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器释放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90173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7 23:31
提供能够减轻制动器释放作业的劳力的制动器释放机构。制动器释放机构具备:设置为能够相对旋转的可动杆(13)和固定杆(15);以及设置在它们之间的多个滚动体(17)。在杆的相对置的一对面中的一个面(13a)形成有多个支承孔(19),在另一个面(15a)形成有呈圆弧状延伸的多个长孔(21),以使滚动体能够在滚动的同时移动。长孔分别形成为,在滚动体沿长孔移动时滚动体的收纳深度发生变化。两杆在相对旋转轴线方向的间隔通过这些杆的相对旋转而发生变化。制动器释放机构进一步具备释放用螺栓(43),其不限制固定杆的在相对旋转轴线方向的位置,而是限制可动杆的在相对旋转轴线方向的位置。通过旋转可动杆,固定杆对可动体施加沿相对旋转轴线方向的移动力,制动器被释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针对电梯的曳引机用制动器的制动器释放机构
技术介绍
在电梯的曳引机设置有用于停止乘用轿厢的制动器。在该制动器设有电磁线圈,在乘用轿厢进行升降的平时的运行中,向电磁线圈通电,通过电磁的作用来释放曳引机用制动器。另一方面,构成为在停电或地震等紧急时刻,切断通电,制动器自动地成为制动状态。由此,作为在乘用轿厢紧急停止之后的操作,通过手动来释放曳引机用制动器,使乘用轿厢成为能够升降的状态,然后使乘用轿厢移动到最近层。作为在上述场面中通过手动来释放曳引机用制动器的结构,存在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构造。在所述构造中,构成制动器的可动铁芯被销贯通,该销的末端与具有电磁铁的固定铁芯螺合,销的头部向可动铁芯的与固定铁芯成相反侧的面突出。于是,在制动器释放时,在销的头部与可动铁芯之间插入制动器释放件的楔形状部分,使可动铁芯向固定铁芯侧移动,由此,被可动铁芯支承的制动靴从转子的制动面离开。但是,在利用了如上所述的楔效应的制动器释放形态中,在将楔形状部分插入到销的头部与可动铁芯之间时,制动器释放件受到以楔形状部分的大范围的面接触为起因的较大的摩擦力,因此对于制动器释放作业需要极大的劳力。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4194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课题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动器释放机构,其能够在利用手动进行的制动器释放作业中减少劳力。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动器释放机构,其是针对电梯的曳引机用制动器的制动器释放机构,所述曳引机用制动器包括用于支承制动靴的可动体、以及具有用于驱动所述可动体的电磁线圈的固定基底,该制动器释放机构具备:第1部材和第2部材,它们被设置为能够相对旋转;以及多个滚动体,它们被设置在所述第1部材和第2部材之间,在所述第1部材和第2部材的相对置的一对面中的一个面形成有多个支承孔,所述多个支承孔用于部分地收纳所述滚动体,在另一个面形成有呈圆弧状延伸的多个长孔,以使所述滚动体能够在滚动的同时移动,所述支承孔分别以使所述滚动体能够自转且能够与该支承孔同步地移动的方式来支承所述滚动体,所述长孔分别形成为,在所述滚动体沿该长孔移动时该滚动体的收纳深度发生变化,所述滚动体分别在所述第1部材和第2部材之间被对应的所述支承孔和所述长孔双方收纳,由此,所述第1部材与第2部材在相对旋转轴线方向的间隔通过该第1部材和第2部材的相对旋转而发生变化,所述制动器释放机构进一步具备限制部,所述限制部不限制所述第1部材和第2部材中的一方的在相对旋转轴线方向的位置,而是限制另一方的在相对旋转轴线方向的位置,所述限制部固定在所述固定基底,所述第1部材和第2部材中的所述一方被设置为对所述可动体施加沿相对旋转轴线方向的移动力。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制动器释放机构,能够在利用手动进行的制动器释放作业中减少劳力。附图说明图1是应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制动器释放机构的电梯曳引机用的内张式鼓式制动器的概略图。图2是示出组合了用于构成制动器释放机构的可动杆及固定杆的状态的图。图3是示出从图2的箭头III观察的状态的图。图4是图3的沿IV-IV线的剖视图。图5是可动杆的俯视图。图6是图5的沿VI-VI线的剖视图。图7是固定杆的俯视图。图8是图7的沿VIII-VIII线的剖视图,是将沿VIII-VIII线的弧状的区域展开成平面状示出的图。图9是关于图2的、放大示出了一个套环附近的图。图10是在曳引机用制动器组装了制动器释放机构的状态的与图1相同形态的图。图11是图10的沿XI-XI线的剖视图。图12是示出图10的沿XII-XII线的面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制动器释放机构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图中,相同标号表示相同或相应部分。图1是应用本实施方式的制动器释放机构的电梯曳引机用的内张式鼓式制动器的概略图。曳引机用制动器1包括固定基底5和一对可动体3。一对可动体3以夹着固定基底5的方式设置在固定基底5的两侧。在各可动体3形成有突起3a,突起3a用于卡定后述的固定杆。在各可动体3的与固定基底5相反的一侧,以与转子7的内周面对置的方式设置有制动靴9。各制动靴9被对应的可动体3支承。在各可动体3和固定基底5之间配置有弹性体11。由此,一对可动体3和一对制动靴9始终被对应的弹性体11的弹力向转子7施力。固定基底5在一对可动体3的附近具有省略了图示的电磁线圈。一对可动体3被这些电磁线圈驱动。具体地说,在对这些电磁线圈通电时,一对可动体3通过该电磁力而受到被拉向固定基底5侧那样的驱动力。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制动器释放机构进行说明。图2是示出组合了用于构成制动器释放机构的可动杆及固定杆的状态的图。图3是示出从图2的箭头III观察的状态的图,图4是沿图3的IV-IV线的剖视图。首先,制动器释放机构具备可动杆(第1部材)13和固定杆(第2部材)15以及多个滚动体17。可动杆13和固定杆15设置为能够相互地相对旋转。此外,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个)滚动体17设置在所述可动杆13和固定杆15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滚动体17例如构成为轴承钢材料的球体。在可动杆13和固定杆15的相对的一对面13a、15a中的一个面13a,形成有与滚动体为相同数量(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个)的支承孔19,在另一个面15a形成有与滚动体为相同数量(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个)的长孔21。进一步参照其它附图对它们进行说明。图5是可动杆的俯视图,图6是图5的沿VI-VI线的剖视图。图7是固定杆的俯视图。图8是图7的沿VIII-VIII线的剖视图,其将沿VIII-VIII线的弧状的区域展开成平面状示出。首先,如图5所示,可动杆13具有主体部23和片状杆部25。主体部23是以上述的相对旋转的旋转轴线CL为中心的圆形盘状的部分。在主体部23的中心部形成有贯通孔27。片状杆部25是沿相对旋转的半径方向延伸的部分,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从主体部23向主体部23的半径方向外侧延伸的部分。支承孔19是分别开设在主体部23的所述一个面13a的凹部。各支承孔19具有部分地收纳滚动体17的形态,作为一个例子,具有仿照滚动体17的外形的形状(与滚动体的外形相似的内面形状)。具体地说,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各滚动体17为球体,因此支承孔19的内面形状形成为球面状。此外,如图6所示,各支承孔19的深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制动器释放机构,其是针对电梯的曳引机用制动器的制动器释放机构,
所述曳引机用制动器包括用于支承制动靴的可动体、以及具有用于驱动所述可动体的
电磁线圈的固定基底,该制动器释放机构具备:
第1部材和第2部材,它们被设置为能够相对旋转;以及
多个滚动体,它们被设置在所述第1部材和第2部材之间,
在所述第1部材和第2部材的相对置的一对面中的一个面形成有多个支承孔,所
述多个支承孔用于部分地收纳所述滚动体,在所述一对面中的另一个面形成有呈圆弧
状延伸的多个长孔,以使所述滚动体能够在滚动的同时移动,
所述支承孔分别以使所述滚动体能够自转且能够与该支承孔同步地移动的方式
来支承所述滚动体,
所述长孔分别形成为,在所述滚动体沿该长孔移动时该滚动体的收纳深度发生变
化,
所述滚动体分别在所述第1部材和第2部材之间被对应的所述支承孔和所述长孔
双方收纳,由此,所述第1部材与第2部材在相对旋转轴线方向的间隔通过该第1
部材和第2部材的相对旋转而发生变化,
所述制动器释放机构进一步具备限制部,所述限制部不限制所述第1部材和第2
部材中的一方的在相对旋转轴线方向的位置,而是限制另一方的在相对旋转轴线方向
的位置,
所述限制部固定在所述固定基底,
所述第1部材和第2部材中的所述一方被设置为对所述可动体施加沿相对旋转轴
线方向的移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制动器释放机构,
所述第1部材和第2部材中的所述一方被所述可动体限制了相对旋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佳典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