铣削动力头传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23880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5 2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数控机床的铣削动力头传动机构,其技术方案是铣削动力头传动机构,包括主轴,电机,分别装设于所述主轴和电机转轴上的一对同步轮,以及绕于所述的同步轮上的同步带;动力头壳体由前、后端滚动轴承支撑在所述主轴上;所述电机选用交流伺服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机采用伺服电机替换现有技术的变频电机,使得输出扭矩恒定,即便在主轴转速很低的情况下,仍然具有很大的扭矩,保证动力头顺利攻丝,体现了技术进步。(*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数控机床
,特别是涉及一种数控机床的铣削动力头传动相关的技术。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数控车床中用的动力头都是采用变频电机驱动,虽然节能,但主轴的扭矩是随着速度的变化而变 化,在低转速的情况下,扭矩很小,动力头承载能力低,切削力小。特别是在零件上攻螺纹的时候,因这时的转速低,而扭矩又小,使攻丝钻头攻不进去。如果此动力头安装在普通主轴上,在转速高,切削力大的情况下,因轴承发热、主轴刚性差等原因,会出现主轴振动、零件有振纹等现象,造成加工精度大大下降,达不到设计要求。此类动力头只能用在磨床、钻床等低切削力的加工设备上,生产效率低。故此,不能满足高速、精密的机械加工生产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必要改进这种数控机床的铣削动力头传动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主轴扭矩恒定的铣削动力头传动机构。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铣削动力头传动机构,包括主轴,电机,分别装设于所述主轴和电机转轴上的一对同步轮,以及绕于所述的同步轮上的同步带;动力头壳体由前、后端滚动轴承支撑在所述主轴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选用交流伺服电机。本技术的技术效果是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电机采用伺服电机,输出扭矩恒定,即便在主轴转速很低的情况下,仍然具有很大的扭矩,保证动力头顺利攻丝。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同步带是一种内齿同步带。进一步的技术效果保证输出扭矩的恒定。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前、后端滚动轴承依靠轴上凸台、轴用挡圈、端盖固定在所述主轴上。进一步的技术效果保证主轴的同轴度优选的技术方案机构整体布置于机壳之中。进一步的技术效果有利于传动机构防尘及安全考虑。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轴向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右视图。I.主轴。2.电机。3a=3b.同步轮,3c.同步带。4.动力头壳体,41.前端滚动轴承,42.后端滚动轴承。5.机壳。6.弹簧夹头,61.夹头螺母。 7.调整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进一步阐明本技术的优点及相对于现有技术的贡献,可以理解的,下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技术较佳实施方案的详细说明,不应解释为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任何限制。图I是本技术轴向剖视图,紧定螺钉固定同步轮3b在交流伺服电机2的转轴之上;另一同步轮3a用螺钉固定在主轴I后端部,内齿同步带3c绕在同步轮3a、3b之间。主轴I前端部固连弹簧夹头6及外六角形夹头螺母61,双列布置的前端滚动轴承41、后端滚动轴承42利用轴上台阶,轴用挡圈,端盖固定在主轴I前后端,双列滚动轴承之间布置有隔圈,动力头壳体4前后端布置轴承座,使其支撑在主轴I之上。如图2所示,调整块7用于调整同步带的张紧度。以上机构整体布置在机壳5之中,有利于防尘及安全。通过以上设计,由于交流伺服电机2的输出扭矩恒定,由其带动主轴1,即便在转速很低的情况下,仍然能保持扭矩,顺利攻丝,刀头切削力大,保证零件加工精度,提高了生产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变频电机在转速降低时输出扭矩也同时降低的缺陷,体现了技术进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铣削动力头传动机构,包括主轴(1),电机(2),分别装设于所述主轴(1)和电机(2)转轴上的一对同步轮(3a、3b),以及绕于所述的同步轮(3a、3b)上的同步带(3c);动力头壳体(4)由前、后端滚动轴承(41、42)支撑在所述主轴(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2)选用交流伺服电机。

【技术特征摘要】
1.铣削动力头传动机构,包括主轴(1),电机(2),分别装设于所述主轴(I)和电机(2)转轴上的一对同步轮(3a、3b),以及绕于所述的同步轮(3a、3b)上的同步带(3c);动力头壳体(4)由前、后端滚动轴承(41、42)支撑在所述主轴(I)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2)选用交流伺服电机。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新者顾蔚和毛伟莲李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宋氏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