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髌骨骨折内固定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66718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20 1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髌骨骨折内固定针,包括固定针本体(1),所述固定针本体沿轴线依次设置针尖段(2)、螺纹段(3)和针尾段(4);所述针尖段的轮廓为圆锥体形状,所述针尖段的圆锥体母线与所述固定针本体的轴线所成的夹角为15°;并且所述针尖段具有第一圆孔(5);所述针尾段的末端设有针帽(6),并且,所述针尾段上从所述针尖段向所述针帽的方向依次设置膨大限位部(7)和凹部(8)。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固定针打入骨骼后,不仅能有效避免后退现象的发生;而且在打入骨骼过程中还能避免过度插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髌骨骨折内固定针,包括固定针本体(1),所述固定针本体沿轴线依次设置针尖段(2)、螺纹段(3)和针尾段(4);所述针尖段的轮廓为圆锥体形状,所述针尖段的圆锥体母线与所述固定针本体的轴线所成的夹角为15°;并且所述针尖段具有第一圆孔(5);所述针尾段的末端设有针帽(6),并且,所述针尾段上从所述针尖段向所述针帽的方向依次设置膨大限位部(7)和凹部(8)。本技术固定针打入骨骼后,不仅能有效避免后退现象的发生;而且在打入骨骼过程中还能避免过度插入。【专利说明】一种髌骨骨折内固定针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髌骨骨折内固定针。
技术介绍
髌骨是全身最大的种子骨,在膝关节生理运动中由巨大作用。髌骨骨折的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的1.65%,以青壮年多见。时下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交通的发展,髌骨骨折的实际发生已经超过报道发生率。 目前,临床上对于髌骨骨折的病人,一般是在髌骨处用固定针打入髌骨,配合外固定锁来固定。可是现有的固定针打入骨骼后,一段时间后经常会有后退现象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髌骨骨折内固定针。本技术固定针打入骨骼后,不仅能有效避免后退现象的发生;而且在打入骨骼过程中还能避免过度插入。 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髌骨骨折内固定针,包括固定针本体,所述固定针本体沿轴线依次设置针尖段、螺纹段和针尾段;所述针尖段的轮廓为圆锥体形状,所述针尖段的圆锥体母线与所述固定针本体的轴线所成的夹角为15。;并且所述针尖段具有第一圆孔;所述针尾段的末端设有针帽,并且,所述针尾段上从所述针尖段向所述针帽的方向依次设置膨大限位部和凹部;所述膨大限位部由所述针尾段的表面凸起形成,所述膨大限位部的中心设置第二圆孔;所述凹部由所述针尾段的表面向内凹陷形成;所述膨大限位部距离所述针尖段末端的长度占所述固定针本体总长的五分之四;所述针尖段的长度占所述固定针本体总长的五分之一。 上述技术方案中,针尖段和螺纹段依次设置,一方面可以使固定针快速打入骨骼;另一方面又可以使固定针打入骨骼后,增大固定针与骨骼之间的把持力,避免后退现象的发生。膨大限位部的设计可以防止固定针过度地插入到骨骼中。 使用本技术时,将针帽部分与打针装置或钻孔装置连接;针尖段对准目标点,将固定针打入。一般情况下,到膨大限位部时停止打入。然后从凹部的位置切掉针尾段及其针帽的部分;然后用钢丝分别穿过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进行牵引和固定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针本体的总长为25111111。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螺纹段的长度占所述固定针本体总长的五分之一。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凹部与所述膨大限位部的最短距离为广当切掉膨大限位部与针帽之间的一段时,只剩下广2皿的长度,能有效较少固定针与软骨组织之间的摩擦。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针本体采用钛合金材料制备。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针本体沿轴线位置设置刻度线。刻度线的设置可以方便医学工作者即时了解固定针打入骨骼的深度。 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固定针打入骨骼后,不仅能有效避免后退现象的发生;而且在打入骨骼过程中还能避免过度插入。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个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是:1-固定针本体;2-针尖段;3-螺纹段;4-针尾段;5-第一圆孔;6-针帽;7-膨大限位部;8-凹部;9-第二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实施例1 一种髌骨骨折内固定针,包括固定针本体1,所述固定针本体沿轴线依次设置针尖段2、螺纹段3和针尾段4;所述针尖段的轮廓为圆锥体形状,所述针尖段的圆锥体母线与所述固定针本体的轴线所成的夹角0为15。;并且所述针尖段具有第一圆孔5;所述针尾段的末端设有针帽6,并且,所述针尾段上从所述针尖段向所述针帽的方向依次设置膨大限位部7和凹部8;所述膨大限位部由所述针尾段的表面凸起形成,所述膨大限位部的中心设置第二圆孔9 ;所述凹部由所述针尾段的表面向内凹陷形成;所述膨大限位部距离所述针尖段2末端的长度占所述固定针本体总长的五分之四;所述针尖段的长度占所述固定针本体总长的五分之一。 本实施例中,固定针本体1的总长为25111111。所述螺纹段3的长度占所述固定针本体总长的五分之一。所述凹部8与所述膨大限位部7的最短距离为广所述固定针本体1采用钛合金材料制备。所述固定针本体1沿轴线位置设置刻度线。 其中,所述膨大限位部距离所述针尖段2末端的长度是指膨大限位部的中心与所述针尖段2末%5的长度3。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权利要求】1.一种髌骨骨折内固定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针本体(1),所述固定针本体沿轴线依次设置针尖段(2)、螺纹段(3)和针尾段(4);所述针尖段的轮廓为圆锥体形状,所述针尖段的圆锥体母线与所述固定针本体的轴线所成的夹角为15° ;并且所述针尖段具有第一圆孔(5);所述针尾段的末端设有针帽(6),并且,所述针尾段上从所述针尖段向所述针帽的方向依次设置膨大限位部(7)和凹部(8);所述膨大限位部由所述针尾段的表面凸起形成,所述膨大限位部的中心设置第二圆孔(9);所述凹部由所述针尾段的表面向内凹陷形成;所述膨大限位部距离所述针尖段(2)末端的长度占所述固定针本体总长的五分之四;所述针尖段的长度占所述固定针本体总长的五分之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髌骨骨折内固定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针本体(I)的总长为25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髌骨骨折内固定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段(3)的长度占所述固定针本体总长的五分之一。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髌骨骨折内固定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8)与所述膨大限位部(7)的最短距离为f2m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髌骨骨折内固定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针本体(I)采用钛合金材料制备。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髌骨骨折内固定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针本体(I)沿轴线位置设置刻度线。【文档编号】A61B17/86GK204158480SQ201420632996【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9日 【专利技术者】钱利忠, 赵忠国 申请人:江苏国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髌骨骨折内固定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针本体(1),所述固定针本体沿轴线依次设置针尖段(2)、螺纹段(3)和针尾段(4);所述针尖段的轮廓为圆锥体形状,所述针尖段的圆锥体母线与所述固定针本体的轴线所成的夹角为15°;并且所述针尖段具有第一圆孔(5);所述针尾段的末端设有针帽(6),并且,所述针尾段上从所述针尖段向所述针帽的方向依次设置膨大限位部(7)和凹部(8);所述膨大限位部由所述针尾段的表面凸起形成,所述膨大限位部的中心设置第二圆孔(9);所述凹部由所述针尾段的表面向内凹陷形成;所述膨大限位部距离所述针尖段(2)末端的长度占所述固定针本体总长的五分之四;所述针尖段的长度占所述固定针本体总长的五分之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利忠赵忠国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国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