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刀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8660 阅读:2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刀架的改进,它采用定位销(14)分别与离合转盘(10)、反靠盘(11)的配合来完成刀架(2)的转动及反靠定位,又采用了霍尔元件(20)与磁钢(21)作用来发出反靠定位信号,经由微机控制完成换刀定位动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定位准确、可靠、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换刀时间短,特别适宜于各种规格的数控车床使用。(*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金属加工机床,为一种电动刀架的改进。现在车床上使用较普遍的LD4型电动刀架,是1987年由陕西省机械研究所、常州市武进机床数控设备厂等四个单位联合设计的。该电动刀架的结构见附附图说明图1,处于刀架(2)空腔并与螺杆(7)静配合的离合转盘(10)的圆周面上,相对设有两个轴向的直角梯形槽(30),在刀架(2)上部凸台的侧面上,相对设有两个径向通孔(31),内安装有钢球(32)、弹簧(33)、调节螺钉(34)、固装在刀架座(3)上的反靠盘(11)上设有与刀位数相同的径向直角梯形槽(24),在反靠盘(11)上方的刀架(2)内,相对设有两轴向盲孔(28),内设置定位销(29)。该刀架通过定位销(29)与反靠盘(11)的直角梯形槽(24)的配合起反靠初定位作用,通过钢球(32)与离合转盘(10)的直角梯形槽(30)的配合来带动刀架(2)转动。在使用中发现,这种刀架在进行反靠初定位时,由于电机转向的改变,钢球(32)在惯性或反转力的作用下,很容易从离合转盘(10)的直角梯形槽(30)中滑出,以致产生错位现象;另外,该刀架的电机转向的信号是由电刷(35)与发讯盘(12)的触点接触而导通电路,后径微机控制来实现的,因电刷(35)经常摩擦易磨损和触点沾油沾灰等原因,造成接触不良,导电性能不可靠,对刀架的反靠定位带来影响。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提出一种反靠定位准确、可靠的电动刀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它仍具有分别设有齿盘的刀架和刀架座,和包括刀架轴、蜗杆、蜗轮、螺杆、轴承、压紧螺母和电动机在内的传动部分,及包括离合转盘、反靠盘在内的反靠定位部分,以及包括发讯盘在内的信号发生传导部分,其改进部分在于,处于离合转盘与反靠盘之间的刀架的内壁凸台部位,沿轴向相间180°设有2个通孔,在通孔中设有定位销,定位销由销柱甲和销柱乙组成,且销柱甲和销柱乙各设有相对吻合的盲孔,在盲孔中设有弹簧,在离合转盘的与定位销接触的面上,相间180°设有2条径向直角梯形槽,在发讯盘上设有与刀架工位数相等量的霍尔元件,且霍尔元件的安装位置,与反靠盘上所设的直角梯形槽的位置相对应一致,在刀架的顶孔内侧相应位置上设有一磁块。上述的定位销的销柱乙的末端,设有与反靠盘的直角梯形槽的斜面相配合的斜面。本技术在工作情况下,与微机配套应用。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出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LD4型自动刀架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立式刀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定位销部位的展开图;图4为本技术卧式刀架结构示意图。图2至图4所示1为齿盘,2为刀架,3为刀架座,4为刀架轴,5为蜗杆,6为蜗轮,7为螺杆,8为轴承,9为压紧螺母,10为离合转盘,11为反靠盘,12为发讯盘,14为定位销,18为弹簧,20为霍尔元件,21为磁块,22为端盖,23为凸套。附图2为本技术立式四刀位刀架的结构示意图,该刀架具有分别设有齿盘(1)的刀架(2)和刀架座(3),且在刀架座(3)的内腔装有蜗杆(5),在刀架座(3)的内腔和刀架(2)的内孔内,通过刀架轴(4)装有螺杆(7)、离合转盘(10)和轴承(8),且由压紧螺母(10)固定,蜗轮(6)与蜗杆(5)相啮合,在刀架轴(4)的上端固装有发讯盘(12),蜗轮(6)与螺杆(7)为键连接,离合转盘(10)与螺杆(7)为销连接,螺杆(7)与刀架(2)的内螺纹啮合,均匀设有四条径向直角梯形槽(24)的反靠盘(11)用螺钉固定在刀架座(3)上,其内孔与螺杆(7)间成动配合,电动机与蜗杆(5)成轴连接,处于离合转盘(10)与反靠盘(11)之间的刀架(2)的内壁凸台部位相间180°设有两个轴向的通孔(13),通孔(13)中设有定位销(14),定位销(14)由销柱甲(15)和销柱乙(16)组成,且销柱甲(15)和销柱乙(16)各设有相对吻合的盲孔(17),在盲孔中设有弹簧(18),在离合转盘(10)的与定位销(14)相接触的面上,相间180°设有二条径向直角梯形槽(19),在刀架轴(4)顶端固装有安装四个霍尔元件(20)的发讯盘(12),且霍尔元件(20)的位置应与反靠盘(11)的直角梯形槽(24)位置一致,在刀架(2)的顶孔内侧相应位置上固装一件磁钢(21)。附图3为本技术定位销部位的展开图,离合转盘(10)的两直角梯形槽相距180°,反靠盘(11)的直角梯形槽(24)是均匀分布的,如是四刀位,则相距90°,离合转盘(10)的直角梯形槽(19)与反靠盘(11)的直角梯形槽(24)的槽深一致,定位销(14)的销柱乙(16)的未端有与反靠盘(11)的直角梯形槽(24)的斜面相配合的斜面。使用本技术时,首先将其电接头与南京微分电机厂数控分厂生产的JWK-15型机床微机控制装置的有关接头相连接。刀具切削时,刀架处于固紧状态,这时定位销(14)的销柱乙(16)的一端插在反靠盘(11)的直角梯形槽(24)内,刀架(2)与刀架座(3)的齿盘(1)啮合,切削结束,微机程序发出换刀信号,电机正转,通过蜗杆(5)、蜗轮(6)传动,带动螺杆(7)转动,使刀架(2)上升,逐步与刀架座(3)分离,螺杆(7)的转动也带动离合转盘(10)转动,当离合转盘(10)转过120°,定位销(14)正处于离合转盘(10)的直角梯形槽(19)的下方,在定位销(14)内弹簧(18)的作用下,定位销(14)的销柱甲(15)的一端插入离合转盘(10)的直角梯形槽(19)中,其销柱乙(16)的一端从反靠盘(11)的直角梯形槽(24)的斜面上滑出,此时,刀架(2)与刀架座(3)的齿盘(1)已完全脱开,离合转盘(10)通过定位销(14)带动刀架(2)转动,当刀架(2)转动90°即下一刀位或略超一些时,发讯盘(12)上的霍尔元件(20)在磁钢(21)的作用下发出信号,经由微机令电机反转,带动离合转盘(10)反转,定位销(14)的销柱乙(16)的一端落入反靠盘(11)的直角梯形槽(24)中,并与该直角梯形槽(24)的直角面紧贴,此时定位销(14)的销柱甲(15)的一端已脱离离合转盘(10)的直角梯形槽(19),刀架(2)停止转动,同时,电机反转也带动了刀架(2)下降,当离合转盘(10)反转达120°时,刀架(2)与刀架座(3)的齿盘(1)完成啮合,整个刀架锁紧,夹紧力达到预先调好的状态,微机令电机停转。图4为本技术一种卧式六工位电动刀架的结构示意图,该刀架具有分别设有齿盘(1)的刀架(2)和刀架座(3),且在刀架座(3)的内腔装有蜗杆(5),并通过刀架轴(4)装有螺杆(7)、离合转盘(10)和轴承(8),且由端盖(25)压紧,均匀分布有6条径向直角梯形槽(24)的反靠盘(11)用螺钉固定在刀架座(3)上,刀架轴(4)与刀架(2)为一体,在刀架轴(4)上设有外螺纹(26),刀架轴外螺纹(26)与螺杆(7)相啮合,螺杆(7)与离合转盘(10)由销钉连接,在螺杆(7)的外圆上套装有蜗轮(6),且两者为键连接,蜗轮(6)与蜗杆(5)相啮合,位于离合转盘(10)与反靠盘(11)之间的刀架轴(4)上装有凸套(27),且刀架轴(4)与凸套(27)为花键连接,在凸套(27)上相间180°设有两个轴向通孔(13),在通孔(13)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刀架,具有分别设有齿盘(1)的刀架(2)和刀架座(3),和包括刀架轴(4)、蜗杆(5)、蜗轮(6)、螺杆(7)、轴承(8)、压紧螺母(9)和电动机在内的传动部分,及包括离合转盘(10)、反靠盘(11)在内的反靠定位部分,以及包括发讯盘在内的信号发生传导部分,其特征在于;在离合转盘(10)与反靠盘(11)之间的刀架(2)的内壁凸台部位,沿轴向相间180°设有2个通孔(13),在通孔(13)中设有定位销(14),定位销(14)由销柱甲(15)和销柱乙(16)组成,且销柱甲(15)和销柱乙(16)各设有相对吻合的盲孔(17),在盲孔(17)中设有弹簧(18),在离合转盘(10)的与定位销(14)接触的面上,相间180°设有2条径向直角梯形槽(19),在发讯盘上(12)上设有与刀架工位数相等量的霍尔元件(20),且霍尔元件(20)的安装位置,与反靠盘上所设的直角梯形槽的位置相对应一致,在刀架(2)的顶孔内侧与发讯盘(12)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一磁块(2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亚兴
申请(专利权)人:武进机床数控设备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