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发光的车用水箱护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96595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8 08: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关于一种可发光的车用水箱护罩,其包含有一支撑架、一导光架及多个发光元件;其中该支撑架与该导光架相互叠合,而该多个发光元件夹设于该支撑架与该导光架之间;使用时,令该支撑架朝向车头前方进气口而装设并固定于该进气口处,而该导光架则相对朝向车头外,因此当各发光元件发光时,即可使导光架发光,作为昼行灯使用;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即兼具有水箱保护罩及昼行灯功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用水箱护罩,特别涉及一种可发光的车用水箱护罩
技术介绍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现今的汽车引擎其马力越来越大,而其转速也越来越高;因此,目前各种高马力及高转速的汽车引擎均会面临到过热的问题,而最常用来处理引擎过热的方式便是在汽车车头的引擎室前面装上一连接至汽车引擎上的散热水箱;并且令该汽车车头的前方对应该散热水箱形成有一进气口,以便通过水循环搭配空气循环的方式将该汽车引擎所产生的热能快速散去。请参照图7所示,为了避免汽车在行驶中因小鸟或是石头不慎穿过该进气口 51而撞击毁损该散热水箱50,故目前多数的汽车均在该进气口 51处设置有一车用水箱护罩40,以此将体积大的外部异物阻挡在进气口外;而典型的车用水箱护罩40大多是由多个横向排列、纵向排列或交错排列的肋条41所构成的支撑架;一般的汽车均通过该水箱灯罩中的多个肋条41的阻挡,使体积较大的外部异物不会穿过该进气口而撞击该散热水箱;并且再利用该车用水箱护罩40中的各肋条之间的间隙,将大量的外部空气引入该引擎室内,以此使该散热水箱能通过空气循环降低该汽车引擎的温度。此外,为了增加日间行车时的可见度,以及有效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目前在大多数欧洲国家要求所有新出厂的车辆(包括轿车、货车及大型车辆)必需安装昼行灯(DRL;Daytime Running Light);而所谓的昼行灯是指一种只要汽车引擎发动,该灯即会经常保持光亮的汽车灯具,又上述的昼行灯大多设置在汽车的前方,以此使处于汽车前方的路人能够在白天快速的注意到该汽车,并因而提高警觉,以避免危险的事故发生。然而,虽然目前新出厂的车辆均设置有昼行灯,但由于多数行驶在路上的旧款车辆,并未装设有任何昼行灯,故容易产生行车安全方面的疑虑;因此,有必要针对此种情况,进一步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旧款车辆并未装设有昼行灯,进而容易产生行车安全方面的疑虑;故本技术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兼具有昼行灯功能的可发光的车用水箱护罩。欲达上述目的所使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是令该可发光的车用水箱护罩,包含有一支撑架,其包含有一架框及多个肋条;其中该多个肋条间隔并排于该架框的两相对应的边框上;又该支撑架在其架框外侧设置有多个固定件;一导光架,其叠合至该支撑架一侧,并包含有一导光框及多个导光条;其中该导光架对应叠合至该支撑架的该架框,而各导光条则叠合至对应肋条上;及多个发光兀件,其分别设置于该支撑架与该导光架之间,且各发光兀件的发光面均朝向该导光架。由上述结构可知,本技术在其支撑架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发光元件,并且经由其导光架向外发出各发光元件所照射出来的光线;又当本技术在使用时,令该支撑架朝向车头前方的进气口并装设其中,而该导光架则相对朝向车外;故当上述各发光元件发亮时,可让处于汽车前方的路人能够在白天,经由上述各发光元件其光线的照射,快速的注意到该汽车,以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因此,本技术可发光的车用水箱护罩除了具有现有的车用水箱护罩防止异物入侵的功能之外,另外还兼具有昼行灯的功能。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可发光的车用水箱护罩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2是本技术可发光的车用水箱护罩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可发光的车用水箱护罩第一优选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图4是本技术可发光的车用水箱护罩第一优选实施例的俯视剖面图。图5是本技术可发光的车用水箱护罩第二优选实施例的主视图。图6是本技术可发光的车用水箱护罩第三优选实施例的主视图。图7是现有的车用水箱护罩的使用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0支撑架11架框12肋条121凸条122间距123凹部13固定件14卡扣件20导光架21导光框22导光条221凹槽23卡槽30、30’、30”发光元件40护罩41肋条50散热水箱51进气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配合附图及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请参照图I及图2所示,为本技术可发光的车用水箱护罩的第一优选实施例,其包含有一支撑架10,其包含有一架框11及多个肋条12 ;其中该多个肋条12间隔并排于该架框11的两相对应的边框上;又该支撑架10在其架框外侧设置有多个固定件13 ;请配合参照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各肋条12在其两端之间形成有一凸条121 ;且该支撑架10沿着其架框11的周围设置有多个卡扣件14 ;且各固定件13可为一卡勾;一导光架20,其叠合至该支撑架10—侧,并包含有一导光框21及多个导光条22 ;其中该导光架21对应叠合至该支撑架10的该架框11,而各导光条22则叠合至对应肋条12上;请配合参照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各肋条12的两端与所对应的各导光条22的两端之间均保持有一间距122 ;又各导光条22对应各肋条12的凸条121分别形成有一凹槽221,且令各肋条12的凸条121对应接合至各导光条22的凹槽221内;又该导光架20其导光框21的周围对应该支撑架10周围的卡扣件14形成有多个卡槽23,在该导光架20叠合至该支撑架10时,该支撑架10的各卡扣件14对应卡合至该导光架20的卡槽23上;及多个发光元件30,其分别设置于该支撑架10与该导光架20之间,且各发光元件30的发光面均朝向该导光架20 ;在本实施例中,各发光元件30分别设置在各肋条12的两端,且位于各肋条12与所对应的各导光条22两端之间;其中设置于各肋条12其中一端的发光兀件30朝向另一端照射,且各发光兀件30为LED灯。由上述结构可知,当本技术可发光的车用水箱护罩中的各发光元件30经由车用电池的供电而被点亮时,该多个导光条22均能够发光;因此,若旧款汽车车主通过该支撑架10上的固定件13,令该支撑架10装设于车头前方的进气口中时,则该导光架20相对朝向车外;故当上述各发光元件30使各导光条22发亮时,在路上行走并处于汽车前方的行人们可通过各发光元件30所照射出来的光线快速的注意到该汽车,以此达到警示及避 免危险事故发生的效果。请参照图5所示,为本技术第二优选实施例,其结构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但其不同处在于各发光元件30’的设置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各肋条12上的凸条121形成有多个凹部123,且各发光元件30’分别设置于各凸条121上的凹部123中,又各发光元件30’均朝向所对应的各导光条22方向照射。请参照图6所示,为本技术第三优选实施例,其结构大致与第二优选实施例相同;但其不同处在于本第三优选实施例的各发光兀件30”进一步夹设于该架框11与导光框21之间。由上述结构可知,本技术第二及第三优选实施例与第一优选实施例差异在于上述第一优选实施例是由以各发光兀件30在其对应的导光条22两端向中间照射的方式,让各导光条22发光;而上述第二及第三优选实施例则是让各发光元件30’、30”直接通过所对应的各导光条22或该导光框21向外照射;因此本技术第二及第三优选实施例,其所照射的亮度均会大于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综上所述,当旧款汽车的车主将本技术车用水箱护罩装设至旧款汽车车头前方的进气口时;令设置于其支撑架上的该多个发光元件在汽车引擎运转时能够经常保持光亮;以此达到与现有的昼行灯相同的功效;使得处于汽车前方的路人,无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发光的车用水箱护罩,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支撑架,其包含有一架框及多个肋条;其中该多个肋条间隔并排于该架框的两相对应的边框上;又该支撑架在其架框外侧设置有多个固定件;一导光架,其叠合至该支撑架一侧,并包含有一导光框及多个导光条;其中该导光架对应叠合至该支撑架的该架框,而各导光条则叠合至对应肋条上;及多个发光元件,其分别设置于该支撑架与该导光架之间,且各发光元件的发光面均朝向该导光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思涵
申请(专利权)人:欧亚企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