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12605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4 01: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其中导光板,用于包括LED光源的导光板,包括:导光板本体;用于光线扩散的扩散结构,设置在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入光面。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进入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光产生扩散效果,缩短混光距,避免Hot-spot现象的产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因其污染、演色性好、节能灯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照明领域,在液晶电视、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等显示设备的应用领域下,LED也逐渐代替了 CCFL(Cold Cathode FluorescentLamp,冷阴极荧光灯管),成为主流的背光光源。但与CCFL不同的是,对于从侧面入光的LED背光源,多个LED组成的灯条在发光时,由于LED自身的发光特点,会在两个LED发光光源之间形成暗部,并在LED发光光源的正前方形成亮斑,此现象成为Hot-spot (萤火虫现象)。这种现象会造成液晶显示电视等显示设备的边缘亮度均匀性降低,从而影响整个画面的质量。如图I所示,多个LED光源I的光线照射到导光板2,每个LED光源照射的范围如图中箭头所示的范围,这样会在导光板2上形成亮区3和暗区4。即Hot-spot现象。市场上追求美观等因素影响,对窄边框设计应用越来越多,但因普遍使用的LED光源为点光源,在入光侧必定会产生明暗不均的现象,这段明暗不均区域长度取决LED之间距离,因边框变窄,遮蔽明暗不均现象的距离也在缩短,迫使LED必须紧密排列,造成成本的提闻。为了解决LED光源产生的明暗不均的现象且降低成本,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在入光端面进行激光雕刻及注塑成型的工艺,但因前者加工效率不高,耗能解雕刻结构依旧需要较大空间。后者仅限于小尺寸中使用。所以在市场上使用极少。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避免LED点光源造成的Hot-spot现象。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导光板,用于包括LED光源的导光板,包括导光板本体;用于光线扩散的扩散结构,设置在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入光面。进一步的,所述扩散结构包括均匀分布在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入光面、且折射率与所述导光板的折射率不同的多个扩散粒子;用于承载所述多个扩散粒子的连接结构,与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入光面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多个扩散粒子为折射率比所述导光板本体的折射率高的材质制成的球形结构。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结构为UV胶固化形成的粘结层。进一步的,每一个所述扩散粒子与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入光面之间均通过一部分所述粘结层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粘结层的入光面为一光滑的平面结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上述的导光板。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背光模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进入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光产生 扩散效果,缩短混光距,避免Hot-spot现象的产生。附图说明图I表示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发光示意图;图2表示本专利技术导光板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表示本专利技术扩散结构光线示意图;图4表示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发光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结构和原理进行详细说明,所举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以此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为了避免Hot-spot现象的产生,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导光板,用于包括LED光源的背光模组,如图2所不,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本体2和LED光源I,所述LED光源I的光线经由所述导光板本体2的入光面进入所述导光板本体2,所述导光板本体2的入光面设有用于光线扩散的扩散结构。将进入导光板本体2的光线先进行扩散,LED光源发出的光线会散射开来,缩短LED混光距离,避免了 Hot-spot现象的产生。本实施例中,所述扩散结构包括均匀分布在所述导光板本体2的入光面、且折射率与所述导光板本体2的折射率不同的多个扩散粒子5;用于承载所述多个扩散粒子5的连接结构,与所述导光板本体2连接。所述扩散粒子5的结构形式有多种,只要其折射率与所述导光板本体2的折射率不同,达到光线扩散的效果即可。所述扩散粒子5的折射率比所述导光板本体2的折射率低的情况下,例如,扩散粒子5为空气或普通玻璃,光线会容易在所述导光板本体2与所述扩散粒子5之间产生全反射,从而降低LED光源I发射的光线的利用率,所以为了避免Hot-spot现象的产生,且同时考虑提高LED光源I的光线利用率的前提下,本实施例中,所述扩散粒子5采用折射率比所述导光板本体2的折射率高的材质制成。本实施例中,所述扩散粒子5为折射率比所述导光板本体2的折射率高的材质制成。所述扩散粒子5可以为规则或不规则的几何形状的颗粒结构,其体积大小也可以根据需要设定,例如,所述扩散粒子5可以为三角锥形状、菱形等,但是上述结构形状的扩散粒子5在实际使用中,由于放置的角度不同,光的折射、反射的效果不同,则无法确定光扩散效果最佳。所以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本实施例中,所述扩散粒子5为重火石玻璃、人造水晶或聚碳酸酯制成的球形结构。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使得光扩散效果的实现简单、高效,且重火石玻璃、人造水晶或聚碳酸酯等材质的折射率比所述导光板本体2的折射率高,不易产生全反射造成光线损失,且上述几种材质的透光率比较强,进一步提供了光线利用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所述扩散粒子材质的选择并不限于上述重火石玻璃、人造水晶或聚碳酸酯等材质的选择,所选材质满足无色透明,折射率比导光板本体的折射率高,易加工等条件即可。 为了保证光扩散效果,所述球形结构不宜过大,且不宜过小,因为体积太小则无法保证扩散粒子5的形状,本实施例中,所述球形结构的直径为50um lOOum。为了避免所述扩散粒子5与导光板本体2脱离,所述扩散结构包括用于将所述扩散粒子5固定在所述导光板2的入光面的连接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结构为UV胶固化形成的粘结层6。本实施例中,所述粘结层6采用折射率与所述导光板本体2折射率基本一致的UV胶制成。当然所述粘结层6的材质的选择并不限于此,只要折射率与所述导光板本体2采用的材质PMMA的折射率基本一致即可,最好是所述粘结层6采用的材质具有与所述导光板本体2采用的材质PMMA具有相同的性质,避免光线在所述粘结层6与所述导光板本体2之间发生折射而产生亮线,从而无法得到明暗均匀的亮度。为了增加光的利用率,所述粘结层6的透光率也要符合要求。本实施例中,为了达到最佳的光学效果,粘结层6的厚度采用O. 5_左右,粘结层6的厚度不能外露于显示设备的用于固定导光板本体2的边框,以防止在显示面板上出现亮线。每一个所述球形结构与所述导光板本体2的入光面之间均通过一部分所述粘结层6连接。即每一个所述球形结构与所述导光板本体2的入光面均没有直接接触,以免所述球形结构与所述导光板本体2的入光面接触之处发生裂痕,影响光线的走向,甚至影响所述扩散结构与所述导光板本体2的连接稳定性。为了提高所述粘结层6的透光率,提高光的利用率,所述粘结层6的入光面为一光滑的平面结构,使得LED光源I发出的光线更容易射入导光板。如图3和图4所示,LED光源I发出的光经过扩散粒子5的扩散,然后进入导光板本体2,消除了明暗不均的现象,图4中阴影部分表示进入导光板本体2内明暗均匀的光线。本实施例中,所述扩散结构的制作工艺流程如下将裁切好的单片LGP (导光板本体2)板材至于隔板当中,压紧(隔板是为了防止喷涂UV胶后的相邻两个导光板本体粘结在一起无法分离);在导光板本体2的入光面上均匀涂覆球形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光板,用于包括LED光源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板本体;用于光线扩散的扩散结构,设置在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入光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洪宇王丹邹斌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