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舒智盛专利>正文

一体成型双体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95834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8 07: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成型双体模具,用于注塑双体工件,该双体工件包括第一体和第二体,该一体成型双体模具包括上模体和下模体,且上模体和下模体具有共同的竖直方向上的中轴线,所述上模体的下表面的左侧设有凹模Ⅰ和凹模Ⅱ、右侧设有凹模Ⅲ和凹模Ⅳ,其中,凹模Ⅰ、凹模Ⅱ和第一体相配,凹模Ⅲ、凹模Ⅳ和第二体相配,且凹模Ⅰ和凹模Ⅳ沿中轴线对称,凹模Ⅱ和凹模Ⅲ沿中轴线对称;同时,下模体的上表面的左侧设有凸模Ⅰ和凸模Ⅱ、右侧设有凸模Ⅲ和凸模Ⅳ,且凸模Ⅰ、凸模Ⅱ、凸模Ⅲ、凸模Ⅳ分别和凹模Ⅰ、凹模Ⅱ、凹模Ⅲ、凹模Ⅳ相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能够一体注塑双体工件,从而该双体工件的第一体和第二体结合紧密,不易脱开。(*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具
,尤其是涉及一种一体成型双体模具
技术介绍
通常,模具包括上模体和下模体,上模体的下表面上设有凹模、下模体的上表面上设有和凹模相对应的凸模。使用时,上模体和下模体分别固定于注塑机的上机架和下机架上。之后,注塑机上向凹模内注入溶化的塑料,即可形成塑料工件。当然,根据塑料工件的形状,凸模也可以以凹模代替。即凹模和凸模相配合能够制备比如壳体类工件,比如电动工具的外壳;凹模和凹模相配能够制备实体工件,比如圆球。在所制备的塑料工件中,有一种为双体工件。该双体工件包括第一体和第二体。比如,电动工具的外壳,其为塑料壳体外表面的局部设有娃胶层。显然,该工件的第一体可以为塑料壳体,第二体可以为硅胶层。比如,具有红、黑两种颜色间隔分布的工件。显然,该工件的第一体可以为红色体,第二体可以为黑色体。针对这样的双体工件,目前的制备方法是通过两副模具两次成型的方式分别注塑成型第一体和第二体,之后将二者固定在一起。比如,分别制备电动工具外壳的塑料壳体和娃胶层,之后将娃胶层粘贴于塑料壳体之外。其缺陷在于第一体和第二体结合不够紧密,易于脱开而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体成型双体模具,它具有能够一体注塑双体工件,从而该双体工件的第一体和第二体结合紧密,进而不易脱开的特点。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体成型双体模具,用于注塑双体工件,该双体工件包括第一体和第二体,该一体成型双体模具包括上模体和下模体,且上模体和下模体具有共同的竖直方向上的中轴线,所述上模体的下表面的左侧设有凹模I和凹模II、右侧设有凹模III和凹模IV,其中,凹模I、凹模II和第一体相配,凹模III、凹模IV和第二体相配,且凹模I和凹模IV沿中轴线对称,凹模II和凹模III沿中轴线对称;同时,下模体的上表面的左侧设有凸模I和凸模II、右侧设有凸模III和凸模IV,且凸模I、凸模II、凸模III、凸模IV分别和凹模I、凹模II、凹模III、凹模IV相配。本专利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1、能够一体注塑双体工件,从而该双体工件的第一体和第二体结合紧密,不易脱开。本专利技术的一体成型双体模具的凹模(包括凹模I、凹模II、凹模III、凹模IV)和凸模(包括凸模I、凸模II、凸模III、凸模IV)相配合后,形成4个工位。使用时,位于该一体成型双体模具左侧的工位用于注塑第一体。之后,将下模180°旋转,第一体即可位于右侧的工位上,进行第二体的注塑。整个过程极为连贯,且第二体直接注塑于第一体上,从而第一体和第二体成为一体结构,结合紧密,不易脱开。2、减少人工使用,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本专利技术的一体成型双体模具的所有工位能够同时进行注塑,而注塑工件的转换仅需通过下模体的反复旋转即可实现,效率较高。3、极大降低了报废率。原因在于减少了加工步骤。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上模体的仰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下模体的俯视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应用状态的主视剖视图;图4是图3的左视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见图I和图2所示双体工件包括第一体和第二体。用于注塑该双体工件的一体成型双体模具包括上模体11和下模体12,且上模体11和下模体12具有共同的竖直方向上的中轴线20。其中,上模体11的下表面的左侧设有凹模I 111和凹模II 112、右侧设有凹模III 113和凹模IV 114。该凹模I 111、凹模II 112和第一体相配,凹模III 113、凹模IV 114和第二体相配。S卩,模I 111、凹模II 112的模腔纹路、形状等特征相同于第一体的外部纹路、形状等特征,从而其模腔内能够注塑出第一体;凹模III113、凹模IV 114的模腔纹路、形状等特征相同于第二体的外部纹路、形状等特征,从而其模腔内能够注塑出第二体。同时,下模体12的上表面的左侧设有凸模I 121和凸模II 122、右侧设有凸模III123和凸模IV 124,且凸模I 121、凸模II 122、凸模III123、凸模IV 124分别和凹模I 111、凹模II 112、凹模III113、凹模IV 114相配。即凸模I 121和凹模I 111、凸模II 122和凹模II 112分别对应,用于注塑第一体;凸模III123和凹模III 113、凸模IV 124和凹模IV 114分别对应,用于注塑第二体。而且,凹模I 111和凹模IV 114沿中轴线20对称,凹模II 112和凹模III 113沿中轴线20对称。所谓对称,包括位置、模腔纹路等均对称。显然,凸模I 121和凸模IV 124亦对称于中轴线20,凸模II 122和凸模III 123亦对称于中轴线20。这样,该一体成型双体模具上通过凹模和凸模的相互对应形成4个工位,且左侧的2个工位用于注塑成型第一体、右侧的2个工位用于注塑成型第二体。这样,注塑完成第一体后,保持上模体11不动,旋转下模体12,在右侧的工位上针对已经成型的第一体继续注塑第二体,即可使第一体和第二体成为一体结构,从而结合紧密,不易脱开。显然,每个凹模和凸模分别具有独立的注塑入□。使用时,见图3和图4所示可以将上模体11固定于注塑机30的上机架31上、下模体12固定于注塑机30的下机架32上。同时,下机架32设有旋转装置(图上未示出),从而能够保持上模体11不动,而下模体12进行反复的180°旋转。同时,该一体成型双体模具的所有工位能够同时进行注塑,从而工作效率较高。具体的工作原理如下1)、注塑第一体。此时,形成一体成型双体模具的左侧工位的配合关系为凸模I 121和凹模I 111形成一个工位、凸模II 122和凹模II 112形成一个工位,该二个工位用于注塑第一体。形成一体成型双体模具的右侧工位的配合关系为凸模III123和凹模III113形成一个工位、凸模IV 124和凹模IV 114形成一个工位。2)、一体注塑第二体。上模体11保持不动、下模体12进行180°旋转。此时,形成一体成型双体模具的左侧工位的配合关系为凸模IV 124和凹模I 111形成一个工位、凸模III123和凹模II 112形成一个工位,该2个工位内部可以进行新的第一体注塑。形成一体成型双体模具的右侧工位的配合关系为凸模II 122和凹模III113形成一个工位、凸模I 121和凹模IV 11 4形成一个工位。该2个工位中,进行第二体的注塑。由于右侧的2个工位中,已经各具有一个第一体,从而第二体注塑于第一体上,进而第一体和第二体成为一体结构。此后,4个工位中能够同时进行注塑,从而效率较高。权利要求1.一体成型双体模具,用于注塑双体工件,该双体工件包括第一体和第二体,该一体成型双体模具包括上模体(11)和下模体(12 ),且上模体(11)和下模体(12 )具有共同的竖直方向上的中轴线(2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体(11)的下表面的左侧设有凹模I (111)和凹模II (112)、右侧设有凹模111(113)和凹模IV(114),其中,凹模I (111)、凹模II (112)和第一体相配,凹模III (113)、凹模IV (114)和第二体相配,且凹模I(Ill)和凹模IV (114)沿中轴线(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体成型双体模具,用于注塑双体工件,该双体工件包括第一体和第二体,该一体成型双体模具包括上模体(11)和下模体(12),且上模体(11)和下模体(12)具有共同的竖直方向上的中轴线(2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体(11)的下表面的左侧设有凹模Ⅰ(111)和凹模Ⅱ(112)、右侧设有凹模Ⅲ(113)和凹模Ⅳ(114),其中,凹模Ⅰ(111)、凹模Ⅱ(112)和第一体相配,凹模Ⅲ(113)、凹模Ⅳ(114)和第二体相配,且凹模Ⅰ(111)和凹模Ⅳ(114)沿中轴线(20)对称,凹模Ⅱ(112)和凹模Ⅲ(113)沿中轴线(20)对称;同时,下模体(12)的上表面的左侧设有凸模Ⅰ(121)和凸模Ⅱ(122)、右侧设有凸模Ⅲ(123)和凸模Ⅳ(124),且凸模Ⅰ(121)、凸模Ⅱ(122)、凸模Ⅲ(123)、凸模Ⅳ(124)分别和凹模Ⅰ(111)、凹模Ⅱ(112)、凹模Ⅲ(113)、凹模Ⅳ(114)相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智盛
申请(专利权)人:舒智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