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移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28805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6 15: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起重机移动装置,能够容易地使在起重机移动装置的移动方向上排列的车轮的移动中心轴一致,提高制造和组装作业性能。具有被配置成能够在一对移动用轨道上移动的一对起重机鞍架和连接一对起重机鞍架的梁,起重机鞍架具有:鞍架框架;以通过车轴被可旋转地支承于鞍架框架,并在移动用轨道上转动的方式具备的车轮;和在鞍架框架与相对的车轮的一个面之间,和鞍架框架与相对的车轮的另一个面之间,以与车轮的侧面相接触的方式具备的轴环,车轮具有通过由轴环限制其侧面而使车轮位置能够在车轮的圆筒中心轴方向上移动的调整机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起重机移动装置(起重机行走装置)。
技术介绍
起重机鞍架是进行货物的提升和搬运的起重机的起重机移动装置,鞍架框架上安装有车轮,在移动路线上移动(参照专利文献I和2)。此外,起重机鞍架成对地使用,与用于悬挂卷扬机的梁的两端部结合,用于起重机的移动(参照专利文献3)。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平4-85295号公报 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2-338193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专利148959
技术实现思路
由于以往的起重机鞍架优先考虑简单和耐久性,如专利文献I、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那样,在鞍架框架与车轮之间具备规定长度的轴环,通过轴环固定车轮的位置从而使安装在鞍架框架上的车轮不会在圆筒中心轴方向上移动。这样,当由于起重机鞍架的组装误差或构成鞍架框架的部件的弯曲等,导致安装在鞍架框架的一个端部上的车轮的行走中心轴(移动中心轴)与安装在另一端部上的车轮的行走中心轴发生偏离时,起重机的移动性能恶化,存在因起重机的惯性行走、车轮的异常磨损、异常音的产生等导致起重机的机械部分或结构部分超过限度功能降低的状况,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起重机脱轨等危险的状态。因此,专利文献I、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现有技术中,为了使各车轮的移动中心轴同轴化,需要提高(实现)鞍架框架的尺寸精度,矫正各个部件不同的弯曲。此外,将起重机鞍架组装为起重机的情况下,需要提高(实现)梁的组装的尺寸精度,起重机的组装作业性较差。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无需特别注意构成鞍架框架的部件的尺寸精度就能够使移动用驱动车轮的移动中心轴与从动车轮的移动中心轴一致,从而提供车轮的定心作业性良好的起重机鞍架。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技术例如提供一种起重机移动装置,具有被配置成能够在一对移动用轨道上移动的一对起重机鞍架和连接上述一对起重机鞍架的梁,其特征在于上述起重机鞍架具有鞍架框架;以通过车轴被可旋转地支承于上述鞍架框架,并在上述移动用轨道上转动的方式具备的车轮;和在上述鞍架框架与相对的上述车轮的一个面之间,和上述鞍架框架与相对的车轮的另一个面之间,以与上述车轮的侧面相接触的方式具备的轴环,上述车轮具有通过由上述轴环限制其侧面而使车轮位置能够在上述车轮的圆筒中心轴方向上移动的调整机构。此外,上述起重机移动装置中,上述轴环是呈圆筒形并且在圆筒的高度方向上具有缝隙的弹性体,具有在对上述缝隙在圆周方向上施力时圆筒形的缝隙的间隙随力而扩大、在除去施力时圆筒形的缝隙的间隙缩小而恢复原有形状,由此能够通过施力扩大后的缝隙的间隙而相对于上述车轴安装或卸下的结构,多个上述轴环被可旋转地支承于上述车轴,上述调整机构,通过使上述轴环的位置从上述鞍架框架与相对的车轮的一个面之间,向上述鞍架框架与相对的上述车轮的另一个面之间移动一个轴环的宽度以上,而使上述车轮的位置在上述车轮的圆筒中心轴的方向上移动与被移动的上述轴环的宽度相同的距离。此外,上述起重机移动装置中,上述轴环呈圆柱形,在其表面上形成有螺纹牙,上述调整机构,通过在上述鞍架框架的为了安装上述轴环而设置的轴环安装孔的内表面上形成与在上述轴环上形成的螺纹牙啮合的螺纹牙,使其与上述轴环通过螺纹牙连结,从而能够通过使上述轴环沿着与上述鞍架框架啮合的螺纹牙旋转运动而使上述车轮的位置在上述车轮的圆筒中心轴方向上移动。此外,上述起重机移动装置中,上述轴环在一个端面上具有用于通过工具或手动而转动的多边形或圆形的头部。·此外,上述起重机移动装置中,上述轴环在一个端面上具有用于通过工具或手动而转动的槽或孔。此外,上述起重机移动装置中,上述轴环具有可旋转地安装在与上述车轮相接触的端面上的板状的挡板。此外,本技术提供一种起重机移动装置,具有被配置成能够在一对移动用轨道上移动的一对起重机鞍架和连接上述一对起重机鞍架的梁,其特征在于上述起重机鞍架具有鞍架框架;上述鞍架框架所具备的、在同轴上配置了具有不同外径的大直径圆柱部和小直径圆柱部的阶梯形圆柱形状的车轴;以被上述车轴的上述小直径圆柱部可旋转地支承,并在移动用轨道上转动的方式具备的车轮;和固定上述车轮以使其侧面与大直径圆柱部的面相接触的轴环,上述车轮具有调整机构,通过使上述车轴在轴方向上移动,能够使被上述车轴的上述大直径圆柱部和上述轴环的端面固定在车轴上的上述车轮的位置在轴方向上移动。此外,上述起重机移动装置中,上述调整机构,在上述车轴的大直径圆柱部表面形成有螺纹牙,对于上述大直径圆柱部,使在上述鞍架框架的一个侧面所具有的车轴安装孔的内径上形成的螺纹牙与大直径圆柱部所具备的螺纹牙啮合连结,而上述小直径圆柱部通过嵌合而安装到上述鞍架框架的另一个侧面,由此,通过使上述车轴沿着与上述鞍架框架啮合的螺纹牙旋转运动,而使上述车轮的位置在上述车轮的圆筒中心轴方向上移动。根据本技术,能够提高起重机移动装置和带有移动装置的起重机的制造性能和组装性能。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带有移动装置的起重机之整体结构的外观立体图。图2 Ca)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起重机鞍架的俯视图。图2 (b)是图2 Ca)中起重机鞍架的正视图。图3 Ca)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起重机鞍架从动车轮固定部分的正视图。图3 (b)是图3 Ca)中起重机鞍架从动车轮固定部分的截面图。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起重机鞍架从动车轮固定部分的外观立体图。图5 (a)是图4中轴环的外观立体图。图5 (b)是图4中轴环的分解图。图6 (a)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起重机鞍架从动车轮固定部分的正视图。图6 (b)是图6 Ca)中起重机鞍 架从动车轮固定部分的截面图。图7是带有图6 (a)中的移动装置的起重机的截面图。附图标记说明I……电动卷扬机,2……电动小车(trolley),3……操作输入装置,4……起重机吊钩,5……卷扬机控制部,10……梁,IlaUlb……移动用轨道,12……鞍架控制部,20a、20b……起重机鞍架,21……电动机,22……制动器,23……减速部,24……最终减速级,25a、25b……移动用驱动车轮,26a、26b……从动车轮,27……车轴,28a、28b……鞍架框架,29……车轴挡板,30……缓冲器,31……最终减速级盖,32a、32b……轴环,40……轴环杆,41……滚珠轴承,42……防脱部件,43……轴环板,50a、50b……建筑物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使用图I 图7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不过,本技术不限于图示例。首先基于图I说明带有移动装置的起重机的整体结构和动作状况。图I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带有移动装置的起重机的整体结构的外观立体图。首先,说明带有移动装置的起重机的整体结构。具有成对相对地配置的移动用轨道11a、11b,以可在移动用轨道I Ia上移动的方式设置有具备移动用驱动车轮25a和从动车轮26a的起重机鞍架20a。以可在移动用轨道Ilb上移动的方式设置有具备移动用驱动车轮25b和从动车轮26b的起重机鞍架20b。此外,起重机鞍架20a、20b被梁10连接。本技术的起重机移动装置由一对起重机鞍架和连接各起重机鞍架的梁构成。在梁10上,设置有可在梁10上横向移动的电动小车2,此外,具备对起重机鞍架20a、20b进行控制的鞍架控制部12。在电动小车2上,安装有用于使货物上下移动的电动卷扬机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起重机移动装置,具有被配置成能够在一对移动用轨道上移动的一对起重机鞍架和连接所述一对起重机鞍架的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机鞍架具有:鞍架框架;以通过车轴被可旋转地支承于所述鞍架框架,并在所述移动用轨道上转动的方式具备的车轮;和在所述鞍架框架与相对的所述车轮的一个面之间,和所述鞍架框架与相对的车轮的另一个面之间,以与所述车轮的侧面相接触的方式具备的轴环,所述车轮具有通过由所述轴环限制其侧面而使车轮位置能够在所述车轮的圆筒中心轴方向上移动的调整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富樫绘里子家重孝二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产机系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