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的挠性管部及具有该挠性管部的内窥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89771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7 2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内窥镜的挠性管部和具有该挠性管部的内窥镜。内窥镜(12)的挠性管部(25)具有:金属螺旋管(51);网状管(53),其覆盖上述金属螺旋管(51),且通过对多个线材(531)形成束而得到的线材束(533)进行编结而形成;外皮(55),其覆盖上述网状管(53);以及限制部(61),其限制上述网状管(53)的上述线材(531)的移动。在上述网状管(53)的轴向上,上述限制部(61)的表面积相对于上述网状管(53)的表面积的比例是不同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维持挠性的变化幅度的细径的内窥镜的挠性管部及具有该挠性管部的内窥镜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内窥镜的挠性管部具有螺旋管、配置在螺旋管的外侧并覆盖螺旋管的网状管以及配置在网状管的外侧并覆盖网状管的外皮。这样,挠性管部基于螺旋管、网状管及外皮而具有三层结构。例如在专利文献1与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使这种挠性管部的挠性发生变化的方法。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改变挠性的方法,利用弹性体形成外皮,在挠性管部的顶端部与基端部改变弹性体的硬性和软性的混合比。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作为改变挠性的方法,网状管被涂敷有合成树脂,在网状管的顶端部与基端部改变合成树脂的涂敷厚度或材质。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平6-9811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实公昭63-34641号公报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改变挠性的方法依赖于外皮(弹性体)。因此,若长时间或反复使用挠性管部,则外皮随着时间变化或受清洗、消毒中的药剂的影响而劣化。例如,图8是示出表示挠性管部的外皮的处于初始状态下的顶端部侧(软性部侧)与基端部侧(硬性部侧)的柔软程度的挠性值和外皮随着时间变化而劣化后的状态下的顶端部侧与基端部侧的挠性值的图。如该图8所示可知,当外皮随着时间变化而劣化时,在顶端部侧(软性部侧)与基端部侧(硬性部侧),挠性值从初始状态下降。另外,挠性值越低,挠性管部越柔软。由此,存在内<br>窥镜朝向体腔内插入的插入性降低的可能性。另外,若外皮劣化,则有可能无法维持挠性的变化幅度。一般来说,挠性管部的顶端部侧比挠性管部的基端部侧柔软(挠性管部随着从基端部侧朝向顶端部侧去而渐渐变柔软)。上述挠性的变化幅度是指挠性管部的顶端部与基端部的硬度之差。若该硬度之差较小,则挠性管部没有充分地弯曲,而且跟前侧的操作没有传递到顶端侧等,结果是,内窥镜朝向体腔内插入的插入性有可能降低。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若欲实现期望的挠性的变化幅度,则需要增加网状管(合成树脂)的厚度,挠性管部的直径变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些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细径的内窥镜的挠性管部及具有该挠性管部的内窥镜,该挠性管部即使长时间或反复使用也能够不依赖于外皮地维持表示挠性管部的特性的挠性的变化幅度。本专利技术的内窥镜的挠性管部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金属螺旋管;网状管,其覆盖上述金属螺旋管,并通过对多个线材形成束而得到的线材束进行编结而形成;外皮,其覆盖上述网状管;以及限制部,其限制上述网状管的上述线材的移动;在上述网状管的轴向上,上述限制部的表面积相对于上述网状管的表面积的比例是不同的。本专利技术的内窥镜的挠性管部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金属螺旋管;网状管,其覆盖上述金属螺旋管,并通过对多个线材形成束而得到的线材束进行编结而形成;外皮,其覆盖上述网状管;以及限制部,其限制上述网状管相对于上述金属螺旋管的移动;上述限制部沿着上述网状管的轴向配置。另外,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内窥镜,该内窥镜具有上述所记载的内窥镜的挠性管部。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细径的内窥镜的挠性管部及具有该挠性管部的内窥镜,该挠性管部即使长时间或反复使用也能够不依赖于外皮地维持表示挠性管部的特性的挠性的变化幅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内窥镜系统的简要结构图。图2是示出挠性管部的三层结构的图。图3是将网状管的局部扩大后的图。图4A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中的网状管的基端部侧与顶端部侧的简图,且是示出D 1比D2窄的情况下的螺旋形状的限制部的图。图4B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中的网状管的基端部侧与顶端部侧的简图,且是示出在D1比D2窄的情况下的挠性管部的在轴向上不连续的螺旋形状的限制部的图。图5A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中的网状管的基端部侧与顶端部侧的简图,且是示出D1与D2相同的情况下的螺旋形状的限制部的图。图5B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中的网状管的基端部侧与顶端部侧的简图,且是示出在D1与D2相同的情况下的挠性管部的在轴向上不连续的螺旋形状的限制部的图。图6A是示出在D1比D2窄的情况下的呈连续环形状的限制部的图。图6B是示出在D1比D2窄的情况下的挠性管部的在周向上呈不连续环形状的限制部的图。图7A是示出在D1与D2相同的情况下的呈连续环形状的限制部的图。图7B是示出在D1与D2相同的情况下的挠性管部的在周向上呈不连续环形状的限制部的图。图8是示出表示挠性管部的外皮的处于初始状态下的顶端部侧(软性部侧)与基端部侧(硬性部侧)的柔软程度的挠性值和外皮随着时间变化而劣化后的状态下的顶端部侧与基端部侧的挠性值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2、图3及图4A说明第1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内窥镜系统10具有例如对所期望的观察对象物进行摄像的内窥镜12、以装卸自如的方式与内窥镜12连接的图像处理装置14(例如视频处理器)以及与图像处理装置14连接且显示由内窥镜12拍摄的观察对象物的显示部亦即监视器16。该观察对象物是指被检体(例如体腔)内的患部、病变部等。内窥镜12具有插入到被检体内的细长的插入部20和配置于该插入部20的基端部且用于操作插入部20的操作部30。插入部20从顶端部侧朝向基端部侧具有顶端硬质部21、弯曲部23、挠性管部25。顶端硬质部21的基端部与弯曲部23的顶端部连结,弯曲部23的基端部与挠性管部25的顶端部25b连结。顶端硬质部21是插入部20的顶端部。弯曲部23借助贯穿挠性管部25的内部的操作线(未图示)而与操作部30的后述的弯曲操作部33连接。弯曲部23通过弯曲操作部33的操作而向例如上下左右这样的所期望的方向弯曲。通过使弯曲部23弯曲,由此顶端硬质部21的位置和朝向改变,在观察视野(或摄像视野)内捕捉观察对象物,照明光照亮观察对象物。另外,弯曲部23通过沿着插入部20的长轴方向(内窥镜12的插入方向)排列设置未图示的多个大致圆筒(环状)形状的节环而构成。相邻(沿插入部20的长轴方向位于前后)的节环借助铆钉等枢轴(支承轴部)而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这样,节环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彼此连结,从而如上所述那样形成能够弯曲(转动)的弯曲部23。另外,配置于最靠近顶端硬质部21...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6.25 JP 2010-1456061.一种内窥镜(12)的挠性管部(25),
该内窥镜(12)的挠性管部(25)具有:
金属螺旋管(51);
网状管(53),其覆盖上述金属螺旋管(51),并通过对多
个线材(531)形成束而得到的线材束(533)进行编结而形成;
外皮(55),其覆盖上述网状管(53);以及
限制部(61),其限制上述网状管(53)的上述线材(531)
的移动;
在上述网状管(53)的轴向上,上述限制部(61)的表面
积相对于上述网状管(53)的表面积的比例是不同的。
2.一种内窥镜(12)的挠性管部(25),
该内窥镜(12)的挠性管部(25)具有:
金属螺旋管(51);
网状管(53),其覆盖上述金属螺旋管(51),并通过对多
个线材(531)形成束而得到的线材束(533)进行编结而形成
外皮(55),其覆盖上述网状管(53);以及
限制部(61),其限制上述网状管(53)相对于上述金属
螺旋管(51)的移动;
上述限制部(61)沿着上述网状管(53)的轴向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窥镜(12)的挠性管部
(25),其中,
上述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家出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