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电位梯度并行观测电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86532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7 06: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分布式电位梯度并行观测电极,外有外壳,工作电极位于外壳底部并穿出底部,外壳顶部四面各有一个插头式接口,工作电极信号、控制总线和数据传输总线接在插头式接口上通过四芯电缆输出外接,LCD显示屏位于外壳的顶部,工作电极由互相绝缘的4个电极组成,相邻的两个电极信号依次送入信号输入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和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处理系统最后将数据送到数据传输总线上和LCD显示屏。方便采集大量的勘探数据,采用同步数据采集技术,在控制指令的统一指挥下,所有电极同时、同步观测,当地下工业游散电流干扰在各观测电极上加载相同信号时,可通过电位差将其消除,以达到减少测量误差的目的,同时可以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井-地地球物理勘探仪器,特别涉及一种分布式电位梯度并行观测电极
技术介绍
传统的井地电阻率法观测中,通过专用的电阻率仪或电位观测设备,使地面两个电极间形成电回路,以观测两个电极间的电位差,一次观测完成可得到两点间的电位差,观测完成后再逐次移至下一个测点。为了提高效率,前人研制了高密度电法仪,是由电测仪、电极转换盒等组成。可在地面同时布置若干个电极,在高密度电阻率仪的控制下,依次观测两个电极间的电位差。这种观测方式,虽然一次布置了很多电极,但电极间的电位差观测仍是串行的,观测时间与电极数正相关,随着电极数量的增加,野外施工时间也同步增加,影响野外施工效率,同时该设备观测电极所受时变的地下游散电流影响因串行工作方式难以消除,且电缆连接电极的接头间距固定,不适应山区地形;电缆每一根芯线对应一个电极,造成设备比较笨重,观测效率不高。为了提高井地电阻率法的工作效率,有效消除时变游散电流对电阻率观测的影响,研制分布式并行电极显得非常必要。 01205376. 7专利“新型分布式高密度电测仪”介绍了一种电法仪器及其电极转换方法,用一根少于10芯的主电缆就可以覆盖整个剖面,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布式电位梯度并行观测电极,外有外壳(9),工作电极(8)位于外壳底部并穿出底部,其特征在于,外壳(9)内有数据处理系统(7)、信号处理模块(6)、信号输入模块(5)、数据传输总线(4)、控制总线(3),外壳(9)顶部四面各有一个插头式接口(2),工作电极(8)信号传输线、控制总线(3)和数据传输总线(4)接在插头式接口(2)上通过四芯电缆输出外接,LCD显示屏(10)位于外壳(9)的顶部,工作电极(8)由互相绝缘的4个电极组成,相邻的两个电极信号送入信号输入模块(5),信号输入模块(5)输出采集信号经过信号处理模块(6)处理后送入数据处理系统(7),数据处理系统(7)将数据送到数据传输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俊革农观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