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换钻夹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0314 阅读:3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快换钻夹头,包括钻夹壳体和换接壳体,钻夹壳体和换接壳体所构成的组合体内腔中心转动配合有夹头体,该夹头体尾端中心钻削有能与外部动力轴相定位套接的沉孔;夹头体尾端外径嵌装有至少四个能局部贯穿沉孔并与外部动力轴相弹扣的钢珠;夹头体尾端外径滑配有能顶接钢珠的锁紧圈,并且该锁紧圈与换接壳体相固定连接;夹头体尾端面上制有能与外部动力轴相卡合定位的竖直插槽;快换钻夹头与外部动力轴的连接采用钢珠弹扣方式,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内置带复位的压缩弹簧,套接启闭灵活,操作便捷;预制扣合定位的插槽,确保与外部动力轴的同步扭转。(*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五金工具中钻头夹具的
,特别涉及一种快换钻夹头,适合 于不同钻头的快速换接。技术背景目前在社会上使用的钻夹头多采用锥面连接或螺纹连接方式,螺纹连接方式的更换 时比较复杂,操作耗时;锥面连接方式操作相对较为方便,但是要求所配合的两锥面制 造精度较高,以及结构较为庞大,但是以上两种方式在钻头的快速互换上仍存在不足。 现有技术中,也有一种较为便捷的钻夹头换装结构,如专利号为ZL200420013883. 1的 中国技术专利《快换式钻夹头》(公告号为CN2822837Y);包括钻体,钻体后部设有 与驱动机械配合的轴腔,它的后部还设有轴向被定位的可转动后套,它还设有压杆,钻 体的轴腔壁部分设有供压杆通过的孔,它还设有压杆的复位弹簧,压杆的后端抵靠在后 套内壁上,后套内壁设有对应压杆的工作位和原始位的凹槽。该设计采用的压杆其装配 结构复杂,相对而言,维修难度相应增加;而且压杆的顶压扣紧易滑脱,形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启闭 灵活及操作便捷的快换钻夹头。预制扣合定位的插槽,确保与外部动力轴的同步扭转。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快换钻夹头,包括钻夹壳体和 换接壳体,钻夹壳体和换接壳体所构成的组合体内腔中心转动配合有夹头体,该夹头体 尾端中心钻削有能与外部动力轴相定位套接的沉孔;夹头体尾端外径嵌装有至少四个能 局部贯穿沉孔并与外部动力轴相弹扣的钢珠;夹头体尾端外径滑配有能顶接钢珠的锁紧 圈,并且该锁紧圈与换接壳体相固定连接;夹头体尾端面上制有能与外部动力轴相卡合 定位的竖直插槽。采取的措施还包括上述的夹头体尾端外径套设有能顶压锁紧圈内侧面的弹簧;上述的锁紧圈外侧面限 位有固定在夹头体尾端外径上的卡圈。上述的钢珠为均匀布置在同一圆周截面上的四个;上述的钻夹壳体制有能与换接壳 体相接合的定位圈。上述的夹头体前端制有三个斜 L,每一斜孔内均活动滑配有夹爪,每一夹爪上均制 有外螺纹。上述的钻夹壳体内腔经外套固定连接有能与夹头体相嵌装的内锥螺母;该内锥螺母 内圈制有能与夹爪上外螺纹相螺旋配合的内螺纹。上述的内锥螺母尾端贴合有平面轴承,平面轴承经止退环与钻夹壳体相轴向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在夹头体尾端中心钻削有能与外部动力轴相定位套接 的沉孔;夹头体尾端外径嵌装有至少四个能局部贯穿沉孔并与外部动力轴相弹扣的钢 珠;夹头体尾端外径滑配有能顶接钢珠的锁紧圈,并且该锁紧圈与换接壳体相固定连接; 夹头体尾端面上制有能与外部动力轴相卡合定位的竖直插槽。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快换钻夹头与外部动力轴的连接采用钢珠弹扣方式,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内置带复位 的压縮弹簧,套接启闭灵活,操作便捷;预制扣合定位的插槽,确保与外部动力轴的同 步扭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装配纵向半剖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夹爪的纵向平面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l至图3所示的实施例,图标号说明钻夹壳体l,定位圈la,换接壳体2, 锁紧圈21,夹头体3,沉孔3a,插槽3b,卡圈31,夹爪32,外螺纹32a,钢珠4,弹 簧5,外套6,内锥螺母7,平面轴承8,止退环9。本技术实施例的快换钻夹头,包括钻夹壳体1和换接壳体2,钻夹壳体1和换 接壳体2所构成的组合体内腔中心转动配合有夹头体3,该夹头体3尾端中心钻削有能 与外部动力轴相定位套接的沉孔3a;夹头体3尾端外径嵌装有至少四个能局部贯穿沉孔 3a并与外部动力轴相弹扣的钢珠4;夹头体3尾端外径滑配有能顶接钢珠4的锁紧圈21 , 并且该锁紧圈21与换接壳体2相固定连接;夹头体3尾端面上制有能与外部动力轴相 卡合定位的竖直插槽3b。本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插槽3b的定位主要用于传递扭矩;在夹头体3尾端外径还套设有压縮弹簧5,该弹簧5主要用于顶压锁紧圈21内侧面,这样的锁紧圈21在弹 簧5的顶压下, 一直处于向外滑移的趋势。 一般锁紧圈21靠近整个钻夹头内侧部分制 有较小的内孔,靠近外侧制有较大的内孔,当较小的内孔位置移动至钢珠4上方时,这 时的钢珠4处于顶紧状态,即钢珠4不可松动;当较大的内孔位置移动至钢珠4上方时, 这里的钢珠4处于松脱状态,即钢珠4可作一定空间内的自由松动,同时较大的内孔须 保证钢珠4不得掉出;锁紧圈21也不是无限制的向外移动, 一般在夹头体3尾端外径 上配设一卡圈31,主要用于锁紧圈21外移限位,该卡圈31—般为轴用挡圈。钢珠4的布置一般为均匀布置在同一圆周截面上的四个,同时钢珠4的大小及数量 可按实际配制;夹头体3前端制有三个斜孔,斜孔内均活动滑配有夹爪32,每一夹爪 32上均制有外螺纹32a;在钻夹壳体1内腔经外套6固定连接有能与夹头体3相嵌装的 内锥螺母7;该内锥螺母7内圈制有能与夹爪32上外螺纹32a相螺旋配合的内螺纹,即 内锥螺母7分别与每个夹爪32形成螺旋配合。内锥螺母7尾端贴合有平面轴承8,所述 的平面轴承8经止退环9与钻夹壳体1相轴向固定,平面轴承8利于内锥螺母7的转动 灵活。钻夹壳体1制有能与换接壳体2相接合的定位圈la,即钻夹壳体1与换接壳体2 是相扣装的,具有定位功能。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快换钻夹头与外部动力轴的连接 采用钢珠弹扣方式,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内置带复位的压缩弹簧,套接启闭灵活,操作便捷;预制扣合定位的插槽,确保与外部动力轴的同步扭转。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己被阐明,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做出的各种变化或改型 都不会脱离本技术的范围。权利要求1、快换钻夹头,包括钻夹壳体(1)和换接壳体(2),其特征是所述的钻夹壳体(1)和换接壳体(2)所构成的组合体内腔中心转动配合有夹头体(3),所述的夹头体(3)尾端中心钻削有能与外部动力轴相定位套接的沉孔(3a);所述的夹头体(3)尾端外径嵌装有至少四个能局部贯穿沉孔(3a)并与外部动力轴相弹扣的钢珠(4);所述的夹头体(3)尾端外径滑配有能顶接钢珠(4)的锁紧圈(21),并且该锁紧圈(21)与换接壳体(2)相固定连接;所述的夹头体(3)尾端面上制有能与外部动力轴相卡合定位的竖直插槽(3b)。2、 根椐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换钻夹头,其特征是所述的夹头体(3)尾端外径套设 有能顶压锁紧圈(21)内侧面的弹簧(5);所述的锁紧圈(21)外侧面限位有固定在夹头体 (3)尾端外径上的卡圈(31)。3、 根椐权利要求l所述的快换钻夹头,其特征是所述的钢珠(4)为均匀布置在同 一圆周截面上的四个;所述的钻夹壳体(1)制有能与换接壳体(2)相接合的定位圈(la)。4、 根椐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换钻夹头,其特征是所述的夹头体(3)前端制有三个 斜孔,每一所述斜孔内均活动滑配有夹爪(32),每一所述的夹爪(32)上均制有外螺纹 (32a)。5、 根椐权利要求4所述的快换钻夹头,其特征是所述的钻夹壳体(l)内腔经外套 (6)固定连接有能与夹头体(3)相嵌装的内锥螺母(7);所述的内锥螺母(7)内圈制有能与 夹爪(32)上外螺纹(32a)相螺旋配合的内螺纹。6、 根椐权利要求5所述的快换钻夹头,其特征是所述的内锥螺母(7)尾端贴合有 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快换钻夹头,包括钻夹壳体(1)和换接壳体(2),其特征是:所述的钻夹壳体(1)和换接壳体(2)所构成的组合体内腔中心转动配合有夹头体(3),所述的夹头体(3)尾端中心钻削有能与外部动力轴相定位套接的沉孔(3a);所述的夹头体(3)尾端外径嵌装有至少四个能局部贯穿沉孔(3a)并与外部动力轴相弹扣的钢珠(4);所述的夹头体(3)尾端外径滑配有能顶接钢珠(4)的锁紧圈(21),并且该锁紧圈(21)与换接壳体(2)相固定连接;所述的夹头体(3)尾端面上制有能与外部动力轴相卡合定位的竖直插槽(3b)。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细龙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立信五金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7[中国|宁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