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型衬套零件的加工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07083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3 2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马鞍型衬套零件的加工方法及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金属板材为原料,将弯制成圆筒形状的坯料套在一个由左模芯和右模芯组合成的马鞍型成型模芯上,然后将套有坯料的马鞍型成型模芯上放在马鞍型成型模具的下模的成型凹槽中,再将上模合上,这样即可通过对上模的施压,通过上模、下模和马鞍型成型模芯的共同作用而将圆筒形状的坯料压制成所需的马鞍型衬套零件的形状。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具有投资少、造价低的优点,而且还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等优点;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既能保证产品质量、又能提高生产效率,而且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适合于多种规格的马鞍型衬套零件的生产,并且还适合于大批量或小批量生产的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马鞍型衬套零件的加工方法及装置,属于马鞍型衬套零件加工

技术介绍
随着衬套零件的广泛运用和快速发展,生产厂商研制出了各种式样的衬套零件。如图6所示的衬套零件就是一种常用的马鞍型衬套零件,它的结构呈马鞍型,两端呈喇叭口形状,圆周上不封闭,沿轴向有一开口。目前,在现有技术中,往往采用紫铜管用专门的滚压设备进行滚压成形的方式来加工这种马鞍型衬套零件,这种采用专门滚压设备进行滚压的生产方式,其缺点是工艺比较复杂、设备投资大,生产成本较高,只适合于批量大、 零件规格少的情况小采用。对于生产数量少、零件规格多的情况,这种滚压的方式就很不适合。由于马鞍型衬套零件的结构较为复杂,特别是收口、翻边的工艺较难实现,并且其零件要求表面平整、光滑,无皱折、压痕、划伤,因此采用现有的通用设备进行加工生产,其产品的表面质量很难得到保证,所以现有的生产马鞍型衬套零件的加工方式都不太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投资少、造价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既能保证产品质量、又能提高生产效率、且适合于多种规格的马鞍型衬套零件生产、并适合于大批量或小批量生产的马鞍型衬套零件的加工方法及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马鞍型衬套零件的加工方法为,该方法采用金属板材为原料,根据所制作的马鞍型衬套零件的规格进行下料,然后将下好料的金属板材弯制成圆筒形状的坯料,将弯制成圆筒形状的坯料套在一个由左模芯和右模芯组合成的马鞍型成型模芯上,该马鞍型成型模芯的外表面形状与所需加工成的马鞍型衬套零件的内表面形状相同,然后制作出一个由上模和下模组合成的马鞍型成型模具,在上模和下模上设有成型凹槽,使该马鞍型成型模具的上模和下模合在一起时,其合在一起的成型凹槽的表面形状与所需加工成的马鞍型衬套零件的外表面形状相同,然后将套有坯料的马鞍型成型模芯上放在马鞍型成型模具的下模的成型凹槽中,再将上模合上,这样即可通过对上模的施压,通过上模、下模和马鞍型成型模芯的共同作用而将圆筒形状的坯料压制成所需的马鞍型衬套零件的形状。根据上述方法构建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马鞍型衬套零件的加工装置为该装置包括底座,在底座上通过螺钉连接有下模,在下模上设有上模,在下模和上模上都分别设有成型凹槽,并且下模和上模合在一起时的成型凹槽的表面形状与所需加工成的马鞍型衬套零件的外表面形状相同,在下模和上模所形成的成型凹槽中设有由左模芯和右模芯组合成的圆柱状的马鞍型成型模芯,该圆柱状的马鞍型成型模芯的外表面形状与所需加工成的马鞍型衬套零件的内表面形状相同。上述底座为U形槽结构,下模设置在该U形槽中,并且U形槽的两个平行竖直面中的一个面为马鞍型成型模芯的轴向定位面。上述底座的U形槽的两个平行竖直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由左模芯和右模芯组成的马鞍型成型模芯的长度0. 05 0. 3毫米。在上述左模芯和右模芯上分别设有零件定位台阶。上述的上模通过安装在下模上的圆柱销定位导向并与下模连接。在上述圆柱销上套有弹簧。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采用金属板材为原料,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并采用由左模芯和右模芯组合成的马鞍型成型模芯、和由上模和下模组合成的马鞍型成型模具形成一个专门用于加工马鞍型衬套零件的组合式的马鞍型衬套零件的加工装置,该装置不仅可用于传统的压力设备上,而且也可直接由人工进行压制操作。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由上下 模组成的马鞍型成型模具及马鞍型成型模芯均为分体方式,这不仅有利于收口、翻边等复杂工艺的实现,而且更便于脱模取件、便于零件的摆放。同时马鞍型成型模芯采用左、右模芯的设计,更进一步方便了零件的装卸操作。本专利技术的底座制作成U形槽的结构,并且底面宽度大于下模和上模,不仅增加了与机床台面的接触面积,有效地防止了机床工作时由于振动会使其翻倒的情况出现,提高了安全稳定性;并且通过U形槽结构限制了下模与左、右模芯的相对位置,防止成形时左、右模芯窜动,避免了成形时材料不均等收缩,这对于保证零件的成形质量有重要的作用。左、右模芯的零件定位台阶的设计,在成形时对上、下模进行限位,避免了由于上、下模接触待加工的零件,而使表面受到划痕、拉伤损害,从而提高了零件表面的质量。上、下模采用圆柱销连接,具有定位和导向的功能,有利于保证成形时上、下模的工作位置精度。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不仅具有投资少、造价低的优点,而且还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等优点;采用本专利技术既能保证产品质量、又能提高生产效率,而且本专利技术不仅适合于多种规格的马鞍型衬套零件的生产,并且还适合于大批量或小批量生产的需要。当进行小批量生产时,本专利技术不需要任何压力设备,只需用人工进行压制即可。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 图2是图I的左视结构剖视示意 图3是本专利技术左、右模芯的结构示意 图4是本专利技术底座的结构不意 图5是将下好料的金属板材弯制成圆筒形状的坯料结构示意 图6是加工成型后的马鞍型衬套零件的结构示意 图7是图6的左视结构示意视图。附图的标记为1-底座,2-螺钉,3-下模,4-左模芯,5-右模芯,6-上模,7_零件定位台阶,8-圆柱销,9-弹簧,10-成型凹槽。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马鞍型衬套零件的加工方法是采用金属板材为原料,该金属板材可直接采用现有市场上出售的钢板、铁板、铜板、紫铜板或铝板等板材,其厚度可根据使用要求确定,通常情况下,板材的厚度一般为0. I 5毫米;然后根据所制作的马鞍型衬套零件的规格按常规方法进行下料,将下好料的金属板材采用常规的手工方式或采用普通卷筒机方式弯制成圆筒形状的坯料(如图5所示),将弯制成圆筒形状的坯料套在一个由左模芯和右模芯组合成的马鞍型成型模芯上,该马鞍型成型模芯的外表面形状与所需加工成的马鞍型衬套零件的内表面形状相同,然后制作出一个由上模和下模组合成的马鞍型成型模具,在上模和下模上设有成型凹槽,使该马鞍型成型模具的上模和下模合在一起时,其合在一起的成型凹槽的表面形状与所需加工成的马鞍型衬套零件的外表面形状相同,然后将套有坯料的马鞍型成型模芯上放在马鞍型成型模具的下模的成型凹槽中,再将上模合上(如图I所示),这样即可通过人工的方式或通用压力设备的方式对上模进行施压,在上模、下模和马鞍型成型模芯的共同作用下而将圆筒形状的坯料压制成所需的马鞍型衬套零件的形状(如图6和图7所示)。根据上述方法构建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马鞍型衬套零件的加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 图I 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底座1,在底座I上通过螺钉2连接有下模3,在下模3上设有上模6,在下模3和上模6上都分别设有成型凹槽10,并且下模3和上模6合在一起时的成型凹槽10的表面形状与所需加工成的马鞍型衬套零件的外表面形状相同,在下模3和上模6所形成的成型凹槽10中放置有由左模芯4和右模芯5组合成的圆柱状的马鞍型成型模芯,该圆柱状的马鞍型成型模芯的外表面形状与所需加工成的马鞍型衬套零件的内表面形状相同;制作时,将底座I制作成U形槽结构,并将下模3设置在该U形槽中,同时将U形槽的两个平行竖直面中的一个面为马鞍型成型模芯的轴向定位面;为了达到较好的定位,将底座I的U形槽的两个平行竖直面之间的距离制作成大于由左模芯4和右模芯5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马鞍型衬套零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金属板材为原料,根据所制作的马鞍型衬套零件的规格进行下料,然后将下好料的金属板材弯制成圆筒形状的坯料,将弯制成圆筒形状的坯料套在一个由左模芯和右模芯组合成的马鞍型成型模芯上,该马鞍型成型模芯的外表面形状与所需加工成的马鞍型衬套零件的内表面形状相同,然后制作出一个由上模和下模组合成的马鞍型成型模具,在上模和下模上设有成型凹槽,使该马鞍型成型模具的上模和下模合在一起时,其合在一起的成型凹槽的表面形状与所需加工成的马鞍型衬套零件的外表面形状相同,然后将套有坯料的马鞍型成型模芯上放在马鞍型成型模具的下模的成型凹槽中,再将上模合上,这样即可通过对上模的施压,通过上模、下模和马鞍型成型模芯的共同作用而将圆筒形状的坯料压制成所需的马鞍型衬套零件的形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南宁肖春林周绚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航天精工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