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锻造
,特别涉及一种锻造模具的飞边槽新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传统的锻造模具的飞边槽新结构的设计,设计人员大多忽略飞边槽的桥部(桥口部分)尺寸对金属充填性能的影响,使这部分的尺寸根据某些现成资料及工厂的惯例进行设计,桥部的正常宽度b —直为12_,从而使这部分设计与制作格式化,在锻造结构复杂、体积大的锻件时,由于b值较小,就造成锻件的仓部在终锻时难以充满,从而使锻件的废品率上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提高锻件成品率的锻造模具的飞边槽新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锻造模具的飞边槽新结构,包括上模具和位于上模具下方的下模具,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设有由桥部和仓部构成的飞边槽,所述桥部的宽度b大于12mm。所述桥部的宽度b为18. 2mm或18. 5mm。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于因飞边槽的桥部尺寸而引起锻件局部难充满的基本情况,本技术改变以往传统的桥部设计及制造方法,增大桥部的宽度b,从而使锻件在终锻时可以完全充满,提高锻件的成品率。桥部宽度b的加大应在正确设计的基础上,计算锻件局部的复杂系数与该处的宽度与高 ...
【技术保护点】
锻造模具的飞边槽新结构,包括上模具和位于上模具下方的下模具,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设有由桥部和仓部构成的飞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桥部的宽度b大于12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会涛,丁圣杰,和万松,胡卫华,张恒,郭艳珺,赵世启,余学俊,宋航,刘其勇,
申请(专利权)人:许昌中兴锻造有限公司,许昌远东传动轴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