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灯及其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385777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7 04: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灯及其控制方法,该车辆用灯包括:使光通过的透镜;放置在透镜后部的产生光的光源;反射光源产生的光并使光经过透镜焦点的反射体;以及,放置在透镜的焦点,以条形灯体为转轴,引入一区域而形成平面的遮光罩。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车辆用灯的控制方法包括:利用车辆感应部感知其他车辆存在与否的阶段;根据感知到的车辆的存在与否启动遮光罩的阶段;以及,遮光罩形成L形光束样式的阶段。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车辆用灯可以改变遮光罩的形态,使远光灯和近光灯形成一体,可通过旋转遮光罩的方式调节光的发散方向。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车辆用灯的控制方法确保相反车道上驾驶员的视野,保障双方安全,确保状态转换时的相反车道上驾驶员的视野清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通常情况下,汽车在夜间行驶时,为了看清行驶方向的事物采取照明措施或者利用照明装备通知其他车辆或给其他道路使用者自己的行驶状态。前大灯(head lamp)是照亮汽车行驶前方道路的照明灯,其亮度要求是夜间车辆行驶时,确定前方100 m的道路障碍物的存在。前大灯的规格每个国家有不同的标准,尤其根据右侧通行(左侧驾驶)还是左侧通行(右侧驾驶),前大灯光束的照射方向设置也不同。 车辆前大灯一般主要用于看清对方事物的照明功能,此外还有通知其他车辆或给其他道路使用者自己的行驶状态为目的的指示、信号、警告功能和装饰等功能。前大灯作为一种光源主要使用灯泡(Bulb),但灯泡的寿命短、耐冲击性弱。近几年采用高亮度 LED 灯(LED : Light Emitting Diode)或有机发光二级管(OLED : OrganicLight Emitting Diode)作为光源成为一种趋势。车辆用前大灯一定要确保对面司机的视野清楚。为此,需要一种能够感知相反车道的车辆的存在情况,并对应及时提示关闭远光灯等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状态变化时减少分节感的一种。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灯,包括使光通过的透镜;放置在透镜后部的产生光的光源;反射光源产生的光并经过透镜焦点的反射体;以及,放置在透镜的焦点,以条形灯体为转轴,引入一区域而形成平面的遮光罩。使光通过的透镜产生光的光源 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用灯控制方法,包括利用车辆感应部感知其他车辆存在与否的阶段;根据感知到的车辆的存在与否启动遮光罩的阶段;以及,遮光罩形成L形光束样式的阶段。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车辆用灯可以改变遮光罩的形态,使远光灯和近光灯形成一体。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车辆用灯可通过旋转遮光罩的方式调节光的发散方向。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车辆用灯通过旋转,调节光束样式,减少变化过程中的时分节感。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车辆用灯的控制方法确保相反车道上驾驶员的视野,保障双方安全。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车辆用灯的控制方法确保状态转换时的相反车道上驾驶员的视野清晰。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车辆用灯的结构透视 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车辆用灯遮光罩的侧面 图3a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根据车辆用灯遮光罩的状态所示的光束样式的图纸; 图3b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根据车辆用灯遮光罩的状态所示的光束样式的图纸; 图3c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根据车辆用灯遮光罩的状态所示的光束样式的图纸; 图3d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根据车辆用灯遮光罩的状态所示的光束样式的图纸; 图3e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根据车辆用灯遮光罩的状态所示的光束样式的图纸; 图4a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车辆用灯的控制方法顺序图;· 图4b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车辆用灯的控制方法顺序 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车辆用灯结构的框图。图中 110:光源120:反射体 130 :透镜140 :遮光罩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图I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示的车辆用灯100的光学模块剖面图。该实施例中的车辆用灯100,包括使光通过的透镜130 ;放置在透镜130后部的产生光的光源110 ;反射光源110产生的光并使光经过透镜130焦点的反射体120 ;以及,放置在透镜130的焦点,以条形灯体为转轴,引入一区域而形成平面的遮光罩140。透镜130可以是非球面透镜。透镜130可以形成接收光的入光面和放出光的面。透镜130接收光的入光面可以是平面一单面非球面透镜。透镜130放出光的出光面可以是非球面。透镜130可以由玻璃或塑料等透明光学材料形成,但并不仅仅限于这些材料。透镜130可以放置在反射体120的一区域。例如,在透镜130和反射体120贯通形成的两个开口部中,可以放置在直径较大的开口部,但并不局限于其形态。透镜130可以折射光。透镜130可以对从反射体120反射而入射的光进行折射。透镜130可以集中光并发散到外部。透镜130接收从光源110产生的光,并提高光通量(Luminous flux)发射出去。透镜130从光源110直线传播入射光。光源110可以放置在反射体120内部。光源110可以放置在反射体的凹部。光源110可以从外部接入电源。光源110给反射体120提供光。例如,光源110可以是包含发光二极管(LED : Light Emitting Diode)(未图示)的发光元件组件。发光二极管(LED : Light Emitting Diode)(未图示)可以利用半导体化合物特性,把电信号转换为红外光、可见光或其他形式的光。发光二极管(未图示)和发光元件组件(未图示)的引线框(未图示)可以电气连接。发光二极管(未图示)可以通过发光结构(未图示)在基板(未图示)上成长形成。为了使发光二极管(未图示)容易放热,基板(未图示)可以由热传导性高的碳化硅(SiC)等形成,但不局限于此。发光结构(未图示)可以在基板(未图示)上形成。发光结构(未图示)可以由第一半导体层(未图示)、活性层(未图示)及第二半导体层(未图示)叠加形成。第一半导体层(未图示)、活性层(未图示)及第二半导体层(未图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形成。例如,有机金属化学气相沉积法(MOCVD; Metal Organic Chemical VaporDeposition),化学气相沉积法(CV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PECVD; Plasma-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分子线成长法(MBE;Molecular Beam Epitaxy),氢化物气相成长法(HVPE; Hydride Vapor Phase Epitaxy)等方法,且并不仅局限于以上方法。发光结构(未图示)第一半导体层(未图示)和第二半导体层(未图示)内的导电掺杂物的掺杂浓度可以是均匀或不均匀的,但都没有关系。因为发光结构(未图示)的层间结构可以是不同形式,并不限于此。 当作光源110使用的发光二极管(未图示)的背面有散热结构,因此不需要耐热所需空间。在这里说明一点,在发光二极管(未图示)背面安装的散热针脚和散热风扇是只要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成的行业人员均可以很容易地变更实施,因此不再提供具体的图纸或说明。光源110可以给反射体120的反射面提供光。此外,光源110可以为透镜130提供光。光源110提供的光通过反射体120反射到透镜130。反射体120可以包括抛物面。例如,反射体120可以形成椭圆抛物面或半球形,但并不局限于此。反射体120的底部和上部宽度不相同,侧面的截面可以是抛物线形状,但并不局限于此。反射体120可以具备内部空间,可以是相互连通的两个部分。反射体120相互连通的两个开口部可以相互形成在一条直线上,且两个开口部的直径可以互不相同。反射体120可以在内壁喷涂反射物质形成,也可以是自身具有高反射度的金属,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反射体120内部可以喷涂一层铝(Al),但也不局限于此。反射体120可以从光源110接收得到光。反射体120可以把从光源110入射的光利用抛物面进行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22/201210291632.html" title="车辆用灯及其控制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车辆用灯及其控制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灯,其特征在于,包括:使光通过的透镜;放置在上述透镜后部的产生光的光源;反射上述光源产生的光并使光经过上述透镜焦点的反射体;以及放置在上述透镜的焦点,以条形灯体为转轴,引入一区域而形成平面的遮光罩。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赫民朴仁钦
申请(专利权)人: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