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体吸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06658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3 2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体吸收装置,包括上封口(1),液体进口(2),气体出口(3),塔节(4),密封垫圈(5),塔板(6),观察口(7),塔壁夹层外壁(8),气体进口(9),塔体(10),液体出口(11)和下封口(12),气体吸收装置由至少两个塔体(10)组成,塔体(10)为扁长状,塔体(10)间通过管道连接,塔板(6)为长方形。在保证大持液量的前提下,提供了传质面积大,阻力小,传质效率相对较高,结构简单的吸收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化工生产设备,具体涉及ー种化工生产中的气液相反应或吸收接触的情況。属于气液传质化工设备

技术介绍
气体吸收装置是气液传热、传质过程的常用设备。塔内气液两相的流动行为对板式塔的传热、传质效率具有重要影响。常规气体吸收装置——塔设备考虑到气液传质设备的工程因素,通过改造塔体内的塔板结构或安装填料追求尽可能大的比表面积,促进气液传质。一般地,化工生产中运行的板式塔是液体由降液管向下流动,从专门设定的降液管与下层塔板间的缝隙进入并水平穿过下层塔板,这样反复一直流到塔釜。塔板上的液层厚度由出口堰的高度决定,而气体则自下而上通过踏板上的开孔,进入并穿过版上液层实现传热、传质。在这种传统的板式塔中,板式塔中都是弓形板,气液两相的接触在板上的液层中进行,气体通过塔板是需要同时克服塔板上液体重力、板层阻力与表面张カ。此外对于溶液型液体与气体之间传质设备,往往由于持液量不够,过程中可能析出固体,堵塞部分通道甚至堵塞,使整个塔设备而不能适应。常用板式塔设备持液量往往不大,还受到操作弾性范围的限制,容易产生固体堵塞。本专利技术采用气体吸收装置,延长液体和气体的接触反应时间,并且比相同的圆柱塔径中提供更大的气液接触面积,结构简单,并且放置占用空间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的问题,提供ー种装置,在保证大持液量的前提下,提供了传质面积大,阻力小,传质效率相对较高,结构简单的气体吸收装置。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ー种气体吸收装置,包括上封ロ,液体进ロ,气体出ロ,塔节,密封垫圈,塔板,观察ロ,塔壁夹层外壁,气体进ロ,塔体,液体出口和下封ロ,所述气体吸收装置由至少两个塔体组成,所述塔体为扁长状,所述塔体间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管道直径略大于气体进ロ或气体出口的直径,所述管道直径略大于液体进ロ或液体出口的直径。 所述塔板上表面设有上齿堰,上堰高hfSOjOOmm,h2=3_180mm。所述塔板的下表面设有下齿堰,分布齿高h3=5-200m。所述塔体高Ii1=L 5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若干个扁长型塔体的气体进ロ与气体出ロ或液体进ロ与液体出口为管状结构连接,使得气液接触面积增加,阻力小,传质效率提高,并且所占空间较小,操作简单,并可连续进行气体吸收。本专利技术的塔体吸收装置结构简单,制作与操作简单,可以用以用与エ艺物料相适应的金属材料或者耐酸陶瓷材料直接制成以适应该系列物料可能强腐蚀的特点。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气体吸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气体吸收装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气体吸收装置的塔板主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气体吸收装置的塔板主视图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气体吸收装置的塔板俯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气体吸收装置的塔板俯视图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其中I-上封ロ; 2-液体进ロ;3-气体出口;4-塔节;5-密封垫圈;6-塔板;7_观察ロ ;8_塔壁夹层外壁;9-气体进ロ ; 10-塔体;11-液体出口 ; 12-下封ロ。 具体实施例方式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ー步详细说明。图I和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塔体吸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气体吸收装置,包括上封ロ I,液体进ロ 2,气体出口 3,塔节4,密封垫圈5,塔板6,观察ロ 7,塔壁夹层外壁8,气体进ロ 9,塔体10,液体出口 11和下封ロ 12,气体吸收装置由至少两个塔体10组成,塔体10为扁长状,塔体10间通过管道连接,塔板(6)为长方形。管道直径略大于气体进ロ 9或气体出ロ 3的直径,管道直径略大于液体进ロ 2或液体出ロ 11的直径。如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塔体10,塔体高I. 5m,塔板(6)上表面设有上齿堰,上堰高hfSOjOOmm,h2=3-180mm。所述塔板(6)的下表面设有下齿堰,分布齿高h3=5_200m。塔板6上的有小孔为停车时排放塔板持液时使用。溶液从液体进ロ进入由上而下逐级下流形成液膜,气体从气体入口进入,在塔内气体与溶液液幕错流鼓泡接触反应,反应完成液从塔底排出。或溶液从液体进ロ进入自左往右流动流形成液膜,气体从气体入口进入,在塔内气体与溶液液幕错流鼓泡接触反应,反应完成液从塔底排出。实施例一 联合法生产氯化亚砜(SOCl2)和三氯氧磷(POCl3)的エ艺中,从塔顶三氯氧磷(PCl3)进入,氯气(Cl2)和ニ氧化硫(SO2)分别从塔底均分股进入反应塔系统,调节气体和液体的比例,反应完成液从塔釜进入中间罐缓沖,获得氯化亚砜(SOCl2)和三氯氧磷(POCl3)产品混合物,经加热后精馏塔精馏,同时获得产品氯化亚砜(SOCl2)和三氯氧磷(POCl3),产品质量达到规定标准,收率大于等于90%。实施例ニ 某ニ氧化碳(CO2)吸收装置中,含碳酸钠的吸收液从塔顶液体进入口进入塔内,富含ニ氧化碳的气体从塔底气体入口进入塔内。气液两相在塔内通过梯形板形液幕错流接触,进行相转移,ニ氧化碳气体从气象中转移到液相中。调节气体和液体的比例,反应完成液从塔釜进入中间罐缓冲,获得吸收完成液,后经过加热解析出纯净的ニ氧化碳。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定本专利技术,凡采取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形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气体吸收装置,包括上封口( I),液体进口(2),气体出口(3),塔节(4 ),密封垫圈(5),塔板(6),观察口(7),塔壁夹层外壁(8),气体进口(9),塔体(10),液体出口(11)和下封口( 12),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吸收装置由至少两个塔体(10)组成,所述塔体(10)为扁长状,所述塔体(10)间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塔板(6)为长方形。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气体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直径略大于气体进口(9)或气体出口(3)的直径,所述管道直径略大于液体进口(2)或液体出口(11)的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板式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塔板(6)上表面设有上齿堰,上堰高^=30-200111111,h2=3-180mm,所述塔板(6)的下表面设有下齿堰,分布齿高h3=5_200m。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气体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10)高hfl.5m。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体吸收装置,包括上封口(1),液体进口(2),气体出口(3),塔节(4),密封垫圈(5),塔板(6),观察口(7),塔壁夹层外壁(8),气体进口(9),塔体(10),液体出口(11)和下封口(12),气体吸收装置由至少两个塔体(10)组成,塔体(10)为扁长状,塔体(10)间通过管道连接,塔板(6)为长方形。在保证大持液量的前提下,提供了传质面积大,阻力小,传质效率相对较高,结构简单的吸收装置。文档编号C01B31/20GK102961949SQ201210559149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1日专利技术者王健祥 申请人: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王健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体吸收装置,包括上封口(1),液体进口(2),气体出口(3),塔节(4),密封垫圈(5),塔板(6),观察口(7),塔壁夹层外壁(8),气体进口(9),塔体(10),液体出口(11)和下封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吸收装置由至少两个塔体(10)组成,所述塔体(10)为扁长状,所述塔体(10)间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塔板(6)为长方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健祥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职业技术学院王健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