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式作业平台及其底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08559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3 2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升降式作业平台底座,包括:底座本体,所述底座本体的边角处设置有贯穿该底座本体的螺孔;支撑臂,所述支撑臂的一端通过一螺栓与所述螺孔的耦合而与所述底座本体的边角处相连接,且所述支撑臂的另一端处具有贯穿该支撑臂的通孔;以及支撑脚,插于所述支撑臂的通孔中;其中,所述支撑臂被允许以所述螺栓为转轴进行转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允许支撑臂与底座可旋转地连接。在需要移动该升降平台时,可以将支撑臂收纳于升降式作业平台底座的侧边上的边槽中,以减小体积、方便运输。在使用时,可以通过操作柄将该支撑臂拉出后进行固定,以使整个升降式作业平台获得稳固地支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升降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升降式作业平台及其底座
技术介绍
高空作业平台(Aerial work platform)是服务于各行业高空作业、设备安装、检修等可移动性高空作业的产品。例如,传统的高空作业平台相关产品主要有剪叉式高空作业平台、车载式高空作业平台、曲臂式高空作业平台、自行式高空作业平台、铝合金高空作业平台、套缸式高空作业平台六大类。一般,升降台自身具有行走及转向驱动功能,不需人工牵引,不需外接电源移动灵活方便,令高空作业更方便快捷,是现代企业高效安全生产之理想高空作业设备。辅助自行走式系列升降机辅助自行走式升降机,具有自动行走功能,能够在不同工作状态下,不需外接电源,不需外来动力牵引,移动灵活、操作方便、升降自如,只需一人便可完成前进、后退。高空作业平台作为一种较危险的施工工具,对安全性一直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各种高空作业平台的安全操作规范不断地出台。因此,业界需要越来越安全的高坐作业设备以满足新的安全操作规范。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结合多年的研发经验,开发出了一种升降式作业平台及其底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升降式作业平台底座,包括底座本体,所述底座本体的边角处设置有贯穿该底座本体的螺孔;支撑臂,所述支撑臂的一端通过一螺栓与所述螺孔的耦合而与所述底座本体的边角处相连接,且所述支撑臂的另一端处具有贯穿该支撑臂的通孔;以及 支撑脚,插于所述支撑臂的通孔中;其中,所述支撑臂被允许以所述螺栓为转轴进行转动。较佳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在上述的升降式作业平台底座中,所述底座本体的侧边处固定有一边槽,所述边槽的两个侧边从所述底座本体的侧边处水平延伸出,以形成一凹槽;其中所述边槽的凹槽宽度等同于所述支撑臂的宽度,且所述螺孔是贯穿所述边槽的螺孔。较佳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在上述的升降式作业平台底座中,所述支撑脚的上方进一步设置有一操作柄,所述操作柄从所述支撑脚的上方垂直向上延伸,进而连接一弯折部。较佳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在上述的升降式作业平台底座中,所述边槽上设置有一容纳凹口,使得在所述支撑臂被转动至所述边槽的凹槽内时所述容纳凹口中收纳所述操作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升降式作业平台,包括如上所述的升降式作业平台底座;升降装置,固定于所述升降式作业平台底座的一侧,所述升降装置进一步包括升降梯、驱动该升降梯的驱动装置、对所述驱动装置进行控制的控制面板;作业仓,固定于所述升降梯上;以及锁定手柄,设置于所述升降式作业平台底座的另一侧,所述锁定手柄与所述升降梯机械连接,以驱动所述升降梯内的传动铰链上的锁定件。本专利技术可以允许支撑臂与底座可旋转地连接。在需要移动该升降平台时,可以将支撑臂收纳于升降式作业平台底座的侧边上的边槽中,以减小体积、方便运输。在使用时,可以通过操作柄将该支撑臂拉出后进行固定,以使整个升降式作业平台获得稳固地支承。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以上的一般性描述和以下的详细描述都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并且旨在为如权利要求所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附图主要是用于提供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理解。附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与本说明书一起起到解释本专利技术原理的作用。附图中图I示意性地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升降式作业平台的主要结构。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升降式作业平台底座的主要结构。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讨论本专利技术的多个实施例。图I示意性地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升降式作业平台100的主要结构。其中,本专利技术的升降式作业平台100主要包括底座101、支撑臂102、升降装置103、升降梯104、驱动装置105、控制面板106、作业仓107、锁定手柄108、护栏109。如图所示,至少三个支撑臂102分别通过转轴与所述底座101连接并从所述底座101延伸出。升降装置103固定于所述底座101的一侧,所述升降装置103进一步包括升降梯104、驱动该升降梯104的驱动装置105、对所述驱动装置105进行控制的控制面板106。所述升降梯104采用高强度优质铝合金材料,具有造型美观、体积小、重量轻、升降平稳、安全可靠等优点。例如,升降装置103的基本工作原理为液压油由叶片泵形成一定的压力,经滤油器、隔爆型电磁换向阀、节流阀、液控单向阀、平衡阀进入液缸下端,使液缸的活塞向上运动,提升重物,液缸上端回油经隔爆型电磁换向阀回到油箱,其额定压力通过溢流阀进行调整,通过压力表观察压力表读数值。液缸的活塞向下运动(既重物下降)。液压油经防爆型电磁换向阀进入液缸上端,液缸下端回油经平衡阀、液控单向阀、节流阀、隔爆型电磁换向阀回到油箱。为使重物下降平稳,制动安全可靠,在回油路上设置平衡阀,平衡回路、保持压力,使下降速度不受重物而变化,由节流阀调节流量,控制升降速度。作业仓107固定于所述升降梯104上。较佳地,在图I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作业仓107具有至少两层护栏。锁定手柄108设置于所述底座101的另一侧,所述锁定手柄108与所述升降梯104机械连接,以驱动所述升降梯104内的传动铰链上的锁定件(未图示)。较佳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在上述的升降式作业平台100中,所述升降梯104是由多级套梯构成的内套式升降梯,其中所述多级套梯均呈空心的筒状且内圈的套梯的横截面周长小于外圈的套梯的横截面周长。一方面,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内套式升降梯。与传统的链条式或者升降杆式的升降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升降梯104的内圈和外圈套梯之间的接触面积大幅提高,使得在升降运行过程中更加平稳。现在转到图2,其中更详细地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平台底座101的结构。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升降式作业平台底座101主要包括底座本体201、支撑臂202、螺栓203、支撑脚204、边槽 205。底座本体201的边角处设置有贯穿该底座本体的螺孔。支撑臂202的一端通过一螺栓203与所述螺孔的耦合而与所述底座本体201的边角处相连接,且所述支撑臂202的另一端处具有贯穿该支撑臂202的通孔;以及 支撑脚204插于所述支撑臂202的通孔中。其中,所述支撑臂202被允许以所述螺栓203为转轴进行转动。较佳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在上述的升降式作业平台底座101中,所述底座本体201的侧边处固定有一边槽205,所述边槽205的两个侧边从所述底座本体201的侧边处水平延伸出,以形成一凹槽;其中所述边槽205的凹槽宽度等同于所述支撑臂202的宽度,且所述螺孔是贯穿所述边槽205的螺孔。较佳地,所述支撑脚204的上方进一步设置有一操作柄206,所述操作柄206从所述支撑脚204的上方垂直向上延伸,进而连接一弯折部。此外,在上述的升降式作业平台底座101中,所述边槽205上设置有一容纳凹口(未图示),使得在所述支撑臂202被转动至所述边槽的凹槽内时所述容纳凹口中收纳所述操作柄。本专利技术可以允许支撑臂与底座可旋转地连接。在需要移动该升降平台时,可以将支撑臂收纳于升降式作业平台底座的侧边上的边槽中,以减小体积、方便运输。在使用时,可以通过操作柄将该支撑臂拉出后进行固定,以使整个升降式作业平台获得稳固地支承。上述实施例是提供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实现或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思想的情况下,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种种修改或变化,因而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升降式作业平台底座,包括:底座本体,所述底座本体的边角处设置有贯穿该底座本体的螺孔;支撑臂,所述支撑臂的一端通过一螺栓与所述螺孔的耦合而与所述底座本体的边角处相连接,且所述支撑臂的另一端处具有贯穿该支撑臂的通孔;以及支撑脚,插于所述支撑臂的通孔中;其中,所述支撑臂被允许以所述螺栓为转轴进行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昌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市大金机械设备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