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制造领域,具体涉及用于锂电池极片与隔膜的结合方法。包括步骤:a.自隔膜输出端输出隔膜;b.将单个待结合的极片置于所述隔膜表面,然后进行热合处理,使所述隔膜与所述极片的表面热合一体;c.裁下相互贴附的隔膜和极片,送入收集端。按照本方法的步骤,隔膜热合固定在极片的表面,在锂电池电芯叠片后,避免了隔膜与极片之间发生错位,能够保证电芯内极片的对齐度,而且隔膜表面不会起皱,进而提高了电池的性能;本方法步骤简单,生产效率高于传统的极片制袋方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制造领域,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目前,大型锂离子动力电池电芯的制造主要采用叠片的原理,即将正、负极片交替对齐堆叠,正、负极片之间使用隔膜隔开。基于这种原理,现有的叠片方式有制袋式叠片、Z字型叠片,两种叠片方式都存在类似的缺陷,此处主要以制袋式叠片为例进行分析说明。制袋式叠片需要先把负极片或者正极片制袋成极片袋,然后将极片袋与相反的极片交替进行叠片,而极片袋是指将极片装设在上、下两片切好的隔膜之间,上、下隔膜的四周用热焊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制袋式叠片的缺点在于,由于后续工艺的要求,通过该方法制作的隔膜袋内部与极片之间必须留有间隙,按照此方法制作的电芯在后续叠片工艺中,极片会在隔膜袋内移动,容易产生错位,影响电芯里极片的对齐度,进而影响电池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用于锂电池电芯,能够使极片与隔膜之间牢固定位,能够消除由于极片与隔膜之间错位而引起电芯内极片对不齐问题的一种极片与隔膜结合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包括步骤a.自隔膜输出端输出隔膜;b.将单个待结合的极片置于所述隔膜表面,然后进行热合处理,使所述隔膜与所述极片的表面热合一体;c.裁下相互贴附的隔膜和极片,送入收集端。优选地,所述热合处理在热合处理器中进行。优选地,热合温度不高于100度。优选地,经步骤c中,裁断后,所述隔膜的四周边缘均多出于极片的四周边缘,多出部分的范围为l_2mm。优选地,步骤b中,所述隔膜贴附于所述极片的正面和/或方面。优选地,所述极片为正极片和/或负极片。优选地,在步骤b之前,对所述隔膜用于贴附极片的表面进行预处理,提高其附着能力。优选地,所述预处理包括电晕处理、等离子处理、静电处理中的一种。优选地,所述电晕处理、等离子处理、静电处理分别在电晕处理器、等离子处理器、静电处理器中进行。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按照本方法的步骤,隔膜热合固定在极片的表面,在锂电池电芯叠片后,避免了隔膜与极片之间发生错位,能够保证电芯内极片的对齐度,而且隔膜表面不会起皱,进而提高了电池的性能;本方法步骤简单,生产效率高于传统的极片制袋方式。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一的工艺流程框图;图2为图I的流程简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二的工艺流程框图;图4为图3的流程简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请参考图I和图2,本专利技术,包括步骤a.自隔膜输出端11输出隔膜18 ;b.将单个待结合的极片14置于所述隔膜18表面,然后进行热合处理,使所述隔膜18与所述极片14的表面热合一体;c.裁下相互贴附的隔膜18和极片14,送入收集端。请参考图2,本例具体步骤为首先,隔膜18为一条,隔膜卷11在张力辊12的配合下恒张力放卷隔膜18 ;然后在隔膜预处理器13中对隔膜18进行预处理,使其表面附着能力提高;再然后,利用机械手15将极片14放置到隔膜18经预处理的表面;再然后,隔膜18与极片14 一起移动至热合处理器16进行热合处理,使其相互热合成一体,形成极片袋;最后,切刀17裁下隔膜18和极片14形成的极片袋,机械手15将其运送到收集端。热合处理是在热合处理器中完成,极片14与隔膜18 —起送入热合处理器16中,在热合处理器16合适的温度(不大于100度)、压力作用下,两者真空贴附固定,形成一体。按照工艺要求,在最后制得的极片袋中,隔膜18的四周边缘需多出极片14的四周边缘一定距离,多出部分的范围为1_2_,优选地为I. 5_。为了满足这个工艺要求,放置极片14时,应置于隔膜18表面上的指定位置,如果在移动和热合过程中,极片14相对隔膜18移位,将影响到后续加工,因此预处理的目的是提高隔膜18表面的附着能力,当极片14放入指定位置时,能够轻易附着于隔膜18的表面,在移动以及热合处理过程中,避免极片14相对隔膜18移位。预处理的方法包括电晕、等离子、静电方式中的一种。隔膜18电晕处理在电晕处理器中完成,其原理是利用高频率高电压在被处理的隔膜表面电晕放电,而产生低温等离子体,这些离子体由电击和渗透进入隔膜表面破坏其分子结构,进而将隔膜18的表面分子氧化和极化,以致增加隔膜表面的附着能力。隔膜18等离子处理在等离子处理器中完成,等离子处理器产生低温等离子体经过喷头作用于隔膜18的表面,使隔膜表面发生多种的物理、化学变化,得到非常薄的高张力涂层表面,以致增加隔膜表面的附着能力。隔膜18静电处理在静电处理器中完成,静电处理器产生高电压作用于隔膜18的表面,使被隔膜表面产生静电,以致增加隔膜18物表面的附着能力。本例所述极片14包括正极片和负极片,利用所制得极片袋进行叠片时,以正极片附有隔膜18的一面叠在负极片未附隔膜18的一面或者以负极片附有隔膜18的一面叠在正极片未附隔膜18的一面,以此类推下去。实施例二请参考图3和图4,本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极片14双面贴膜,其中,包括两条隔膜18、28,分别自隔膜卷11、21配合张力辊12、22恒张力放卷,再分别经预处理器13、23进行预处理,再将极片14置于两条隔膜18、28的中间,再进行热合处理,最后裁下极片袋,送入收集端。本例所述极片包括正极片和/或负极片,利用本例所得极片袋叠片时,只需将负极片袋与正极片交替叠加成电芯,或者正极片袋与负极片交替叠加成电芯。按照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步骤所制作的极片袋,隔膜与极片热合为一体,解决了现有电芯中由于极片移位所产生的极片对不齐问题,而且所得极片袋上的隔膜不会起皱。本方法步骤简单,不需要增加任何连接剂,与现有技术相比,提高生产效率,节省材料。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a.自隔膜输出端输出隔膜;b.将单个待结合的极片置于所述隔膜表面,然后进行热合处理,使所述隔膜与所述极片的表面热合一体;c.裁下相互贴附的隔膜和极片,送入收集端。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合处理在热合处理器中进行。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热合温度不高于100度。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经步骤c所得的隔膜与极片中,所述隔膜的四周边缘均多出于所述极片的四周边缘,多出部分的范围为1_2_。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隔膜贴附于所述极片的正面和/或反面。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为正极片和/或负极片。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之前,对所述隔膜用于贴附所述极片的表面进行预处理,提高其附着能力。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包括电晕处理、等离子处理、静电处理中的一种。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晕处理、等离子处理、静电处理分别在电晕处理器、等离子处理器、静电处理器中进行。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制造领域,具体涉及。包括步骤a.自隔膜输出端输出隔膜;b.将单个待结合的极片置于所述隔膜表面,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锂电池极片与隔膜的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a.自隔膜输出端输出隔膜;b.将单个待结合的极片置于所述隔膜表面,然后进行热合处理,使所述隔膜与所述极片的表面热合一体;c.裁下相互贴附的隔膜和极片,送入收集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宏生,毛羽,阳如坤,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吉阳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