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丝绳纽绕应力释放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74491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2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钢丝绳纽绕应力释放机构,包括塞铁套和卷筒壳体,调整轴的两端分别转动支撑在与卷筒壳体相固连的两个支撑座的孔中,此调整轴的竖向孔的上端口和下端口内分别设有压力轴承和滚动轴承,旋转轴置于上述调整轴竖向孔中的压力轴承孔和滚动轴承孔内,此旋转轴上端的大直径凸体的下环形端面支撑在上述压力轴承上,连接板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上述旋转轴的下端和塞铁套固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自动释放钢丝绳纽绕应力的显著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丝绳纽绕应カ释放机构
技术涉及ー种起升机部件,特别是一种钢丝绳纽绕应カ释放机构。
技术介绍
钢丝绳的一端与卷筒连接,其另一端与卷筒外罩相连,为了避免组装后的钢丝有纽绕而产生的应力,再组装钢丝绳时,人工先对纽绕的钢丝绳进行消除钢丝绳的纽绕,増加了劳动量,此外在吊运中难免有斜拉吊运的情况也会导致钢丝绳纽绕产生应力,如果经常产生纽绕应力,影响钢丝绳的使用寿命及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自动释放钢丝绳纽绕应力的钢丝绳纽绕应力释放机构。实现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塞铁套和卷筒壳体,其特征在于调整轴的两端分别转动支撑在与卷筒壳体相固连的两个支撑座的孔中,此调整轴的竖向孔的上端口和下端口内分别设有压カ轴承和滚动轴承,旋转轴置于上述调整轴竖向孔中的压カ轴承孔和滚动轴承孔内,此旋转轴上端的大直径凸体的下环形端面支撑在上述压カ轴承上,连接板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上述旋转轴的下端和塞铁套固连。技术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自动释放钢丝绳纽绕应力的显著优点。附图说明图I是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现有钢丝绳不能释放由于钢丝绳的纽绕产生的应カ的原因是,钢丝绳的两端分别与卷筒和卷筒外壳固连。为解决上述问题,技术采用钢丝绳的一端与卷筒的一端固连,其另一端与卷筒外壳活动连接,此活动连接结构是,在卷筒外売上固定了两个轴承座1,调整轴2的两端转动支撑在上述两个轴承座的孔中,旋转轴3置于上述调整轴的竖向孔中的压カ轴承孔和滚动轴承孔内,此旋转轴的上端有一大直径凸台,此凸台的下环形端面支撑在调节轴竖向孔上端的压カ轴承上,此旋转轴的下端与连接板4的上端连接,塞铁套5固定在上述连接板4的下端。钢丝绳的一端与卷筒连接后缠绕在卷筒上并穿于吊钩组后,其另一端置于上述连接板下端的塞铁套中。技术释放钢丝绳纽绕应カ的原理是,当钢丝绳有纽绕时,其纽绕应力使旋转轴会自动旋转,只到纽绕消失为止,此外,当起吊中发生斜拉时,调整轴相应地自动转ー个角度,使钢丝绳始終与旋转轴保持平行。权利要求1.钢丝绳纽绕应カ释放机构,包括塞铁套和卷筒壳体,其特征在于调整轴的两端分别转动支撑在与卷筒壳体相固连的两个支撑座的孔中,此调整轴的竖向孔的上端口和下端口内分别设有压カ轴承和滚动轴承,旋转轴置于上述调整轴竖向孔中的压カ轴承孔和滚动轴承孔内,此旋转轴上端的大直径凸体的下环形端面支撑在上述压カ轴承上,连接板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上述旋转 轴的下端和塞铁套固连。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钢丝绳纽绕应力释放机构,包括塞铁套和卷筒壳体,调整轴的两端分别转动支撑在与卷筒壳体相固连的两个支撑座的孔中,此调整轴的竖向孔的上端口和下端口内分别设有压力轴承和滚动轴承,旋转轴置于上述调整轴竖向孔中的压力轴承孔和滚动轴承孔内,此旋转轴上端的大直径凸体的下环形端面支撑在上述压力轴承上,连接板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上述旋转轴的下端和塞铁套固连。本技术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自动释放钢丝绳纽绕应力的显著优点。文档编号B66D1/34GK202643200SQ201220307149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8日专利技术者胡林中, 李建党, 侯彦东, 李立, 王全营 申请人:河南省黄河防爆起重机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钢丝绳纽绕应力释放机构,包括塞铁套和卷筒壳体,其特征在于:调整轴的两端分别转动支撑在与卷筒壳体相固连的两个支撑座的孔中,此调整轴的竖向孔的上端口和下端口内分别设有压力轴承和滚动轴承,旋转轴置于上述调整轴竖向孔中的压力轴承孔和滚动轴承孔内,此旋转轴上端的大直径凸体的下环形端面支撑在上述压力轴承上,连接板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上述旋转轴的下端和塞铁套固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林中李建党侯彦东李立王全营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黄河防爆起重机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