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带与滚筒的连接结构由滚筒、挡板A、下压板、上压板、铆钉、皮带、挡板B构成,其主要特征是滚筒中间部位开有一个矩形透槽,滚筒内壁透槽的两侧焊接有挡板A和挡板B;皮带端部、下压板、上压板通过五排铆钉连接组成的皮带头结构与滚筒的矩形透槽完全配合;下压板和上压板均为不等厚结构,下压板的宽度与挡板A和挡板B之间的宽度相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配合为插入式配合,拆装方便;滚筒外圆与上压板上曲面之间、上压板与皮带之间均平滑过渡,提高了皮带的使用寿命;下压板与滚筒内壁以及挡板A、挡板B的配合保证了连接的可靠性和滚筒的强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皮带与滚筒的连接结构,属于机械技术研究領域。
技术介绍
皮带与滚筒的配合使用,通常情况下是皮带搭绕在滚筒上,与滚筒形成一定的包角,依靠皮带与滚筒之间的摩擦进行传动作业。但在某些场合,需要把皮带的一端与刚性结构件连接使用,例如皮带缠绕式抽油机,需要把皮带的一端与滚筒连接,然后滚筒转动时缠·绕皮带以达到提升悬重的目的。目前存在的连接方式是把皮带直接贴在滚筒表面然后缠绕或者用压板通过螺栓把皮带压在滚筒表面然后进行缠绕,这样的连接方式缺点是缠绕时在皮带与滚筒接头部位不能够平滑过渡,对皮带的寿命和滚筒驱动转矩都造成不利的影响,此外,还需要预缠绕几圈皮带才能保证皮带与滚筒可靠连接而不至于脱落,造成皮带和能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在类似上述エ况下皮带缠绕工作时保证皮带的平滑过渡以及与滚筒的可靠连接,提高皮带的使用寿命和利用率,减小驱动转矩以节约能源,设计了一种皮带与滚筒的连接结构。ー种皮带与滚筒的连接结构具有结构简单、连接可靠、拆装方便、加工成本低等特点,适宜皮带与滚筒需要连接的场合推广使用。本技术为解决提出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ー种皮带与滚筒的连接结构由滚筒、挡板A、下压板、上压板、铆钉、皮带、挡板B构成,其主要特征是滚筒中间部位开有ー个矩形透槽,滚筒内壁透槽的两侧焊接有挡板A和挡板B ;皮带端部位于下压板和上压板之间,三者通过五排铆钉连接,皮带端部、下压板、上压板通过铆钉连接组成的皮带头结构与滚筒的矩形透槽完全配合,下压板的上曲面与滚筒内壁曲面配合,上压板的上曲面与滚筒的外圆配合;下压板和上压板均为不等厚结构,下压板的宽度与挡板A和挡板B之间的宽度相等。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配合为插入式配合,拆装方便;滚筒外圆与上压板上曲面之间、上压板与皮带之间均平滑过渡,形成一条平滑的曲线,提高了皮带的使用寿命;下压板与滚筒内壁以及挡板A、挡板B的配合保证了连接的可靠性和滚筒的強度。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俯视图,从ー个角度表示了一种皮带与滚筒的连接结构的整体结构和零部件的位置关系。图2是图I在A-A面的剖视图,清晰地表示了一种皮带与滚筒的连接结构各零部件的连接关系。图3是本技术的等轴测图,更加直观地表示了一种皮带与滚筒的连接结构的整体结构和与装配关系。在图中,I.滚筒,2.挡板A,3.下压板,4.上压板,5.铆钉,6.皮带,7.挡板B。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进ー步阐明本技术的结构与实施方式在滚筒⑴中间部位开ー个矩形透槽,在滚筒⑴内壁透槽的两侧焊接挡板A (2)和挡板B(7);皮带(6)端部位于下压板(3)和上压板(4)之间,三者通过五排铆钉(5)连接,下压板(3)和上压板(4)均采用不等厚结构,下压板(3)的宽度与挡板A(2)和挡板B(7)之间的宽度 相等。安装时,皮带(6)端部、下压板(3)、上压板(4)通过铆钉(5)连接组成的皮带头结构以一定角度放入滚筒(I)的矩形透槽内,然后旋转以完成配合使下压板(3)的上曲面与滚筒(I)内壁曲面配合,上压板(4)的上曲面与滚筒(I)的外圆配合,此时,拉紧皮带(6),接头处皮带(6)就可以平滑过渡连续缠绕了。权利要求1.一种皮带与滚筒的连接结构由滚筒、挡板A、下压板、上压板、铆钉、皮带、挡板B构成,其主要特征是滚筒中间部位开有一个矩形透槽,滚筒内壁透槽的两侧焊接有挡板A和挡板B;皮带端部位于下压板和上压板之间,三者通过五排铆钉连接,皮带端部、下压板、上压板通过铆钉连接组成的皮带头结构与滚筒的矩形透槽完全配合,下压板的上曲面与滚筒内壁曲面配合,上压板的上曲面与滚筒的外圆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皮带与滚筒的连接结构,其特征是下压板和上压板均为不等厚结构,下压板的宽度与挡板A和挡板B之间的宽度相等。专利摘要一种皮带与滚筒的连接结构由滚筒、挡板A、下压板、上压板、铆钉、皮带、挡板B构成,其主要特征是滚筒中间部位开有一个矩形透槽,滚筒内壁透槽的两侧焊接有挡板A和挡板B;皮带端部、下压板、上压板通过五排铆钉连接组成的皮带头结构与滚筒的矩形透槽完全配合;下压板和上压板均为不等厚结构,下压板的宽度与挡板A和挡板B之间的宽度相等。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配合为插入式配合,拆装方便;滚筒外圆与上压板上曲面之间、上压板与皮带之间均平滑过渡,提高了皮带的使用寿命;下压板与滚筒内壁以及挡板A、挡板B的配合保证了连接的可靠性和滚筒的强度。文档编号B66D1/34GK202766180SQ20122048783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3日专利技术者肖文生, 崔俊国, 冯浩 申请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皮带与滚筒的连接结构由滚筒、挡板A、下压板、上压板、铆钉、皮带、挡板B构成,其主要特征是:滚筒中间部位开有一个矩形透槽,滚筒内壁透槽的两侧焊接有挡板A和挡板B;皮带端部位于下压板和上压板之间,三者通过五排铆钉连接,皮带端部、下压板、上压板通过铆钉连接组成的皮带头结构与滚筒的矩形透槽完全配合,下压板的上曲面与滚筒内壁曲面配合,上压板的上曲面与滚筒的外圆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文生,崔俊国,冯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