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机制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04362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8 2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机制动装置,其工作过程中,当所述摩擦片在长期使用后出现磨损现象致使厚度降低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所述调节螺栓适当调整所述闸瓦与所述闸轮间的配合间隙,以保证二者间的摩擦力达到电动机的制动需求,从而有效避免了因摩擦片磨损导致的所述电动机制动装置制动力下降现象,同时,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工况需要,通过所述调节螺栓灵活调整所述闸瓦与所述闸轮间的配合间隙,以得到不同工作状态下的最佳制动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滤油机辅助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电动机制动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一般的滤油机系统中,通常会为其电动机设置制动装置,以便在需要进行停机操作时对电动机进行有效制动,从而使电动机及时停止运转。目前现有的电动机制动装置,通常是由闸瓦与闸轮配套形成抱闸式制动结构,并通过配套设置的驱动装置和复位装置灵活控制闸瓦与闸轮的分离与咬合,从而达到控制电动机正常运转和及时制动的目的。然而,虽然该种制动结构能够满足电动机的基本使用需要,但在设备经过长期运转后,位于闸瓦与闸轮间的制动片磨损较为严重,闸瓦与闸轮间的咬合强度下降,使得制动效果降低,对电动机的正常运转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如何避免因摩擦片磨损导致的电动机制动装置制动力下降现象,并提高其制动效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机制动装置,该电动机制动装置能够避免因摩擦片磨损导致的电动机制动装置制动力下降现象,且其制动效果较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动机制动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相互配合的闸瓦和闸轮,所述闸瓦与所述闸轮的配合面上设置有摩擦片,所述壳体内部还设置有与所述闸轮相配合的复位装置,所述复位装置与所述闸轮之间设置有衔铁,所述壳体的内部还设置有与所述衔铁相配合的电磁线圈,所述闸瓦的后部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调节螺栓,且所述调节螺栓的轴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闸瓦的旋转中心线的延伸方向相一致。优选地,所述闸瓦与所述调节螺栓之间设置有辅助摩擦片,且所述辅助摩擦片的后部设置有弹性支承装置。优选地,所述辅助摩擦片与所述弹性支承装置之间设置有垫片。优选地,所述弹性支承装置具体为套装于所述调节螺栓上的压缩弹簧。优选地,所述复位装置具体为复位弹簧。相对上述
技术介绍
,本技术所提供的电动机制动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相互配合的闸瓦和闸轮,所述闸瓦与所述闸轮的配合面上设置有摩擦片,所述壳体内部还设置有与所述闸轮相配合的复位装置,所述复位装置与所述闸轮之间设置有衔铁,所述壳体的内部还设置有与所述衔铁相配合的电磁线圈,所述闸瓦的后部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调节螺栓,且所述调节螺栓的轴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闸瓦的旋转中心线的延伸方向相一致。工作过程中,当电动机接通电源后,所述电磁线圈得电,所述衔铁吸合,而后所述衔铁克服所述复位装置的反作用力移动,以使所述闸轮与所述闸瓦相分离;当电源断开后,所述电磁线圈失电,所述衔铁在所述复位装置的作用下移动,并使所述闸轮与所述闸瓦重新接触并相咬合,电动机在闸瓦与闸轮间摩擦片的作用下制动并停止运转。当所述摩擦片在长期使用后出现磨损现象致使厚度降低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所述调节螺栓适当调整所述闸瓦与所述闸轮间的配合间隙,以保证二者间的摩擦力达到电动机的制动需求,从而有效避免了因摩擦片磨损导致的所述电动机制动装置制动力下降现象,同时,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工况需要,通过所述调节螺栓灵活调整所述闸瓦与所述闸轮间的配合间隙,以得到不同工作状态下的最佳制动效果。在本技术的另一优选方案中,所述闸瓦与所述调节螺栓之间设置有辅助摩擦片,且所述辅助摩擦片的后部设置有弹性支承装置。工作过程中,所述辅助摩擦片在所述弹性支承装置提供的支持力作用下与所述闸瓦紧密贴合,从而能够为整个制动系统提供更加充分有效的制动力,使得所述电动机制动装置的制动效果得以进一步提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电动机制动装置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电动机制动装置,该电动机制动装置能够避免因摩擦片磨损导致的电动机制动装置制动力下降现象,且其制动效果较好。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图I为本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电动机制动装置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本技术所提供的电动机制动装置,包括壳体11,壳体11内部设置有相互配合的闸瓦13和闸轮12,闸瓦13与闸轮12的配合面上设置有摩擦片14,壳体11内部还设置有与闸轮12相配合的复位装置15,复位装置15与闸轮12之间设置有衔铁16,壳体11的内部还设置有与衔铁16相配合的电磁线圈17,闸瓦13的后部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调节螺栓18,且调节螺栓18的轴线的延伸方向与闸瓦13的旋转中心线的延伸方向相一致。工作过程中,当电动机接通电源后,电磁线圈17得电,衔铁16吸合,而后衔铁16克服复位装置15的反作用力移动,以使闸轮12与闸瓦13相分离;当电源断开后,电磁线圈17失电,衔铁16在复位装置15的作用下移动,并使闸轮12与闸瓦13重新接触并相咬合,电动机在闸瓦13与闸轮12间摩擦片14的作用下制动并停止运转。当摩擦片14在长期使用后出现磨损现象致使厚度降低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调节螺栓18适当调整闸瓦13与闸轮12间的配合间隙,以保证二者间的摩擦力达到电动机的制动需求,从而有效避免了因摩擦片14磨损导致的所述电动机制动装置制动力下降现象,同时,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工况需要,通过调节螺栓18灵活调整闸瓦13与闸轮12间的配合间隙,以得到不同工作状态下的最佳制动效果。进一步地,闸瓦13与调节螺栓18之间设置有辅助摩擦片131,且辅助摩擦片131的后部设置有弹性支承装置19。工作过程中,辅助摩擦片131在弹性支承装置19提供的支持力作用下与闸瓦13紧密贴合,从而能够为整个制动系统提供更加充分有效的制动力,使得所述电动机制动装置的制动效果得以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辅助摩擦片131与弹性支承装置19之间设置有垫片132。工作过程中,垫片132能够使得由弹性支承装置19处传来的支撑力均匀地分布于辅助摩擦片131的接触面上,从而使得辅助摩擦片131与相关部件间的配合结构更加稳定,并有效避免因辅助摩擦片131与弹性支承装置19间直接装配而导致的非工作性损伤。另外,弹性支承装置19具体为套装于调节螺栓18上的压缩弹簧。该种压缩弹簧的结构较为简单,且其提供的弹性支持力较为稳定可靠,能够进一步保证所述电动机制动装置的工作稳定性。当然,上述弹性支承装置19具体为压缩弹簧仅为优选方案,其并不局限于图中所示的压缩弹簧,只要是能够满足所述电动机制动装置的实际使用需要均可。此外,复位装置15具体为复位弹簧。该种复位弹簧的市场供应量大,采购方便,且采购成本较低,从而使得所述电动机制动装置的整体制造成本得以相应降低。应当指出,上述复位装置15具体为复位弹簧仅为优选方案,其并不局限于图中所示的复位弹簧,只要是能够满足所述电动机制动装置的实际使用需要均可。综上可知,本技术中提供的电动机制动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相互配合的闸瓦和闸轮,所述闸瓦与所述闸轮的配合面上设置有摩擦片,所述壳体内部还设置有与所述闸轮相配合的复位装置,所述复位装置与所述闸轮之间设置有衔铁,所述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机制动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相互配合的闸轮和闸瓦,所述闸轮与所述闸瓦的配合面上设置有摩擦片,所述壳体内部还设置有与所述闸轮相配合的复位装置,所述复位装置与所述闸轮之间设置有衔铁,所述壳体的内部还设置有与所述衔铁相配合的电磁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闸瓦的后部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调节螺栓,且所述调节螺栓的轴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闸瓦的旋转中心线的延伸方向相一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建胜李平均胥华范纪涛刘坤王馨薇高智群
申请(专利权)人: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