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废气高效吸收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21437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5 17: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机废气高效吸收塔,所述吸收塔塔身内从下向上依次设置有气体分布器、舌形塔板、填料层、除沫器,吸收塔下部设有气体入口,吸收塔顶部设有气体出口;采用静态曝气吸收方式,舌形塔板与填料层采用多层设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机废气高效吸收塔,吸收效果好、投资省,设备运行成本低、操作方便。(*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来吸收处理有机废气的高效吸收塔。
技术介绍
在石油化工、涂料、嗔涂、印刷、粘合剂生广、油墨、半导体及电子广品制造、人造板与木制家具制造、皮革、精细化工等行列的工业生产中会排放出大量的有机废气。有机废气中的成分十分复杂,主要包括苯系物类、芳香烃类、醛类、酚类等。其共同特点是都具很强的挥发性。有机废气排放到大气中,既造成了环境污染,又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液体吸收法是处理有机废气的常用方法。该方法的原理是利用表面活性剂等物质降低水体的表面张力与极性,使水体与有机废气中污染物的极性差缩小,达到相似相溶的效果。由于该方法可从有机废气中回收有机溶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液体吸收法处理有机废气涉及两项关键技术吸收液与吸收塔。在采用同一种吸收液的条件下,吸收塔的设计直接影响吸收效果与经济效益。现有吸收塔都是采用喷淋设计,即有机废气从吸收塔的底部注入,吸收液从塔顶循环喷琳,吸收塔内填充有填料层,使得有机废气与吸收液充分混合与吸收。喷淋式吸收塔的主要问题是吸收液的喷淋分散效果依赖喷淋装置的好坏,不仅要有足够的水压,也要喷淋头能够使喷出的液体覆盖面积广,液滴覆盖密度高;吸收液落到填料层后需要形成充足有效的液膜,但是喷淋式吸收塔喷出的吸收液较难均匀稳定地形成液膜,液膜形成的随机性较大。喷淋塔由于需要持续不断地从低往高处输送吸收液,能耗大,运行和维护成本都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一种吸收效果好、运行成本低、操作简单的有机废气吸收塔。 本技术设计的有机废气吸收塔,其内部结构从下向上依次设置有气体分布器、舌形塔板、填料层、除沫器;吸收塔的下部设有气体入口,气体入口设有止回阀,气体入口经风机连接气体收集装置,吸收塔顶部设有气体出口 ;所述吸收塔上部设有加料入口 ;所述吸收塔底部设有出液口 ;所述舌形塔板与填料层呈层叠交错的方式设置,即每两层舌形塔板之间为填料层。所述的填料层为散装填料中的阶梯环填料。所述板塔为舌形板塔,所述舌形板塔从下至上设有多层舌形塔板,塔顶气体出口下方设有除沫器。本吸收塔所选舌形塔板与一般开有圆孔的塔板不同,舌形塔板的气体通道是按一定顺序方式冲出的舌片孔。舌孔呈三面切口形状,三面切口舌片的开启度为20°左右。由于开口的方向性可以使气体有规律地喷出,使气体分散更加均匀稳定,避免局部气量过大的情况出现。塔板的设置层数取决于有机废气中污染物浓度以及吸收液的吸收效果。当污染物浓度较高或吸收液吸收效果较差时,塔板层数可以相应增多,吸收液量相应增大以提高净化效果;而当污染物浓度较低或吸收液吸收效果较好时,则设置较少塔板层即可满足净化要求。本技术工作原理是在按上述思路设计的吸收塔内放置了一定数量的吸收液,使液柱高度达到I. 0-2. 5m ;利用气体分布器将进入塔内的气体首先分散成微小的气泡,增加气液接触面积,然后进入多层设计的舌形塔板与填料层;废气气泡借助浮力上升到达第一层舌形塔板,塔板有效地降低了气泡的上升速度,使废气与吸收液的作用时间增加,并进一步将气体均匀分散;通过塔板后的气体进入到填料层,由于使用不规则堆砌的阶梯环填料,填料之间会产生大小不一的不规则空隙,气体进入这些空隙后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上升阻碍,甚至在空隙间发生徘徊,进一步增加了气液接触时间,提高吸收效果;穿过第一层填料之后的废气,再进入第二层舌形塔板与第二层填料层,有机废气得到进一步净化;可如此多次反复,取决于吸收塔内舌形塔板与填料层的数量。设计多层的目的是增加了气液接触时间,进一步提高吸收效果,保障废气中的有机物被有效去除,使得废气经过吸收处理后可达标排放。达到吸收塔顶的气体最后通过除沫器,将气体中夹杂的雾沫去除,有效的减少了吸收液的损失,也防止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本技术的有机废气吸收塔具有下述有益效果I.吸收塔内舌形塔板与填料层采用多层设计,大大提高了废气与吸收液的接触时间,增强了吸收效果,有机废气的吸收率可达98%以上,对于中高浓度的有机废气,经过本技术所述吸收塔处理后,排放的气体一般都可达到国家及行业规定的排污标准;2.吸收塔的吸收方式采用静态吸收,设备结构更加简单,操作更加方便,既省去了循环泵工作时的能耗,又减少了噪音污染,并且保证了有机废气的净化效果,减少了投资费用,节约了运行费用。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所述吸收塔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有机废气吸收塔的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说明。但实用例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在图I所示,本技术有机废气吸收塔,主要包括气体分布器、舌形塔板、填料层、除沫器;吸收塔的下部设有气体入口,气体入口设有止回阀,气体入口经风机连接气体收集装置,吸收塔顶部设有气体出口 ;所述吸收塔上部设有加料入口 ;所述吸收塔底部设有出液口 ;所述舌形塔板与填料层呈层叠交错的方式设置,即每两层舌形塔板之间为填料层,以此类推。所述的填料层为散装填料中的阶梯环填料。所述板塔为舌形板塔,所述舌形板塔从下至上设有多层舌形塔板,舌形塔板与填料层的层数可根据有机废气浓度和吸收液效能的实际情况增减。塔顶气体出口下方设有除沫器。在通入废气前,将塔底出液口(I)关闭,先从加料入口(6)往塔内加入一定数量的吸收液,使其高度可浸没所设舌形塔板最高处,再关闭加料入口出)。由于气体入口(3)装有止回阀,吸收液不会从气体入口(3)流出。通入的有机废气从气体入口(3)经过气体分布器(2)分散成微小的气泡进入塔内,使有机废气与吸收液接触面积增大。气泡借助浮力上升达到第一层舌形塔板(4),塔板有效地降低了气泡的上升速度,增加废气与吸收液的作用时间,并进一步将气体均匀分散;通过塔板后气体进入到第一层填料层(5),不规则堆砌的阶梯环填料产生的不规则空隙,降低气体上升速度,导致气体在空隙间发生徘徊,增加了气液接触时间,进一步提高吸收效果;通过了第一层舌形塔板与第一层填料层的气体,再通过上面的其它几层舌形塔板与填料层,其过程相同,多层设计的目的是增加气液接触时间,使得废气中的有机物能被吸收液充分吸收。被充分处理的废气最后通过除沫器(7),将气体中夹杂的雾沫去除,再从气体出口(8)排出。由于吸收液不断地吸收有机废气中的有机溶剂,吸收液中有机溶剂的含量不断增加,当达到饱和,吸收效率明显下降,这时从气体入口(3)停止通入有机废气,打开塔底出液口(I)将饱和吸收液转移出吸收塔,关闭出液口(I)并将新鲜吸收液从加料入口(6)输入吸收塔,可再次开始新一轮的废气吸收。具体实例I将上述有机废气吸收塔应用于某一电子厂高浓度有机废气处理现场试验,塔高200cm,塔内径60cm,吸收液高120cm ;未处理废气中各有机物平均排放浓度分别为苯186. 9mg/m3,甲苯 2247. lmg/m3, 二甲苯 260. 5mg/m3,丙丽 261. 9mg/m3,处理量为 500m3/h,经处理后排放废气各有机物浓度为苯8. 6mg/m3,甲苯21. 8mg/m3, 二甲苯11. 4mg/m3,丙酮·15. 3mg/m3,去除率能够达到99%左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废气高效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塔塔身内从下向上依次设置有气体分布器(2)、舌形塔板(4)、填料层(5)、除沫器(7);所述吸收塔下部设有气体入口(3),气体入口设有止回阀,吸收塔顶部设有气体出口(8);所述吸收塔上部设有加料入口(6);所述吸收塔底部设有出液口(1),塔顶气体出口下方设有除沫器(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废气高效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塔塔身内从下向上依次设置有气体分布器(2)、舌形塔板(4)、填料层(5)、除沫器(7);所述吸收塔下部设有气体入口(3),气体入口设有止回阀,吸收塔顶部设有气体出口(8);所述吸收塔上部设有加料入口(6);所述吸收塔底部设有出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潇晏波傅家谟肖贤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