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钙化污泥排放系统,该系统包括一根圆环形排放总管(1)和数根沿着排放总管均匀排布的排放支管(2),每根排放支管(2)的一端伸入产生钙化污泥的反应器塔体(3)内,另一端与排放总管(1)相连通,排放总管(1)设有污泥总排泥口(6);每根排放支管(2)及排放总管(1)上均设有阀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排泥方位可控、排泥彻底、减少活性泥的流失、冲洗彻底、不易堵塞结垢、排泥速度快、有效避免钙化泥透过布水罩、可应用于多种厌氧反应器的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泥排放系统,具体一种用于厌氧反应器的钙化污泥排放系统。技术背景 工业废水厌氧处理过程中,废水中含有适量的钙离子(300mg/L以下)时,有助于厌氧颗粒污泥的颗粒化及稳定厌氧反应器的效果,当厌氧反应器进水钙离子浓度较高(300mg/L以上)时,厌氧颗粒污泥逐步钙化,颗粒污泥生长缓慢,导致厌氧系统效率不断下降。在厌氧系统停止运行时,由于钙化污泥比重比普通颗粒污泥大,因此会往下沉附着在布水罩的周边,如不适时排掉该部分污泥,将积累越来越多,当沉降污泥重量超过一定程度时候,会压坏布水罩或大量钙化污泥透过布水罩,进入布水管区域,堵塞布水,影响到系统的正常运行。在现有的厌氧系统的污泥排放系统中,常采用的是单点单口排泥方式。由于厌氧反应器塔壁和布水罩衔接的环形区域是容易存在死角的地方,钙化污泥比重大,流动性比起生化污泥较差,采用单点排泥很容易导致布水罩堵塞,该方式排泥容易在布水罩周边形成沟流,不能将钙化污泥彻底排除,反而会造成活性污泥流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排泥效果好,且不易堵塞的钙化污泥排放系统。本技术以如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钙化污泥排放系统,该系统包括一根圆环形排放总管I和数根沿着排放总管均匀排布的排放支管2,每根排放支管2的一端伸入产生钙化污泥的反应器塔体3内,另一端与排放总管I相连通,排放总管I设有污泥总排泥口 6 ;每根排放支管2及排放总管I上均设有阀门。本技术钙化污泥排放系统,其每根排放支管2连接以切向进入的反冲洗管4,反冲洗管4与排放支管2之间的水平面角度及垂直面角度均为45°,反冲洗管4与外部高压水管相连并设有阀门。本技术钙化污泥排放系统,所述的排放支管2共设有8根。本技术钙化污泥排放系统,所述的排放支管2伸入反应器塔体3内的管端口为封闭端,管身上开有进泥口 7。本技术钙化污泥排放系统,所述的圆环形排放总管I设置于反应器塔体3的下部,排放支管2的进泥口 7位于布水罩5与反应器塔体内壁的连接处上方。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I)排泥方位可控;(2)排泥彻底,减少活性泥的流失;(3)冲洗彻底,不易堵塞结垢;(4)排泥速度快;(5)有效避免钙化泥透过布水罩;(6)可适应UMAR、UASB, 1C、EGSB多种厌氧反应器。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钙化污泥排放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中的I-I剖面图;图3是图I中的II - II剖面图;图4是图I中的III - III剖面图。图中包括排放总管I、排放支管2、反应器塔体3、反冲洗管4、布水罩5、污泥总排泥口 6、进泥口 7。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本技术钙化污泥排放系统为环形多点污泥排放系统。该系统包括一根设置于反应器塔体3下部的圆环形排放总管I和8根沿着排放总管均匀排布的排放支管2,排放总管I呈圆环形环绕在反应器塔体3外部,并通过支架连接到塔体。排放支管2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少于8根或多于8根。每根排放支管2上均设有阀门,且每根排放支管2的一端伸入产生钙化污泥的反应器塔体3内,伸入反应器塔体3内的管端口为封闭端,管身上开有进泥口 7,进泥口 7位于布水罩5与反应器塔体内壁连接处的上方,排放支管2的另一端与排放总管I相连通,排放总管I设有阀门及污泥总排泥口 6。每根排放支管2上设有反冲洗管4,反冲洗管4以切向进入排放支管2,反冲洗管4与排放支管2之间的水平面角度(即从俯视角度看两者关系)及垂直面角度(即从侧视角度看两者关系)均为45°,反冲洗管4与外部高压水管相连,反冲洗管4上均设有阀门。在厌氧系统停止运行时,打开8个排放支管2上的阀门及排放总管I的阀门,累积在反应器塔体3内壁与布水罩5周边的钙化污泥通过排放支管2排放,并汇总到排放总管1,再通过污泥总排泥口 6对外排放。排泥一定时间后,可对排放支管2进行反冲洗,冲洗时打开反冲洗管4上的阀门,外部高压水切向进入排放支管2,清除管壁上存留的碳酸钙。完成排泥后,关闭全部阀门。本技术可应用于UMAR、UASB、IC、EGSB等多种厌氧反应器。由于厌氧反应器底部1-5米之间进水是螺旋上升的,质量较重的钙化泥会由于离心作用力分布到塔体周边,因此需要停机排泥时只要在周边进行排泥就可以将80%以上的钙化泥排出。本技术由于在排放支管上设有反冲洗管,反冲洗管进入排泥支管在平面和立面形成45°,进行高压水冲洗时,水流可螺旋前进,通过水力剪切的作用,可易于清除管壁上存留的碳酸钙。权利要求1.钙化污泥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一根圆环形排放总管(I)和数根沿着排放总管均匀排布的排放支管(2),每根排放支管(2)的一端伸入产生钙化污泥的反应器塔体(3)内,另一端与排放总管(I)相连通,排放总管(I)设有污泥总排泥口(6);每根排放支管(2 )及排放总管(I)上均设有阀门。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钙化污泥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每根排放支管(2)连接以切向进入的反冲洗管(4),反冲洗管(4)与排放支管(2)之间的水平面角度及垂直面角度均为45°,反冲洗管(4)与外部高压水管相连并设有阀门。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钙化污泥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支管(2)共设有8根。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钙化污泥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支管(2)伸入反应器塔体(3 )内的管端口为封闭端,管身上开有进泥口( 7 )。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钙化污泥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形排放总管(I)设置于反应器塔体(3)的下部,排放支管(2)的进泥口(7)位于布水罩(5)与反应器塔体(3))内壁的连接处上方。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钙化污泥排放系统,该系统包括一根圆环形排放总管(1)和数根沿着排放总管均匀排布的排放支管(2),每根排放支管(2)的一端伸入产生钙化污泥的反应器塔体(3)内,另一端与排放总管(1)相连通,排放总管(1)设有污泥总排泥口(6);每根排放支管(2)及排放总管(1)上均设有阀门。本技术具有排泥方位可控、排泥彻底、减少活性泥的流失、冲洗彻底、不易堵塞结垢、排泥速度快、有效避免钙化泥透过布水罩、可应用于多种厌氧反应器的优点。文档编号C02F3/28GK202785800SQ201220401449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4日专利技术者杨崎峰, 郭鹏, 方圆, 穆英啸, 廖幸新, 刘琳 申请人: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钙化污泥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一根圆环形排放总管(1)和数根沿着排放总管均匀排布的排放支管(2),每根排放支管(2)的一端伸入产生钙化污泥的反应器塔体(3)内,另一端与排放总管(1)相连通,排放总管(1)设有污泥总排泥口(6);每根排放支管(2)及排放总管(1)上均设有阀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崎峰,郭鹏,方圆,穆英啸,廖幸新,刘琳,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