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灯用光源亮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90672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8 01:51
一种头灯用光源亮灯装置,包括平面状的固定部位(4a),该固定部位(4a)与包括光源(2)的光学零件(3)一起从形成于安装前表面玻璃(5)的头灯壳体(1)的前表面开口部(1a)插入该头灯壳体内,并沿着头灯壳体(1)的内壁固定,因此,都能在从同一方向进行的一系列的作业工序中进行组装,提高了作业效率,并提高了头灯的生产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作为头灯用光源的放电灯和LED(Light Emitting Diode :发光二极管)亮灯的头灯用光源亮灯装置(以下简称为亮灯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头灯用光源,普及了寿命长且明亮的放电灯(HID灯(HighIntensityDischarge Lamp :高强度放电灯)),接着也在进行LED的普及以代替现有的卤素灯。特别地,LED因寿命长而无需更换,因此,无需将使用现有的卤素灯和放电灯的情况下所需的光源更换用开口部设于头灯壳体,从而能将头灯壳体设为简单的结构。然而,LED与放电灯同样地需要亮灯用的亮灯装置,从而要求确保安装该亮灯装置的空间并提高该亮灯装置的组装性,期望形成可容易地组装于简单的头灯壳体的形状。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现有技术采用以下结构将LED配置于与凹面镜相对的位置,使LED所发出的光照射到车辆的前方,将电源电路(亮灯装置)与光源模块(LED) —体化并配置于头灯壳体的上部。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现有技术采用以下结构在将LED作为光源的头灯中,为了有效地将亮灯装置所放出的热量散发,将亮灯装置安装于框体(头灯壳体)的外表面,在头灯壳体的内部空间与亮灯装置之间设置隔热部,并将亮灯装置配置于头灯壳体的下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专利特开2005 - 063754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特开2009 - 28319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在上述任一现有技术中,都没有从头灯壳体的前表面开口部插入亮灯装置并沿着该插入方向即形成头灯壳体的前表面开口部的轴线方向固定亮灯装置的记载,都不得不在与组装光学零件等其它头灯构成零件的工序不同的工序中组装亮灯装置,无法通过一系列的连续作业组装头灯。因此,复杂的工序和非连续的作业可能会影响生产率(量产性),从而存在提高产品的制造成本这样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头灯用光源亮灯装置,该头灯用光源亮灯装置采用与包括光学构件的光源和前表面玻璃同样地从头灯壳体的前表面开口部插入来进行组装、并能沿着形成该头灯壳体的前表面开口部的轴线方向进行固定的结构,且采用重视组装性的简单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头灯用光源亮灯装置的特征是包括平面状的固定部位,该固定部位从形成于供包括光学构件的光源插入的头灯壳体的前表面开口部插入,并沿着该头灯壳体的内壁固定。根据本专利技术,与包括光学构件的光源、前表面玻璃同样地,将平面状的固定部位从头灯壳体的前表面开口部插入并沿着头灯壳体的内壁固定,因此,能通过从同一方向进行的一系列连续的组装作业工序将亮灯装置插入头灯壳体内部来进行组装,因此,提高了作业效率,并提高了头灯的生产率。附图说明图I是组装固定有本专利技术的亮灯装置的头灯的纵剖侧视图。图2是图I的各构成零件的分解侧视图。图3是将本专利技术的亮灯装置的组装固定位置设于与图I不同的位置的头灯的纵剖侧视图。·图4是沿图3的I — I线的横剖图。图5是表示图3的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纵剖侧视图。图6是沿图5的2 — 2线的横剖图。图7是亮灯装置的外观立体图。图8是表示亮灯装置的外观壳体在组装前的状态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在头灯壳体的内壁上固定有夹在头灯壳体的内壁与亮灯装置之间的板构件的平面状固定部位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纵剖侧视图。图10是与夹在头灯壳体与亮灯装置之间的板构件相对地在头灯壳体上设有开口的主要部分纵剖侧视图。图11是表示使形成于板构件的散热翅片从头灯壳体的开口突出至外部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纵剖侧视图。图12是从散热翅片侧观察到的板构件的主视图。图13是将构成零件收纳于框体内、并将覆盖该框体的开口的封闭构件与该框体的平面状的固定部位一起固定于头灯壳体的内壁的主要部分纵剖图。图14是将构成零件收纳于框体内、并从不同方向进行覆盖该框体的开口的封闭构件相对于该框体的固定和上述封闭构件相对于头灯壳体的内壁的固定的主要部分纵剖图。图15是将构成零件收纳于框体内、且不使用螺钉就将该框体固定于头灯壳体的内壁的主要部分纵剖图。图16示出了图15中使用的固定夹具,图16(a)是局部立体图,图16 (b)是侧视图。图17是表示将构成零件收纳于框体内、且不使用螺钉就将该框体固定于头灯壳体的内壁的另一结构的主要部分纵剖图。图18是表示将构成零件收纳于框体内、且不使用螺钉就将该框体固定于头灯壳体的内壁的又一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19是将构成零件收纳于框体内、且使该框体从头灯壳体的开口朝外部露出并加以固定的头灯的纵剖侧视图。图20是框体相对于头灯壳体的螺钉安装部的放大剖视图。图21是表示图19的变形例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图22是图21的左视图。图23是图21的右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根据附图对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实施方式一图I示出了组装固定有本专利技术的亮灯装置的头灯的纵剖侧视图,亮灯装置采用组装于防水结构的头灯壳体的内壁的结构,亮灯装置无需具有防水结构。在头灯壳体I的内部通过未图示的支承构件安装固定有包括光源2的光学零件3,对该光源2进行亮灯控制的亮灯装置4利用平面状的固定部位4a固定于头灯壳体内壁。在头灯壳体I的前表面开口部Ia上安装有前表面玻璃5。光源2和亮灯装置4经由连接器6利用配线(线束)7而连 接,亮灯装置4经由配线7与外部的电源供给源(未图示)连接。该配线7穿过嵌入头灯壳体I的孔Ib的绝缘物8中而被引出至外部。另外,作为使放电灯亮灯的亮灯装置的构成零件,存在 将电池电压升压至放电灯的电压的由线圈、FET及整流二极管等构成的DC/DC转换器部·将由DC/DC转换器生成的电压转换为矩形波的逆变器部·对放电灯施加启动用的高电压脉冲的启动器部·对在LED中通电的电流进行检测的电流检测部·对施加于LED的电压进行检测的电压检测部·进行使电流检测部的检测电流恒定的控制、电压检测部的检测电压异常时的动作停止控制等的控制部·进行来自电源的电力输入和朝LED的电力输出的连接器部将上述构件等收纳于框体,框体的一部分作为将收纳的构成零件所产生的热量放出的散热器起作用。另外,作为使LED亮灯的亮灯装置的构成零件,还存在·将电池电压升压或降压至LED的电压的由线圈、FET及整流二极管等构成的DC/DC转换器部或者对在LED中通电的电流进行抑制的电流限制部 ·对在LED中通电的电流进行检测的电流检测部·对施加于LED的电压进行检测的电压检测部·进行使电流检测部的检测电流恒定的控制、电压检测部的检测电压异常时的动作停止控制等的控制部·进行来自电源的电力输入和朝LED的电力输出的连接器部将上述构件等收纳于框体(也存在不使用的情况),框体的一部分作为将收纳的构成零件所产生的热量放出的散热器起作用。图2示出了用于对图I的组装工序进行说明的、各构成零件的分解侧视图,示意地示出了从头灯壳体I的前表面开口部Ia沿箭头方向插入构成零件以进行组装,中央的线O表不形成头灯壳体I的前表面开口部Ia的轴线方向。首先,将亮灯装置4从前表面开口部Ia插入头灯壳体I内,将背面的平面状的固定部位4a粘接于该头灯壳体的垂直内壁,并用螺钉等各种固定元件加以固定。接着,使用设于配线7两端的连接器6将光源2和亮灯装置4连接,使一端与连接器6连接的另一配线7穿过绝缘物8中且穿过头灯壳体I的垂直内壁的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尾弘树南史浩大泽孝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