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登或离海上固定平台的舷梯装置,所述海上固定平台包括导管架,所述导管架上固定有中甲板、下甲板、系泊操作台,所述舷梯装置包括舷梯、上平台、下平台、辅助平台,所述上平台固定在系泊操作台上,所述舷梯由踏步和梯架组成,舷梯的一端与上平台通过销轴连接,舷梯的另一端固定有下平台,靠近下平台的舷梯处设有第三导向滑轮,吊梯索经由第三导向滑轮引向上方的第一导向滑轮,然后引至第一绞车,所述第一导向滑轮固定在中甲板上,所述第一绞车固定在下甲板上,所述辅助平台固定在下甲板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登或离海上固定平台的舷梯装置,节约成本、安全可靠,不受限制。(*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舷梯装置,特别是涉及ー种登或离海上固定平台的舷梯装置,属于海洋油气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海上平台,指高出海面且具有水平台面的ー种桁架构筑物,供进行生产作业或其他活动用。海上平台主要包括海上固定平台和海上浮式平台,海上固定平台在整个使用寿命期内位置固定不变。·海上固定平台,指固定于海上的施工(主要指海上钻探施工)平台,主要为便于进行海上钻探施工。将主要结构物下端固定在海底,按固定方式的不同可分为重力式平台和导管架桩基海上平台。前者用钢筋混凝土建造,依靠自身重量直接支撑在海底,通常由ー个基座上支撑的数根桩柱使甲板高出水面,为施工人员提供施工场地;后者由上部结构、导管架和支承钢桩组成,导管架支撑平台甲板,提供施工场地,下部钢桩固定于海底。其特点是平台结构整体稳定性较好,可在陆地上分块制作,再进行现场组装,有利于保证施工质量,并省去造架以往船员上下海上固定平台主要通过乘直升机,搭吊笼或设置简易码头。海洋气候恶劣,天气状况经常不允许直升机降落,且这种方式能耗很大。传统搭乘吊笼也是比较危险的,通过吊货物的方式吊人员,如果吊笼载重不均匀,可能倾斜,人员有落入海中的可能。而简易平台,这种方式既不安全也不方便。因为简易平台均位干支腿附近,船很容易与支腿碰撞,撞坏支撑海上固定平台的结构,造成重大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种登或离海上固定平台的舷梯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登或离海上固定平台的装置成本高、安全性差、受限制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ー种登或离海上固定平台的舷梯装置,所述海上固定平台包括导管架,所述导管架上固定有中甲板、下甲板、系泊操作台,所述舷梯装置包括舷梯、上平台、下平台、辅助平台,所述上平台固定在系泊操作台上,所述舷梯由踏步和梯架组成,舷梯的一端与上平台通过销轴连接,舷梯的另一端固定有下平台,靠近下平台的舷梯处设有第三导向滑轮,吊梯索经由第三导向滑轮引向上方的第一导向滑轮,然后引至第一绞车,所述第一导向滑轮固定在中甲板上,所述第一绞车固定在下甲板上,所述辅助平台固定在下甲板的ー侧。优选地,还包括稳索装置,所述稳索装置包括两根钢索,所述梯架两侧分别设有眼板,所述两根钢索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梯架两侧的所述眼板上,所述两根钢索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导向滑轮引至手动绞车上,所述手动绞车固定在导管架上。优选地,所述上平台由钢制材料制成,经热浸锌处理。优选地,所述踏步为弧形,所述踏步上设有防滑槽。优选地,所述踏步的材料为防锈铝,所述踏步和梯架均经过阳极氧化处理。优选地,所述舷梯在使用时,在保持所述踏步水平的情况下,所述梯架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在0到55°之间。优选地,所述第一绞车为电动绞车或气动绞车。如上所述,本技术的登或离海上固定平台的舷梯装置,节约成本、安全可靠,不受限制,并且平时收藏于辅助平台上,使用时放出来,供人员上下海上固定平台。附图说明图I显示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I导管架2下甲板3系泊操作台4舷梯5上平台6下平台7辅助平台8吊梯索9第一导向滑轮10第一绞车11钢索12第二导向滑轮13手动绞车14栏杆扶手15三用工作船甲板16第三导向滑轮17眼板18中甲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參阅图I。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掲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掲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I所示的登或离海上固定平台的舷梯装置,该海上固定平台包括导管架1,导管架I上固定有中甲板18、下甲板2、系泊操作台3,舷梯装置包括舷梯4、上平台5、下平台6、辅助平台7,上平台5固定在系泊操作台3上,舷梯4由踏步和梯架组成,舷梯4的一端与上平台5通过销轴连接,保证梯架转动的灵活性和可靠性,舷梯4的另一端固定有下平台6,靠近下平台的舷梯4处设有第三导向滑轮16,吊梯索8经由第三导向滑轮16引向上方的第一导向滑轮9,然后引至第一绞车10,第一导向滑轮9固定在中甲板18上,第一导向滑轮9的基座采用钢板焊制,刷油漆防腐,第一绞车10固定在下甲板2上,辅助平台7固定在下甲板2的ー侧。该舷梯装置还包括稳索装置,稳索装置包括两根钢索11,梯架两侧分别设有眼板17,两根钢索11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梯架两侧的眼板17上,两根钢索11的另一端经第二导向滑轮12引至手动绞车13上,第二导向滑轮12固定在下甲板2上,手动绞车13固定在导管架I上。该两根钢索11与舷梯4的中心线夹角为35° 40°,两根钢索11可保证人员上下舷梯的稳定性,该两根钢索11在舷梯收藏时也可作为紧固舷梯的ー个支点。其中,上平台5由钢制材料制成,经热浸锌处理,是船员登上平台的必经之处。踏步优选为为弧形,踏步的宽度为600mm,满足人员上下的要求。踏步上设有防滑槽,踏步的材料为防锈铝,踏步和梯架均经过阳极氧化处理。舷梯4在使用时(如图I中A处位置),在保持踏步水平的情况下,梯架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在0到55°之间。第一绞车10为电动绞车或气动绞车(根据平台动カ源确定),第一绞车10的钢索为镀锌及有纤维芯的钢索,第一绞车10装有刹车装置,实现自由收放。下平台6由防锈铝型材焊接而成,并经阳极氧化处理,下平台供人员临时站立;舷梯4上还设有栏杆扶手14,由防锈铝型材焊接而成,经阳极氧化处理,高度为1000mm,主要功能是保护人员上下舷梯时的安全,不使用吋,栏杆扶手14可倒下收藏。该装置能经受ー定的侧向负荷;吊梯索8用镀锌及有纤维芯的钢索,其主要功能为承受舷梯及上下人员的重量,控制舷梯使用的角度;本技术的舷梯是可收放式的,舷梯在收藏位置时(如图I中B处位置),舷梯上靠近下平台6 —端通过紧固装置固定在辅助平台10上,该紧固装置由钢质材料制成并经热浸锌处理;辅助平台7由钢质材料制成,油漆防腐,供舷梯紧固操作时使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I.安全可靠——这是舷梯的最大优点,是其它方式不可比拟的。将舷梯放至三用工作船甲板15上(也可悬空于工作甲板上一小距离),人员可手扶栏杆,脚踏着弧形踏步、背着行李,很安全地抵达上平台5、系泊操作台3上,再经由其它梯道往上走;2.不受限制——毎次上下平台可根据实际需要安排人数,不受直升飞机舱位和载重量的限制,特别适用于换班作业大批人员替换时应用;3.使用费用少——不需要动用大型设备,如克令吊,节省了能源消耗;4.可有效地防盗——平时将舷梯收藏时,盗贼无法上平台。本技术要解决的ー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节约成本、安全可靠、不受限制的登平台方式。如图I所示,三用工作船将人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登或离海上固定平台的舷梯装置,所述海上固定平台包括导管架(1),所述导管架(1)上固定有中甲板(18)、下甲板(2)、系泊操作台(3),其特征在于,所述舷梯装置包括舷梯(4)、上平台(5)、下平台(6)、辅助平台(7),所述上平台(5)固定在系泊操作台(3)上,所述舷梯(4)由踏步和梯架组成,所述舷梯(4)的一端与上平台(5)通过销轴连接,所述舷梯(4)的另一端固定有下平台(6),靠近下平台的舷梯(4)处设有第三导向滑轮(16),吊梯索(8)经由第三导向滑轮(16)引向上方的第一导向滑轮(9),然后引至第一绞车(10),所述第一导向滑轮(9)固定在中甲板(18)上,所述第一绞车(10)固定在下甲板(2)上,所述辅助平台(7)固定在下甲板(2)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新福,徐青,严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利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