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髌骨固定装置,包括一可开合的支架、压盖及压盖调整杆,所述的压盖调整杆可调整地设置在支架上,所述的压盖调整杆末端连接压盖,所述的压盖为一圆形盖体,所述的支架底部设有一平面。为了实现对髌骨的固定,本装置采用一框架支架,并在其内壁顶部设置有可上下活动调整的髌骨压合盖,以适应不同腿部大小的患者的尺寸。支架底部设有一平面可以将本固定装置固定在一个位置。防止固定髌骨后股骨头的转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中的医疗辅助固定器材,具体涉及的是一种髌骨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髌骨固定装置,特别是对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固定,都是采用将 脚底固定达到辅助固定髋骨的目的,但由于是髋关节与脚底之间还有一个可以活动的膝关节,患者的股骨头并非是完全固定的,在某些情况下还是可移动的,从而影响了治疗效果。目前在医院多数是使用患者自带的鞋,在医生指导下加木板钉做制成。这种防旋鞋,虽然也能起到使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防止患肢过度外旋的作用,但其制作比较麻烦,效果也不理想,并且角度不可调整,患者穿着很不舒适,时间一长很容易造成过度疲劳,不利于患者静养休息和尽快康复。如中国专利200620010198,一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防旋鞋,它由鞋套和板材制成的支架构成,所说鞋套鞋底底面上部设有口袋;所说支架主视成“丁”字形,侧视剖面成“L”形,其竖板高度稍小于鞋套的鞋底长度,上半段宽度稍窄于鞋套的鞋底宽度,并且穿装于上述所说鞋套鞋底底面口袋中。对于上述专利的缺陷,有人做出了改进。如中国专利2010201925312,人体下肢髋关节梯形固定垫,其技术方案是其包括垫体,所述垫体为顶部、底部和两侧斜面组成的梯形,在垫体外包有布套,在斜面的后侧与布套之间连有上左固定带、上右固定带、下左固定带和下右固定带,在上左固定带上连有上左黏贴扣毛面,上右固定带上连有上右黏贴扣毛面,下左固定带上连有下左黏贴扣毛面,下右固定带上连有下右黏贴扣毛面,在垫体前壁连有上黏贴扣钩面和下黏贴扣钩面,上左、上右黏贴扣毛面与上黏贴扣钩面黏贴配合,下左、下右黏贴扣毛面与下黏贴扣钩面黏贴配合。由于采用黏贴带对大腿进行固定的方式的固定效果与黏贴带的扣紧度有关系,为了保证固定效果需要加紧黏贴带,而过紧的黏贴往往对血管有压迫作用,导致血量降低,影响肢体的康复。所以在使用上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克服上述缺陷的髌骨固定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髌骨固定装置,关键在于所述的髌骨固定装置包括一可开合的支架、压盖及压盖调整杆,所述的压盖调整杆可调整地设置在支架上,所述的压盖调整杆末端连接压盖,所述的压盖为一圆形盖体,所述的支架底部设有一平面。为了实现对髌骨的固定,本装置采用一框架支架,并在其内壁顶部设置有可上下活动调整的髌骨压合盖,以适应不同腿部大小的患者的尺寸。支架底部设有一平面可以将本固定装置固定在一个位置。防止固定髌骨后股骨头的转动。所述的压盖调整杆上端设置有一圆形旋转手柄,所述的压盖调整杆与支架为螺纹连接。通过对圆形旋转手柄的转动,使螺杆转动,实现压盖的上下移动。所述的压盖调整杆与支架之间采用可滑动连接,所述的压盖调整杆上套设有弹簧。弹簧可以起一定的自锁与缓冲作用。优选地,可以在可滑动连接之间设置一个锁定装置,可保证压盖调整杆的固定位置。所述的可开合的支架包括一上支架及一下支架,所述的上支架与下支架通过一固定装置锁紧固定。所述的可开合的支架中,下部分的内璧为圆弧形。圆弧形为与患者的膝盖内窝的形状相适应,提高患者使用本装置的舒适度。所述的可开合的支架为一 C字形。C字形的开口部分为可以放置进患者的大腿,同时还可以配备一活动封闭块,进一步保证固定效果。本技术的髌骨固定装置采用固定髌骨而实现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的髋关节固定,并且可以让患者的脚踝部位可以活动,具有固定效果好,使用舒适的优点。附图说明 图I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至图4所示,一种髌骨固定装置,所述的髌骨固定装置包括一可开合的支架I、压盖2及压盖调整杆3,所述的压盖调整杆3可调整地设置在支架I上,所述的压盖调整杆末端连接压盖,所述的压盖为一圆形盖体,所述的支架底部设有一平面。为了实现对髌骨的固定,本装置采用一框架支架,并在其内壁顶部设置有可上下活动调整的髌骨压合盖,以适应不同腿部大小的患者的尺寸。支架底部设有一平面可以将本固定装置固定在一个位置。防止固定髌骨后股骨头的转动。所述的支架I可为三角形或者矩形,其底部设有一平面。用于将支架I固定,防止转动,所述的压盖2可为圆形球面,也可以为更与人体膝盖外形适应的椭圆形球面,更优选地,可以在椭圆形球面内设置橡胶垫或者高弹海绵。所述的支架I的长度优选地设置为15cm 20cm,保证本产品具有一定的重量可以固定膝盖。所述的压盖调整杆上端设置有一圆形旋转手柄31,所述的压盖调整杆与支架为螺纹连接。通过对圆形旋转手柄的转动,使螺杆转动,实现压盖的上下移动。优选地,所述的手柄也可以为三角形等其他形状。所述的压盖调整杆与支架之间采用可滑动连接,所述的压盖调整杆上套设有弹簧(图中未示出)。弹簧可以起一定的自锁与缓冲作用。优选地,可以在可滑动连接之间设置一个锁定装置,可保证压盖调整杆的相对固定位置。所述的可开合的支架包括一上支架11及一下支架12,所述的上支架与下支架通过一固定装置10锁紧固定。所述的可开合的支架中,下部分的内璧为圆弧形。圆弧形为与患者的膝盖内窝的形状相适应,提高患者使用本装置的舒适度。所述的可开合的支架为C字形。C字形的开口部分为可以放置进患者的大腿,同时还可以配备一活动封闭块,进一步保证固定效果。使用时。患者的腿部放置进可开合的支架I中,然后将上支架与下支架通过一固定装置锁紧固定,扣合好支架,转动压盖调整杆向下移动,直到接触髌骨,并具有合适的压力,然后将固定压盖调整杆的位置,固定就完成了。如图2所示的第二实施例,圆形旋转手柄31的形状可以为三角形。其他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均相同。如图3所示的第三实施例,可开合的支架可为半封闭形状。其他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均相同。如图4所示的第四实施例,可开合的支架可为半封闭形状,所述的半封闭形状的支架还设有一封口部。其他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均相同。·权利要求1.一种髌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髌骨固定装置包括一可开合的支架(I)、压盖(2)及压盖调整杆(3),所述的压盖调整杆(3)可调整地设置在支架(I)上,所述的压盖调整杆末端连接压盖(2),所述的压盖为一圆形盖体,所述的支架底部设有一平面。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髌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盖调整杆上端设置有一圆形旋转手柄(31),所述的压盖调整杆与支架为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髌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盖调整杆与支架之间采用可滑动连接,所述的压盖调整杆上套设有弹簧。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髌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开合的支架包括一上支架(11)及一下支架(12),所述的上支架与下支架通过一固定装置(10)锁紧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髌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开合的支架中,下部分的内璧为圆弧形。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髌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开合的支架为C字形。专利摘要一种髌骨固定装置,包括一可开合的支架、压盖及压盖调整杆,所述的压盖调整杆可调整地设置在支架上,所述的压盖调整杆末端连接压盖,所述的压盖为一圆形盖体,所述的支架底部设有一平面。为了实现对髌骨的固定,本装置采用一框架支架,并在其内壁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髌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髌骨固定装置包括一可开合的支架(1)、压盖(2)及压盖调整杆(3),所述的压盖调整杆(3)可调整地设置在支架(1)上,所述的压盖调整杆末端连接压盖(2),所述的压盖为一圆形盖体,所述的支架底部设有一平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贤娟,侯晓敏,
申请(专利权)人: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