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用喷水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94929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8 07: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用喷水嘴,包括喷水板,所述喷水板的一侧有进液孔,喷水板的另一侧有出液口,喷水板内部有连通管,上述出液口由安装于喷水板另一侧的管状件和螺帽状构件形成,所述螺帽状构件套装于管状件外侧,管状件的外壁与螺帽状构件的内壁形成容水腔,管状件上端与螺帽状构件上端的间隙形成出液口,该出液口与进液孔通过位于喷水板内的连通管经容水腔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件的上端面与螺帽状构件的上端面位于同一平面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工作时,工件可紧贴管状件及螺帽状构件的上端面,切削液喷出压力大,能很好地从加工缝中进入,达到良好的排屑目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用喷水嘴,属于电火花线切割机床

技术介绍
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用喷水嘴是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工作过程中对电极丝工作段进行喷水冷却的主要部件。在冷却的同时,喷水效果还表现在对排屑的影响上,这会大大影响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现有技术中,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用喷水嘴,包括设有走丝孔的喷水板,所述喷水板的一侧有进液孔,喷水板的另一侧有出液口和上下贯通的走丝孔,上述出液口位于走丝孔的周边外侧,由安装于喷水板该侧的出液件形成,上述出液件有的由一个金属件构成,其上端面中心处下凹,呈球缺形,该金属件中心为走丝孔,中心周边的上端面有多个喷孔;有的由两个金属件构成,位于中心的为管状件,管状件的中心孔为走丝孔,管状件外侧套装有螺帽状构件,管状件的上端面低于螺帽状构件的上端面,管状件的外壁与螺帽状构件的内壁形成容水腔,管状件与螺帽状构件的上端间隙形成形成出液口,该出液口与进液孔通过位于喷水板内的连通管相连通。现有技术的不足在于,喷水压力小,排屑效果差,影响了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加工精度。如加大水压,喷出的水柱会冲击通过走丝孔内的电极丝,导致其产生偏移,这会影响加工精度,并导致加工的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喷水压力大、排屑效果好的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用喷水嘴。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种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用喷水嘴,包括喷水板,所述喷水板的一侧有进液孔,喷水板的另一侧有上下贯通的走丝孔和位于走丝孔的周边外侧的出液口,喷水板内部有连通管,上述出液口由安装于喷水板另一侧的管状件和螺帽状构件形成,管状件的中心孔为走丝孔,所述螺帽状构件套装于管状件外侧,管状件的外壁与螺帽状构件的内壁形成容水腔,管状件上端与螺帽状构件上端的间隙形成出液口,该出液口与进液孔通过位于喷水板内的连通管经容水腔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件的上端面与螺帽状构件的上端面位于同一平面内。本技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线切割切削液由进液孔经连通管进入容水腔最后由出液口喷出,呈环形水柱,由于管状件的上端面与螺帽状构件的上端面位于同一平面内,工作时,工件可紧贴管状件及螺帽状构件的上端面,切削液喷出压力大,能很好地从加工缝中进入,达到良好的排屑目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出液口的截面积远小于容水腔的截面积。该技术方案使得切削液由容水腔经出液口喷出时,由于截面积的突然变化,压力更大。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出液口的侧壁与走丝孔的中心线相平行。该技术方案使得切削液由容水腔经出液口喷出时,不会直接冲击通过走丝孔内的电极丝,避免了导致其产生偏移,保证了加工精度和稳定性。又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喷水嘴一侧有连通走丝孔与外界的进丝槽。该技术方案方便了电极丝进入走丝孔内。附图说明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I为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的剖示图。附图2为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附图3为本技术第二个实施例的俯视图。附图I中各序号分别为1、进液孔;2、喷水板;3、螺帽状构件;4、管状件;5、出液口 ;6、容水腔;7、密封圈;8、连通管;9、下并紧螺帽;10、走丝孔;11、进丝槽。具体实施方式参见附图I、2,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包括喷水板2,所述喷水板的一侧有进液孔1,喷水板的另一侧有出液口 5,出液口 5的中心处有贯通的走丝孔10,喷水板内部有连通管8,上述出液口 5由安装于喷水板另一侧的管状件4和螺帽状构件5形成,所述螺帽状构件5通过密封圈7套装于管状件4的外侧,管状件的外壁与螺帽状构件的内壁形成容水腔6,管状件4上端与螺帽状构件5上端的间隙形成出液口,该出液口 5与进液孔I通过位于喷水板内的连通管8经容水腔6相连通,所述管状件的上端面4与螺帽状构件5的上端面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出液口 5的截面积远小于容水腔6的截面积。工作时,将工件紧贴管状件及螺帽状构件的上端面,线切割切削液由进液孔I经连通管8进入容水腔6最后由出液口 5喷出,切削液喷出压力大,能很好地从加工缝中进入,达到良好的排屑目的,且不会直接冲击通过走丝孔内的电极丝,避免了导致其产生偏移,保证了加工精度和加工的不稳定。参见附图3,与第一个实施例不同的是,本技术第二个实施例中,出液口 5的侧壁与走丝孔10的中心线相平行,所述喷水嘴一侧有连通走丝孔与外界的进丝槽11。这方便了电极丝进入走丝孔10内。上述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上述如此结构构成的本技术,对于现今同行业的技术人员来说均具有许多可取之处,而确实具有技术进步性。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作出些许更动 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用喷水嘴,包括喷水板,所述喷水板的一侧有进液孔,喷水板的另一侧有上下贯通的走丝孔和位于走丝孔的周边外侧的出液口,喷水板内部有连通管,上述出液口由安装于喷水板另一侧的管状件和螺帽状构件形成,管状件的中心孔为走丝孔,所述螺帽状构件套装于管状件外侧,管状件的外壁与螺帽状构件的内壁形成容水腔,管状件上端与螺帽状构件上端的间隙形成出液口,该出液口与进液孔通过位于喷水板内的连通管经容水腔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件的上端面与螺帽状构件的上端面位于同一平面内。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用喷水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口的截面积远小于容水腔的截面积。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用喷水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口的侧壁与走丝孔的中心线相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用喷水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嘴一侧有连通走丝孔与外界的进丝槽。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用喷水嘴,包括喷水板,所述喷水板的一侧有进液孔,喷水板的另一侧有出液口,喷水板内部有连通管,上述出液口由安装于喷水板另一侧的管状件和螺帽状构件形成,所述螺帽状构件套装于管状件外侧,管状件的外壁与螺帽状构件的内壁形成容水腔,管状件上端与螺帽状构件上端的间隙形成出液口,该出液口与进液孔通过位于喷水板内的连通管经容水腔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件的上端面与螺帽状构件的上端面位于同一平面内。本技术工作时,工件可紧贴管状件及螺帽状构件的上端面,切削液喷出压力大,能很好地从加工缝中进入,达到良好的排屑目的。文档编号B23H11/00GK202763234SQ201220442539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3日专利技术者王炎秋 申请人:江苏三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用喷水嘴,包括喷水板,所述喷水板的一侧有进液孔,喷水板的另一侧有上下贯通的走丝孔和位于走丝孔的周边外侧的出液口,喷水板内部有连通管,上述出液口由安装于喷水板另一侧的管状件和螺帽状构件形成,管状件的中心孔为走丝孔,所述螺帽状构件套装于管状件外侧,管状件的外壁与螺帽状构件的内壁形成容水腔,管状件上端与螺帽状构件上端的间隙形成出液口,该出液口与进液孔通过位于喷水板内的连通管经容水腔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件的上端面与螺帽状构件的上端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炎秋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三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