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小型一体化臭氧/活性炭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29272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6 17: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小型一体化臭氧/活性炭实验装置,该装置包含有自下而上通过法兰接口依次连接的气水混合区、活性炭催化臭氧区、活性炭吸附区和出水区组成。其中气水混合区外部设有一用于接入待处理水样的进水阀、一用于引入臭氧化气体的进气阀,气水混合区底部设有一与该进气阀连接的曝气装置;活性炭催化臭氧区内装填有颗粒状的活性炭;活性炭吸附区内装填活性炭层;出水区一侧设有一用于排出处理后水样的出水阀、一用于排出剩余臭氧气体的排气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占地小、造价低、操作方便、观察清楚。(*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小型一体化臭氧/活性炭实验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小型一体化臭氧/活性炭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臭氧-活性炭技术是一种新型、高效且无二次污染的水处理工艺,因其能够高效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包含致突变物等可保证出水安全、优质,因而受到人们重视,在地表水净化、饮用水深度处理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工艺主要利用臭氧的氧化性能和活性炭的催化吸附性能对微污染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处理。臭氧分解产生的氧原子和在水中形成具有强氧化作用的羟基自由基能够氧化将许多难降解有机物氧化成小分子有机物,活性炭一方面可催化臭氧氧化提高臭氧的氧化性能,另一方面作为吸附剂可以对小分子有机物进一步吸附去除,从而达到对水中有机物去除的目标。目前,臭氧/活性炭装置较为复杂、占地较大,为此设计完成了小型一体化臭氧/活性炭实验装置,此装置占地小、造价低、 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占地面积下、造价低廉、操作方便的小型一体化臭氧/活性炭实验装置。本技术提出的小型一体化臭氧/活性炭实验装置,自下而上由通过法兰接口依次连接的气水混合区、活 性炭催化臭氧区、活性炭吸附区和出水区组成,其中气水混合区一侧设有用于接入待处理水样的进水阀,底部设有用于引入臭氧化气体的进气阀,气水混合区内部设有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与进气阀连接;活性炭催化臭氧区内装填有颗粒状的活性炭;活性炭吸附区内装填活性炭层;出水区一侧设有用于排出处理后水样的出水阀,顶部设有用于排出剩余臭氧气体的排气阀,出水区内设有溢流堰,溢流堰四周布置有蓄水装置。本技术中,气水混合区与活性炭催化臭氧区连接处的法兰上设有穿孔隔板, 用于承载活性炭,所述穿孔隔板的孔径为f2mm。本技术中,活性炭催化臭氧区与活性炭吸附区连接处的法兰上设有穿孔隔板,穿孔隔板的孔径为f 2_,穿孔隔板上放置活性炭层。本技术中,活性炭吸附区与出水区连接处的法兰上设有穿孔隔板,穿孔隔板孔径为f 2mm。本技术中,活性炭催化臭氧区内装填的活性炭高度占所述的活性炭催化臭氧区高度的1/8 1/5。本技术中,活性炭吸附区内装填活性炭层的高度占所述的活性炭吸附区高度的 100%O本技术中,气水混合区、活性炭催化臭氧区、活性炭吸附区和出水区的外部一侧均设有取样阀3。本技术中,气水混合区内的曝气装置采用抗臭氧氧化型的曝气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避免了同类实验装置占地面积大、造价较高、安装复杂的不足,本实验装置具有占地面积小、加工费用低、安装简易、操作方便等特点。通过运用臭氧氧化与活性炭催化吸附的原理,提高了臭氧氧化能力,增强了反应装置对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能力。附图说明图I为小型一体化臭氧/活性炭实验装置的 结构图示。图中标号1为进气阀,2为进水阀,3为取样阀,4为排水阀,5为排气阀,6为第一法兰,7为溢流堰,8为第二法兰,9为活性炭层,10为第三法兰,11为活性炭,12为第四法兰,13为曝气装置,14为第五法兰,15为蓄水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实施例I :图I的小型一体化臭氧/活性炭实验装置整体上由一个圆柱体构成,包含气水混合区A、活性炭催化臭氧区B、活性炭吸附区C和出水区D四部分。这四个部分可分别通过第五法兰14、第四法兰12、第三法兰10、第二法兰8、第一法兰6连接组成为整个处理装置,在气水混合区A、活性炭催化臭氧区B和活性炭吸附区C三个区域的中间位置设有取样阀3。气水混合区A,包括进气阀I、进水阀2和曝气装置13。进水阀2设置于圆柱体侧壁,进气阀I设置于圆柱体底部并与区域A内部的曝气装置13相连,待处理水样经进水阀 2进入处理装置,臭氧化气体可经进气阀3进入曝气装置13。活性炭催化臭氧区B,由兰第四法兰12、第三法兰10将其与气水混合区A、活性炭吸附区C部分隔开,活性炭催化臭氧区B内有起催化作用的活性炭11,其在曝气时处于悬浮状态。第四法兰12、第三法兰10内有穿孔板将活性炭11承托起来,防止活性炭11随水从上方流失。活性炭11的投加可以通过第三法兰10的拆卸进行。活性炭吸附区C,由第三法兰10、第二法兰8将其与活性炭催化臭氧区B、出水区D 部分隔开,活性炭吸附区C内有其吸附作用的活性炭层9,通过填实其在运行时处于稳定状态。第三法兰10、第二法兰8内有穿孔板将活性炭承托起来,防止活性炭随水从上方流失。 活性炭的投加可以通过第二法兰8的拆卸进行。出水区D,包括排水阀4、排气阀5、溢流堰7,同时增加了蓄水装置15。排气阀5可另外连接尾气处理装置。在微污染水体处理过程中,待处理水样通过进水阀2进入气水混合区A,臭氧经过进气阀I进入曝气装置13,通过曝气装置的作用使得臭氧均匀的分布于气水混合区A内的水体中。待处理水样在气水混合区A内与臭氧充分的反应后进入活性炭催化臭氧区B,活性炭催化臭氧区B内的活性炭可以催化臭氧进一步氧化水样中的难降解有机物成为小分子有机物。待处理水样进入活性炭吸附区C内,大部分的有机物将被活性炭所吸附,水质得到进一步净化。最后,处理的水样进入到出水区D,在此溢流堰7可保证出水均匀流出并起到缓冲作用,排气阀5将剩余的臭氧气体排出,可接入到臭氧尾气处理装置将其进行处理。权利要求1.一种小型一体化臭氧/活性炭实验装置,自下而上由通过法兰接口依次连接的气水混合区、活性炭催化臭氧区、活性炭吸附区和出水区组成,其特征在于气水混合区一侧设有用于接入待处理水样的进水阀,底部设有用于引入臭氧化气体的进气阀,气水混合区内部设有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与进气阀连接;活性炭催化臭氧区内装填有颗粒状的活性炭;活性炭吸附区内装填活性炭层;出水区一侧设有用于排出处理后水样的出水阀,顶部设有用于排出剩余臭氧气体的排气阀,出水区内设有溢流堰,溢流堰四周布置有蓄水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小型一体化臭氧/活性炭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气水混合区与活性炭催化臭氧区连接处的法兰上设有穿孔隔板,所述穿孔隔板的孔径为f 2_。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小型一体化臭氧/活性炭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活性炭催化臭氧区与活性炭吸附区连接处的法兰上设有穿孔隔板,穿孔隔板的孔径为广2_,穿孔隔板上放置活性炭层。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小型一体化臭氧/活性炭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活性炭吸附区与出水区连接处的法兰上设有穿孔隔板,穿孔隔板孔径为f 2mm。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小型一体化臭氧/活性炭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活性炭催化臭氧区内装填的活性炭高度占所述的活性炭催化臭氧区高度的1/8 1/5。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小型一体化臭氧/活性炭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活性炭吸附区内装填活性炭层的高度占所述的活性炭吸附区高度的100%。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小型一体化臭氧/活性炭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气水混合区、活性炭催化臭氧区、活性炭吸附区和出水区的外部一侧均设有取样阀。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小型一体化臭氧/活性炭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气水混合区内的曝气装置采用抗臭氧氧化型的曝气头。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小型一体化臭氧/活性炭实验装置,该装置包含有自下而上通过法兰接口依次连接的气水混合区、活性炭催化臭氧区、活性炭吸附区和出水区组成。其中气水混合区外部设有一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型一体化臭氧/活性炭实验装置,自下而上由通过法兰接口依次连接的气水混合区、活性炭催化臭氧区、活性炭吸附区和出水区组成,其特征在于:气水混合区一侧设有用于接入待处理水样的进水阀,底部设有用于引入臭氧化气体的进气阀,气水混合区内部设有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与进气阀连接;活性炭催化臭氧区内装填有颗粒状的活性炭;活性炭吸附区内装填活性炭层;出水区一侧设有用于排出处理后水样的出水阀,顶部设有用于排出剩余臭氧气体的排气阀,出水区内设有溢流堰,溢流堰四周布置有蓄水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佳徐竟成沈洪施鼎方唐贤春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