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燃织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25787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19 0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阻燃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阻燃织带,包括:芳纶纤维层及包覆在所述芳纶纤维层外面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层,两层纤维层通过编织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阻燃织带由于内层采用高阻燃性的芳纶纤维,外层采用高耐磨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因此阻燃织带耐磨性强、阻燃性好,而且内外层通过编织连接,因此,整体强度高,受到一定拉力时延展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阻燃
,特别涉及一种阻燃织带
技术介绍
现有的织带强度较低,耐磨性能差。虽然有的织带具有阻燃效果,但阻燃等级较低,无法达到特定环境的使用要求。特别是现有的织带因为其本身材料的性质决定了在受到拉力的时候延伸率比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阻燃织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达到的高强度、高耐磨性、优良的阻燃性和受到一定拉力时低延展性的问题。本技术的阻燃织带包括:芳纶纤维层及包覆在所述芳纶纤维层外面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层,两层纤维层通过编织连接在一起。其中,所述芳纶纤维层为纬向单向纤维编织层结构,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层为经纬交叉的平纹编织层结构。其中,至少两个相对的端面中,第一端面形成有与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层编织连接的绳环,第二端面形成有与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层编织连接的连接绳。本技术的阻燃织带由于内层采用高阻燃性的芳纶纤维,外层采用高耐磨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因此阻燃织带耐磨性强、阻燃性好,而且内外层通过编织连接,因此,整体强度高,受到一定拉力时延展性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
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阻燃织带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阻燃织带外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层的平面示意图;图3为阻燃拉绳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的阻燃织带包括:芳纶纤维层1及包覆在所述芳纶纤维层1外面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层2,两层纤维层通过编织连接在一起。本实施例的阻燃织带不需要额外的连接材料,通过编织方式将内外两层连接起来,使内外两层紧密结合。本实施例中,将芳纶纤维编织于织带的内层,发挥其阻燃的作用;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编织于外层,发挥其高耐磨性的作用;外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编织在织带的外层,还同时具有抗紫外光的作用,保护内层的芳纶纤维不会因为长期紫外光的照射而降低力学性能。而且内外层通过编织连接,因此,整体强度高,受到一定拉力时延展性好。本实施例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层2为横向和纵向交错编织的平纹结构,这种结构增强外层的抗拉扯性能。在实际应用中,例如:设备传送带、野外及海洋气候起重吊带、消防安全带,可能需要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阻燃织带拼接起来。因此,至少两个相对的端面中,第一端面形成有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层2编织连接的绳环3,第二端面形成有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层2编织连接的连接绳4。本技术可延伸为阻燃拉绳,如图3所示,其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和椭圆形,其中内层为芳纶纤维层,外层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层。即上述的绳环3和连接绳4各自的内层为芳纶纤维层,外层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层。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阻燃织带,其特征在于,包括:芳纶纤维层及包覆在所述芳纶纤维层外面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层,两层纤维层通过编织连接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燃织带,其特征在于,包括:芳纶纤维层及包覆在所述芳纶纤维层外面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层,两层纤维层通过编织连接在一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芳纶纤维层为纬向单向纤维编织层结构,所述超高分子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毅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讯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