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先庆专利>正文

多功能快装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8992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在钻床、车床、镗床等机床上装夹多种刃具用的多功能快装夹具,它由主体、锥柄、内套、外套等部件组成,夹具有与主体相联的锥柄装在机床主轴上,刃具装在内套里,更换不同类型和规格的刃具时,不需卸下夹具主体,只需更换套装在主体内的各种不同的内套即可,减少了机床主轴的磨损,提高了加工精度,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工效3-4倍。(*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实用新塑涉及一种用在钻床、车床、镗床上装夹多种刃具用的多功能快装夹具。目前在钻床、车床、镗床等机床均用变径套来装换钻头、丝锥、铰刀、刀杆等刃具,更换不同类型和规格的刃具时,要更换装在机床主轴上的变径套。由于频繁地装卸变径套,影响机床主轴的精度,同时增加了工时和工人的劳动强度。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快装夹具,夹具上与主体相联的锥柄装在机床主轴上,刃具装在内套上,更换不同类型和规格的刃具时,不需卸下夹具主体,只需更换套装在主体内的各种不同的内套即可。本技术的目的是以如下的方式完成的一种多功能快装夹具,由主体、锥体、外套、内套、钢珠、弹簧夹圈、弹簧等组成,其特征在于主体(1)一端与锥柄(2)相联,另一端呈锥形面(3);沿主体(1)轴向方向的侧壁设有定位孔(5)和传力孔(6)两排孔,在定位孔(5)和传力孔(6)内均装有钢珠(4);另在外套(11)两端的主体(1)外壁上分别套有弹簧夹圈(9)和弹簧(7);外套(11)的内壁上有二条环形槽(12)、(13);套装在主体(1)内的内套(14)上有环形槽(15)和三条直圆弧槽(16)。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附图说明图1是多功能快装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多功能快装夹具沿A—A线的剖视图。图3是图1所示多功能快装夹具沿B—B线的剖视图。图4是装夹正反划平面刀杆用的内套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装夹莫氏1′—4′锥柄钻头和铰刀用的内套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装夹钻夹头连接轴的内套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装夹φ80小三爪连接轴的内套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装夹M12一M39丝锥用的内套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装夹M42、M48、M52丝锥用的内套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图2和图3,主体(1)一端与锥柄(2)相联,另一端呈锥形面(3),用以消除轴向力。沿主体(1)的轴向方向钻有定位孔(5)和传力孔(6)两排孔,每排孔为三个,每三个孔之间距离为120°,两排孔之间交错60°排列,六个钢珠(4)分别装在第一排定位孔(5)和第二排传力孔(6)上的六个孔中。主体(1)外圆上有弹簧(7),在车床、镗床上使用时可用来固定外套(11)。在主体(1)外圆一端有一条环形槽(8),弹簧夹圈(9)装在环形槽(8)中。主体(1)的内壁上有环形工艺退刀槽(10)。外套(11)在主体外被弹簧(7)和弹簧夹圈(9)限定在主体(1)上来回移动。外套(11)的内壁上有二条环形槽(12)、(13),这二条环形槽是卸内套时存放钢珠用的。套装在主体(1)内的内套(14)上有环形槽(15)和三条相距120°的直圆弧槽(16),通孔(17)起到减轻内套重量的作用。当内套(14)装入主体(1)后,外套(11)向弹簧夹圈(9)的方向运动时,第一排三个定位孔(5)中的三粒钢珠(4)被挤入内套(14)的环形槽(15)里,内套(14)就被卡在主体(1)中,起着悬挂内套的作用。与此同时,第二排三个传力孔(6)中的三粒钢珠(4)被外套(11)分别挤入内套(14)的三条直圆弧槽(16)中,当机床主轴旋转时带动整个快装夹具旋转,起着传递机床主轴扭力的作用;当外套(11)向相反方向运动时,六粒钢珠(4)被挤到外套(11)的二条环形槽(12)、(13)中,装在主体(1)内的内套(14)就被卸下。装在主体(1)里的内套(14)是用来装夹各种钻头、丝锥、铰刀、刀杆等列具的,更换不同刃具,只要换装不同的内套即可。内套(14)中心有通孔(17),可减轻内套重量,外圆一端有凸圆弧槽(18),用以消除轴向力。当轴向力产生时,凸圆弧(18)与主体(1)上的锥形面(3)形成一条线接触作用于锥形面(3)上,加工零件时产生的轴向力对两排孔中的六个钢珠没有任何影响,保证了快装夹具的精度和使用寿命。参照图4,此种内套是装夹正反划平面刀杆用的。内套(14)外圆一端有一凸圆弧(18),用以消除轴向力,内套(14)中心有通孔(17),内套(14)外圆上有销子孔(19),当各种规格的刀杆插入通孔(17)中时,将销子插入销子孔(19)以固定刀杆。参照图5,此种内套是装夹莫氏1′—4′锥柄钻头和铰刀用的。内套(14)外圆一端有一凸圆弧(18),用以消除轴向力,内套(14)中心有莫氏锥孔(20)和圆孔(21),莫氏锥孔(20)的范围是1′—4′,当钻头锥柄超过莫氏4′时,仍直接用变径套。圆孔(21)是卸铂头时用来放冲子的。参照图6,此种内套是用来装夹钻夹头连接轴用的。内套(14)外圆一端有一凸圆弧(18)和锥体头(22),与φ1—φ13的钻夹头配合,连为一体。内套(14)中心有孔(23),以减轻内套的重量。参照图7,此种内套足装夹φ80小三爪连接轴用的。内套(14)外圆上有锥形面(24),内套(14)一端有法兰(25)用来与φ80小三爪连接。内套中心有通孔(17)以减轻内套的重量。此种内套可夹装φ13以上的直柄钻头、铰刃等刃具。参照图8,此种内套上用来装夹M12—M39丝锥用的。内套(14)两端各有一个不同大小的方孔(26),是用来装夹不同规格的丝锥(例如一端装夹M12的丝锥,另一端则装夹M14的丝锥),工艺退刀槽(27)是加工方孔时退刀用的槽。参照图9,此种内套是用来装夹M42、M48、M53三种丝锥的单头攻丝方。内套(14)一端有方孔(26)和工艺退刀槽(27),中心的通孔(17)是用来减轻内套重量的,外圆上有锥形面(24),将攻丝时产生的轴向力作用于主体(1)上。与主体联为一体的锥柄(2)是根据国家(GR2—60)标准加工的莫氏锥柄,主要有莫氏4′、5′、6′。本技术的优点是加工精度高、定位速度快、准确,装夹各种刃具时轻巧、灵活,省工、省时,安装简单,易操作,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可提高工效3—4倍。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快装夹具,由主体、锥柄、外套、内套、钢珠、弹簧夹圈、弹簧等组成,其特征在于主体(1)一端与锥柄相联,另一端呈锥形面(3);沿主体(1)轴向方向的侧壁设有定位孔(5)和传力孔(6)两排孔,在定位孔(5)和传力孔(6)内均装有钢珠(4);另在外套(11)两端的主体(1)外壁上分别套有弹簧夹圈(9)和弹簧(7);外套(11)的内壁上有二条环形槽(12)、(13);套装在主体(1)内的内套(14)上有环形槽(15)和三条直圆弧槽(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快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套(14)外圆一端有一凸圆弧(18),内套(14)中心有通孔(17),内套外圆上有销子孔(1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快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套(14)外圆一端有一凸圆弧(18),内套(14)中心有莫氏锥孔(20)和圆孔(2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快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套(14)外圆一端有一凸圆弧(18)和锥体头(22),内套(14)中心有孔(2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快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套(14)外圆上有锥形面(24),内套(14)一端有法兰(25),中心有通孔(17)。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快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套(14)两端各有一个方孔(26)。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快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套(14)一端有方孔(26),外圆上有锥形面(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快装夹具,由主体、锥柄、外套、内套、钢珠、弹簧夹圈、弹簧等组成,其特征在于:主体(1)一端与锥柄相联,另一端呈锥形面(3);沿主体(1)轴向方向的侧壁设有定位孔(5)和传力孔(6)两排孔,在定位孔(5)和传力孔(6)内均装有钢珠(4);另在外套(11)两端的主体(1)外壁上分别套有弹簧夹圈(9)和弹簧(7);外套(11)的内壁上有二条环形槽(12)、(13);套装在主体(1)内的内套(14)上有环形槽(15)和三条直圆弧槽(16)。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先庆
申请(专利权)人:李先庆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2[中国|甘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