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08259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3 2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灌装机,包括灌注泵系统、储液箱和过度稳液箱,所述过度稳液箱位于所述储液箱上方且连接所述储液箱,所述灌注泵系统连接所述储液箱和所述过度稳液箱,所述过度稳液箱内设有相互连通的进液槽和灌装槽,所述进液槽连接至所述灌注泵系统,所述过度稳液箱内还设有使过度稳液箱的液面保持稳定的溢流槽,所述溢流槽连接至所述储液箱。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灌装机提高了灌装机的灌装精度,且清洗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产包装行业中的机械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灌装机
技术介绍
自流式液体灌装机,是利用液体的液位压力差把液体灌装到容器里面,其工作方式是把液体泵到高于灌装嘴的液位然后让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往下流,利用控制时间来确定液体的灌装量,属于一种等重量灌装机,目前在业内普遍存在一个问题 是灌装的精度比较差,其原因是储液箱内的液体液位是通过高低两个液位检测器来通知加液泵在低液位时补充液体,在高液位时停止补充液体,这样高低液位检测器之间必定有一个高度差。在液体在灌装时,液体自储液箱内通过灌装嘴流到容器里面,在液位高的时候液压大,在液位低的时候液压小,由于其是通过一定的时间来控制灌装量的,这样就导致了高液位与低液位灌装的容量不同,随着现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所以对于灌装的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自流式灌装的模式逐渐被高精度流量计灌装方式所取代,而流量计灌装的机械设备成本远高于自流式灌装的机械设备,且清洗困难,维护比较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灌装机,既能保证灌装的精度又能使得设备易于清洗、维护且成本低廉。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灌装机,包括灌注泵系统、储液箱和过度稳液箱,所述过度稳液箱位于所述储液箱上方且连接所述储液箱,所述灌注泵系统连接所述储液箱和所述过度稳液箱,所述过度稳液箱内设有相互连通的进液槽和灌装槽,所述进液槽连接至所述灌注泵系统,所述过度稳液箱内还设有使过度稳液箱的液面保持稳定的溢流槽,所述溢流槽连接至所述储液箱。较佳地,所述过度稳液箱内沿长度方向设有一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过度稳液箱分隔形成所述进液槽和所述灌装槽,所述灌装槽的至少一端进一步分隔出至少一所述溢流槽。较佳地,所述灌装槽的两端各分隔出一所述溢流槽,且所述灌装槽于所述的两个溢流槽之间进一步分隔出多个子灌装槽。较佳地,所述隔板上设有多个连接口,所述进液槽通过各所述连接口连通至各所述子灌装槽。较佳地,所述溢流槽的下方设有连通至所述溢流槽的溢流口,所述溢流口上连接有管道,所述管道连通至所述储液箱。较佳地,所述进液槽下方设有连通至所述进液槽的管道口,所述管道口上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连接至所述灌注泵系统。较佳地,所述灌注泵系统设有灌注泵、第一角阀、三通、第二角阀和补料管道,三通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角阀,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角阀,第三端连接至灌注泵的进液口,所述第二角阀的另一端连接至补料管道,所述灌注泵连接至所述连接管。较佳地,所述储液箱设有出液口,所述第一角阀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出液口上。较佳地,还包括机架、输送带、灌装升降机构、拦截定位接余料机构和控制系统,所述的储液箱、过度稳液箱、输送带、灌装升降机构、拦截定位接余料机构和控制系统均位于所述机架上方,所述的灌注泵系统、储液箱、输送带、灌装升降机构和拦截定位接余料机构均连接至所述控制系统,所述储液箱位于所述输送带的后侧,所述灌注泵系统位于所述输送带的下方和所述机架的一侧且还连接外设储液筒,所述灌装升降机构位于所述储液箱的前侧,所述灌装升降机构设有多个灌装嘴,所述灌装升降机构上安装有气缸、导柱和多个灌装阀,各所述灌装阀下端连接有一所述灌装嘴,所述灌装嘴通过所述气缸驱动沿所述导柱做上下运动,所述拦截定位接余料机构位于所述输送带输送方向的两侧,所述灌装槽连接至所述灌装升降机构的灌装嘴。 较佳地,所述灌注泵系统的灌注速度大于所有灌装嘴的灌注速度之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灌装机由于所述过度稳液箱内还设有连接至所述储液箱的溢流槽,溢流槽可使过度稳液箱的液位在灌装的时候始终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面上,使得在重复灌装的时候灌装嘴的液体出口处液体的压强始终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从而提高了灌装机的灌装精度,且清洗方便。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专利技术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灌装机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图I中的灌装系统的示意图。图3为图I中的升降机构的示意图。图4为图I中的拦截定位接余料机构的示意图。图5为图2中的过度稳液箱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灌装机,其包括机架1,储液箱2,过度稳液箱3,输送带4,灌注泵系统5,灌装升降机构6,拦截定位接余料机构7及控制系统8 ;机架I用于固定支撑作用,输送带4设置于机架I上,且与地面保持平行,可以理解,机架I与输送带4可固设为一体。输送带4可以承载、送入及送出容器41。拦截定位接余料机构7均设置在机架I上且位于输送带4两边。储液箱2设置在机架I且位于灌装升降机构6的后方。过度稳液箱3位于储液箱2的上方可用支撑板固定过度稳液箱3到机架I上,控制系统8控制整个灌装机的电路。请参阅图2和图5,储液箱2的下方设有出液口 57,第一角阀155 —端连接在出液口 57上,另一端连接有三通54,三通54的一端口连接第二角阀253,第三端口连接灌注泵52的进液口,第二角阀253的另一端口连接补料管道51,灌注泵52的出液口通过连接管56连接在过度稳液箱上。过度稳液箱3位于储液箱2的上方,所述过度稳液箱3的下方设有管道口 38通过连接管56与灌注泵52连接,所述过度稳液箱3的下方设有灌装管34与角阀31连接,角阀31通过软管65与灌装阀64连接,灌装阀64下端连接有灌装嘴63 ;所述过度稳液箱3下方的两端设有溢流口 33,所述溢流口 33通过管道32与储液箱2连通。请参阅图3,灌装升降机构6是通过底座66固定在所述机架I上,气缸62的端面固定在安装板67上,所述气缸62输出轴固定连接升降板68,升降板68通过轴套装配在导柱61上,在所述气缸62的作用下升降板68沿导柱61做上下运动。请参阅图4,拦截定位接余料机构7通过支架71固定安装在机架I上,拦截结构72可左右调整的安装在支架71上,所述拦截结构72可在气缸的作用下伸出缩回拦截板76,所述拦截结构72上安装有检测电眼用于检测容器瓶的数量;定位机构73可上下调整的安装在支架71上,所述定位机构73可在气缸的作用下伸出缩回定位板75 ;回收接料槽74可上下调整的安装在支架71上,所述回收接料槽74可在气缸的作用下伸出缩回回收接料槽74。 请参阅图5和图2,过度稳液箱3可支撑的安装在机架I上,其底面成水平放置,所述上过度稳液箱3设有隔板37、隔板35、隔板36,所述隔板37把过度稳液箱3分割成相互连通的进液槽和灌装槽,所述隔板37上设有多个连接口 39。所述隔板35把灌装槽分割成子灌装槽,各所述子灌装槽通过一所述连接口 39连通至所述进液槽。所述隔板36位于所述隔板37两端的延伸方向上,且与所述隔板35把灌装槽进一步分割成溢流槽,溢流槽位于灌装槽的两端。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灌装槽的一端设置一个溢流槽或者在灌装槽的一端设置多个溢流槽或者在灌装槽的两端设置多个溢流槽,只要能够使过度稳液箱3的液面保持稳定即可。进液槽的下方连接有管道口 38,所述管道口 38连接连接管56,灌装机的灌装液体在灌注泵52的作用下通过所述连接管56,管道口 38进入到过度稳液箱3内;灌装槽的下方连接有灌装管34,灌装管34上连接有角阀31,所述角阀31通过软管65连接灌装阀64,容易理解的过度稳液箱3中的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灌装机,包括灌注泵系统、储液箱和过度稳液箱,所述过度稳液箱位于所述储液箱上方且连接所述储液箱,所述灌注泵系统连接所述储液箱和所述过度稳液箱,所述过度稳液箱内设有相互连通的进液槽和灌装槽,所述进液槽连接至所述灌注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度稳液箱内还设有使过度稳液箱的液面保持稳定的溢流槽,所述溢流槽连接至所述储液箱。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顺文子健黄文明陈家翘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冠浩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