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式触摸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02947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8 2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容式触摸屏,分设有触控区域及非触控区域,包括触控基层以及借助于胶粘层贴合于所述触控基层的第一侧表面的触控感应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容式触摸屏通过设置触控基层及触控感应层,并通过光学胶实现二者的贴合,厚度适中;于触控基层及触控感应层上分设第一触控线路及第二触控线路并分别由第一导电层及第二导电层引至柔性线路板的邦定位置,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柔性线路板邦定位置无保护的缺陷,结构合理,生产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触摸屏
,尤其涉及一种电容式触摸屏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触控技术作为一种目前最为简单、方便、自然的人机交互方式受到全球的普遍重视,并被广泛应用到各个行业。随着触摸屏在电子产品中的日益普及,现已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现有的电子产品触摸屏按其工作原理及传输信息介质的不同,可分为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式以及表面声波式四种,其中电容式触摸屏以其手感优良、易于操作、多点触控等优点备受追捧。电容式触摸屏是一种通过电极和人体特性结合来感应触摸信号的触摸屏。当触摸屏四边均镀上狭长的电极后,在导电体内形成一个低电压交流电场。在人体(手指)触摸屏幕时,由于人体电场作用,手指与导体层间会形成一个耦合电容,四边电极产生的电流会流向触点,而电流强弱与手指到电极的距离成正比,位于触摸屏幕后的控制器便会计算电流的比例及强弱,准确算出触摸点的位置。目前的电容式触摸屏主要包括GFF(Glass-Film-Film)、GG(Glass-Glass)、PG(PET-Glass)、OGS(One Glass Solution)等几种结构。GFF结构即为一层玻璃贴合两层导电膜,此结构由于设置有两层导电膜,故需要两层胶粘剂实现三者的贴合,总体厚度通常都达到O. 55mm以上,触控效果不佳;GG结构即由两层玻璃贴合形成,此种结构中,下层玻璃厚度通常为O. 55mm,如果上层玻璃采用O. 55mm则强度不够,采用O. 70mm又会致使总厚度过厚,影响触控效果;PG结构即为上层PET贴合下层玻璃,此结构中下层玻璃不能做异形裁切及开孔等操作,且上层PET表面硬度仅有3H,以此作为保护盖板硬度不够,容易刮伤、磨花等;0GS即单片式玻璃触控,其将所有线路全部印制于玻璃盖板上,在厚度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但由于其做线路时需要采用黄光制程,制作成本高且周期长,同时由于柔性线路板直接邦定到玻璃盖板上而其下表面未设置保护层,存在着邦定位置剥离的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容式触摸屏,厚度适中,结构设计合理,生产成本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容式触摸屏,分设有触控区域及非触控区域,包括触控基层,所述触控基层的第一侧表面在对应于所述触控区域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触控线路,而第一侧表面在对应于所述非触控区域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触控线路相连的以将所述第一触控线路引至柔性线路板邦定位置的第一导电层;以及借助于胶粘层贴合于所述触控基层的第一侧表面上的触控感应层,所述触控感应层的朝向触控基层的第二侧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触控线路相对应以产生电容效应的第二触控线路及与所述第二触控线路相连的以将所述第二触控线路引至所述柔性线路板邦定位置的第二导电层。进一步地,所述触控基层包括基板以及印制于基板一侧表面的第一导电薄膜,所述第一导电薄膜外表面对应于所述触控区域的位置印制有所述第一触控线路,且所述第一导电薄膜外表面对应于所述非触控区域的位置依次层叠设置有第一绝缘油墨层、第一导电层及第二绝缘油墨层,所述第一绝缘油墨层与所述触控区域相接位置的所述第一导电薄膜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绝缘油墨层颜色相同的导电块,所述第一导电层通过所述导电块与所述第一触控线路相连接,所述第二绝缘层包覆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及导电块的外表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绝缘油墨层及第二绝缘油墨层均为黑色绝缘油墨,所述导电块为导电碳浆。进一步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导电块接触面的面积大于或等于I. OmmXO. 5mm。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绝缘油墨层的靠所述触控区域的一侧端的厚度大于或等于O.3mmο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薄膜为氧化铟锡导电薄膜;所述基板为玻璃基板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板。进一步地,所述触控感应层为表面印制有第二导电薄膜的薄膜片,所述第二触控线路印制于所述第二导电薄膜上,所述第二导电层与所述第二触控线路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电薄膜为氧化铟锡导电薄膜;所述薄膜片为玻璃薄膜片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片。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层及第二导电层为导电银浆。进一步地,所述胶粘层为光学胶。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触控基层及触控感应层,并采用光学胶实现二者的贴合,结构设计合理,厚度适中,于触控基层及触控感应层上分设第一触控线路及第二触控线路并分别由第一导电层及第二导电层引至柔性线路板的邦定位置,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柔性线路板邦定位置无保护的缺陷;本技术实施例的触控基层采用导电碳浆连接第一触控线路及第一导电层,在保证线路连通的同时保持视窗边框颜色的美观统一,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容式触摸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容式触摸屏制造方法的方框流程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触控基层制造方法的方框流程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触控感应层制造方法的方框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f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容式触摸屏(Glass-lFi lm,简称GIF),包括触控基层10以及与所述触控基层10相贴合的触控感应层20。众所周知,触摸屏一般都分设有触控区域及非触控区域,所述触控区域即操作视窗,用于通过手指触动操作以控制设备按指定命令运作,所述非触控区域即视窗边框,设置于所述操作视窗的外围,用于保护及隐藏线路,并能起到较好的美化操作视窗的效果。本技术实施例的所述电容式触摸屏同样分设有触控区域及非触控区域。所述触控基层10的第一侧表面对应于所述触控区域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触控线路11,而第一侧表面对应于所述非触控区域的位置设置与所述第一触控线路11相连的以将所述第一触控线路11引至柔性线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简称FPC)邦定位置的第一导电层12 ;所述触控感应层20的第二侧表面对应于所述触控区域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触控线路11相对应以产生电容效应的第二触控线路21,以及与所述第二触控线路21相连的以将所述第二触控线路21引至所述柔性线路板邦定位置的第二导电层22。所述触控基层10与所述触控感应层20之间设置有一胶粘层30以将所述触控基层10的第一侧表面及所述触控感应层20的第二侧表面相贴合。所述胶粘层30粘合所述触控基层10与所述触控感应层20以使所述第一触控线路11及第二触控线路21产生电容效应,可以理解的,所述胶粘层30可设置为现有技术中的任何一种可实现线路粘合的胶粘剂,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胶粘层30优选为光透率高、胶结强度好的光学胶(OpticalClear Adhesive,简称 OCA)。请参考图1,所述触控基层10包括基板13,所述基板13为透明或半透明板体,其一侧预先印制有第一导电薄膜14。具体的,所述第一导电薄膜14所采用的导电材料为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s,简称ΙΤ0),所述基板13为玻璃基板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简称PET)基板,优选的,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所述基板13为玻璃基板。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容式触摸屏,分设有触控区域及非触控区域,其特征在于,包括:触控基层,所述触控基层的第一侧表面在对应于所述触控区域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触控线路,而第一侧表面在对应于所述非触控区域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触控线路相连的以将所述第一触控线路引至柔性线路板邦定位置的第一导电层;以及借助于胶粘层贴合于所述触控基层的第一侧表面上的触控感应层,所述触控感应层的朝向触控基层的第二侧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触控线路相对应以产生电容效应的第二触控线路及与所述第二触控线路相连的以将所述第二触控线路引至所述柔性线路板邦定位置的第二导电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恒军廉政汤灵平周姗姗梁爱军
申请(专利权)人:赣州市德普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