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380525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6 19:44
为了在不使操作复杂化的情况下,通过简单的结构始终在内窥镜插入部的窗部表面上形成气帘,以防止窗部污染以及结雾,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窥镜系统,包括:供气管路,其设置于在外面覆盖内窥镜插入部的护套插入部;管嘴,其设置于护套插入部的末端;第一供气管,其设置在气瓶与供气管路之间,并且将供自气瓶的气体引导至供气管路;第二供气管,其具有减压装置和流量调整部,限制供自气瓶的气体的压力或流量,并且将压力或流量经减压单元和流量调整部限制的气体引导至供气管路;以及操作机构,其在第一供气管和第二供气管之间仅仅设置于第一供气管,并且在向该供气管路供给气体以及阻断气体之间选择性地切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窥镜系统,以及,特别涉及一种包括下述机构的内窥镜系统,该机构用于在内窥镜插入部末端所设置的观察窗表面上形成气帘,以防止观察窗污染或结雾。
技术介绍
在医疗领域,利用内窥镜的医疗诊断已广为使用。由于在易于被血液、体液等污染的环境下使用内窥镜的插入部,要求内窥镜的插入部末端所设置的观察窗始终保持清洁,以保证良好的视野。·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 5-199979所披露的硬式内窥镜中,将硬式内窥镜的插入部套在护套内,在护套的末端设置管嘴,用于喷出诸如清洁液或气体的流体。在由此护套内壁所形成的空间中,设置供液管路和供气管路作为沿轴向形成的流体管路。这些流体管路在护套末端附近合流,以与设置在护套末端的管嘴连通。此外,将充填气瓶作为供气源的气体的压力降低至预定压力,以供至已容纳有清洁液诸如生理盐水的容器。供液管和供气管的一端与此容器连接,而各管的另一端与设置在护套处的供液进口本体和供气进口本体连接,以与护套的供水管路和供气管路分别连通。在用硬式内窥镜对腹腔内器官进行观察或治疗期间,当血液或体液附着于内窥镜插入部末端的观察窗时,利用供自气瓶的气体,促使清洁液或气体从容器经由护套的流体管路引导至管嘴,然后从管嘴供给。按这种方式,对内窥镜插入部的观察窗进行清洁并使其干燥,从而,能保持良好的观察窗视野。同时,上述专利公开描述了从设置于护套末端的管嘴喷出气流以在内窥镜插入部的观察窗表面上形成气帘(空气帘)。就此而言,通过形成气帘,观察窗的污染及结雾在出现之前即可得到避免,从而,产生了期望的效果能降低清洁和干燥观察窗所需操作的频度,以及降低施术者等的操作负担。这里,当使用上述专利公开所描述的硬式内窥镜装置以在内窥镜插入部的观察窗表面上形成气帘时,可以认为是将压力降低至空气压力或清洁压力的气腹用气供至供气管路,并且从管嘴喷出气流。然而,当使用压力降低至腹部气压的气腹用气时,由于气腹用气是用于使腹腔膨胀至预定压力的气体,如果腹腔中的压力高于预定压力,为了避免腹腔处于高压状态,必须停止气腹用气向腹腔的供气。为此,在用硬式内窥镜观察或治疗腹腔内器官等期间,存在这样一种问题,不能始终向腹腔供给用于在观察窗表面形成气帘的气腹用气,因此,不能始终在观察窗表面上形成气帘。结果,不能充分获得抑制观察窗污染以及结雾的效果,随后需要对观察窗进行清洁以及干燥。另一方面,由于降低至清洁压力的气腹用气压力高于降低至腹部气压的气腹用气压力,上述问题很值得注意,而且,降低至清洁压力的气腹用气不适宜用作形成气帘的气体。此外,与所要求的相比,始终从管嘴喷出这种高压气流会无谓地消耗气体,所以,也不经济。此外,上述专利公开的硬式内窥镜装置以这样一种方式构造,使得对应于清洁压力的第一气体管路和对应于腹部气压的第二气体管路合流,以经由连接管路与容器连接。因此,需要控制装置以及在这些管路之间进行切换的切换机构(诸如阀机构),从而,使操作复杂化,并且由于系统尺寸增加而增加成本。考虑到这些情况提出本专利技术,以及,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窥镜系统,在不使操作复杂化的情况下,通过简单的结构能始终在内窥镜插入部的窗部表面上形成气帘,以防止窗部污染以及结雾。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内窥镜系统包括内窥镜插入部,其在端面处具有窗部;流体管路,其设置于管路形成件,管路形成件由内窥镜插入部或在外面覆盖内窥镜插入部的护套形成;管嘴,其设置于管路形成件的末端,与流体管路连通,并且朝内窥镜插入部的窗部喷射供自流体管路的流体;第一供气管路,其设置在供气源与流体管路之 间,并且将供自供气源的气体引导至流体管路;第二供气管路,其具有对供自供气源的气体的压力或流量加以限制的限制装置,第二供气管路将压力或流量经限制装置限制的气体引导至流体管路;以及气体切换装置,其在第一供气管路和第二供气管路之间仅仅设置于第一供气管路,并且在向流体管路供给气体以及阻断气体之间选择性地切换。根据本专利技术,连同将供自供气源的气体引导至流体管路的第一供气管路一起,设置了第二供气管路,其将经限制装置使流量限制为较低或具有较低压力的气体(气帘气)引导至流体管路。因此,可以始终从管嘴喷射气帘气流而不用复杂操作。这样,在内窥镜插入部的窗部表面上可以始终形成气帘,并且可在内窥镜插入部的窗部(例如,观察窗或照明窗)上结雾以及污染出现之前加以预防或阻止。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第一供气管路是将用于清洁或者干燥内窥镜插入部窗部的气体引导至流体管路的供气管路,而第二供气管路是将气体引导至流体管路的供气管路,该气体用于在内窥镜插入部的窗部表面上形成气帘,并且其压力或流量低于由第一供气管路引导的气体的压力或流量。此外,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内窥镜系统进一步包括清洁液供给管路,其设置在供气源与流体管路之间,并且利用供自供气源的气体的压力,将容纳在气密容器中的清洁液引导至流体管路;以及清洁液切换装置,其设置于清洁液供给管路,并且在向流体管路供给清洁液以及阻断清洁液之间选择性地切换。根据这种实施例,通过从管嘴选择性地喷射清洁液,可以将附着于内窥镜插入部窗部的污物以及液滴冲掉。此外,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实施例,气体切换装置和清洁液切换装置构造成,根据操作件的操作量,使供气管路以及清洁液供给管路分别开闭的时机(定时)不同。根据这种实施例,根据操作件的操作量,可以从管嘴喷射气体或清洁液。这样,以简单操作即能清洁并干燥内窥镜插入部的窗部。此外,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由限制装置限制并且由第二供气管路引导的气体的流量,大于或等于由第一供气管路引导气体的流量的1/100,并且小于或等于由第一供气管路引导气体的流量的1/50。通过使用具有如上述设定流量的气体,在内窥镜插入部的窗部上可以稳定地形成气帘。根据本专利技术,连同将供自供气源的气体引导至流体管路的第一供气管路一起,设置了第二供气管路,第二供气管路将经限制装置使流量限制为较低或具有较低压力的气体(气帘气)引导至流体管路。因此,可以始终从管嘴喷射气帘气流而不用复杂操作。这样,可以始终在内窥镜插入部的窗部表面上形成气帘,并且可以在内窥镜插入部的窗部(例如,观察窗或照明窗)上结雾以及污染出现之前加以预防或阻止。附图说明图I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内窥镜系统整体结构的轴测图;图2是从下方观察时图I所示内窥镜系统的轴测图;图3是图I所示内窥镜系统的分解轴测图;图4是示出本实施例的内窥镜系统中流体供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A、图5B和图5C是不出操作杆操作时管的开/闭状态的不意性剖视图;图6A和图6B是示出操作杆操作时管的开/闭状态的示意性剖视图;图7是示出闭塞防止件插在供气管中状态的剖视图;图8是示出在供气管中设置凸部的结构剖视图;图9是示出在供气管中设置凹部的结构剖视图;图10是示出将供气管压进V形槽部中状态的剖视图;以及图IlA和图IlB是示出将旁路管与供气管连接的结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具体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内窥镜系统的优选实施方式。图I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内窥镜系统整体结构的轴测图。图2是从下方观察时图I所示内窥镜系统的轴测图。图3是图I所示内窥镜系统的分解轴测图,示出护套与硬式内窥镜彼此分离的状态。应当注意的是,为了简化图示,各图中有些零部件未示出。如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窥镜系统,包括:内窥镜插入部,其在端面处具有窗部;流体管路,其设置于管路形成件,所述管路形成件由所述内窥镜插入部或在外面覆盖所述内窥镜插入部的护套形成;管嘴,其设置于所述管路形成件的末端,与所述流体管路连通,并且朝所述内窥镜插入部的所述窗部喷射供自所述流体管路的流体;第一供气管路,其设置在供气源与所述流体管路之间,并且将供自所述供气源的气体引导至所述流体管路;第二供气管路,其具有对供自所述供气源的气体的压力或流量加以限制的限制装置,所述第二供气管路将压力或流量经所述限制装置限制的气体引导至所述流体管路;以及气体切换装置,其在所述第一供气管路和所述第二供气管路之间仅仅设置于所述第一供气管路,并且在向所述流体管路供给气体以及阻断气体之间选择性地切换。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涩谷宙山河贤治江尻铁平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