使本产品穿着更加美观。本技术的主要制造设备为无梭织机,采用瑞士 MULLER的NFJM2 4/42宽窄电子机,该设备在市场中直接购买即可,并非是本技术的保护内容,在此不对其进行详细的赘述。本技术产品内设有游离纱的宽窄织带的具体制作过程如下I、整经准备经线有:游离纱111/36/2 SD Nylon, 81 条;骨架氨纟仑纱 930dtex spandex, 28 条;上层纱X 44/34/2 SD Nylon,93条;下层纱44/34/2 SD Nylon,93条;连接上层和下层的纱线78/24/2 SD Nylon, 31条;上下两层纱44dex spansex, 60条;所有经线经过整经备盘头料。2、穿棕按预先设定好的穿棕图上经线排列顺序把所有经线穿过棕丝孔。3、制作密度含有游离纱的织物段制作密度为11. 7针/厘米,不含游离纱的织物段和过位部分的制作密度为25针/厘米。4、宽度和钢筘本产品用规格为15/30 (即上最宽位每英寸15格,下最窄位每英寸30格)的Y型·钢筘,按预先设定好的穿棕图上的入筘顺序把经纱入Y型钢筘里。5、纬线上纬线和下纬线均为78/24 SD Nylon,锁边线为78/24/1 SD Nylon。6、组织结构运动规律含有游离纱的织物段为管状织物,上层织物是由上层纬线和上层经线交织而成,组织结构为三上一中三中一上;下层织物是由下层纬线和下层经线交织而成,组织结构为三中一下三下一中;填充层填充纱经线分别与中层纬线连接形成柔软厚松独立游离纱线,组织结构一上七中一下七中;连接上层和下层的纱线走一上一中一下一中与骨架氨纶纱930dtex spandex交织形成中层。不含有游离纱的织物段由上层织物、下层织物、游离纱及连接纱组成,上层织物是由上层纬线和上层经线交织而成,组织结构为三上一中三中一上,一半骨架氨纶纱930dtexspandex与上层经线交织,走一上一中;下层织物是由下层纬线和下层经线交织而成,组织结构为三中一下三下一中,一半骨架氨纟仑纱930dtex spandex与上层经线交织,走一下一中;连接上层和下层的纱线走一上一中一下一中一条链,把上下两层织物两接在一起;独立游离纱线,组织结构为全下。变位处中游离纱线与带身上下两层纱均交织,走一上一下结构,上在含有游离纱的织物段里的游离纱能两头固定,不易滑动。棕框和电脑散棕根据所需的组织图带动棕丝上下运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宽窄织带,包括一体编织形成的织带主体(1),其特征在于:该织带主体由窄幅织物段(11)和内含游离纱(3)的织物段(12)相连接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伟伟,陈道胜,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润信弹性织物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