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吸收式能量回收提质装置,包括发生器(3)、冷凝器(1)、吸收器(7)、溶液热交换器(11)、余热源热交换器(12)、溶液泵(10)和余热水循环泵(13),所述发生器(3)、冷凝器(1)和吸收器(7)分别设置有冷凝器传热管(2)、发生器传热管(4)和吸收器传热管(8),所述装置还包括有闪蒸室(14),闪蒸室(14)内没有设置传热管,闪蒸室(14)和吸收器(6)在同一腔室内,余热水循环泵(13)的进出口管道将余热源热交换器(12)的系统管道与闪蒸室(14)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但回收了来自余热源热交换器(12)的余热,而且获得了比余热更高品质的用热热水,实现了能量回收并提质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吸收式能量回收提质装置。属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一般换热器及系统有水——水热交换器、空气——水热交换器,可通过两种介质 或流体存在的温度差进行换热,以收回热量,这种换热器所换热得到的所需介质温度都低 于热源温度。另一种技术为热泵技术,通过驱动能量的作用及热交换,可以获得比余热源 更高的介质温度。热泵一般有以电为动力的压缩式热泵和以热能为动力的吸收式热泵。常 用的吸收式热泵以溴化锂溶液为吸收剂,以热能为动力。溴化锂吸收式热泵由发生器3、 冷凝器1、蒸发器5、吸收器7、溶液热交换器11、余热源热交换器12、冷剂循环泵9、溶液泵 10、余热水循环泵13及系统管路组成,其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又都为单个热交 换器,各部位都布有传热管(冷凝器传热管2、发生器传热管4、蒸发器传热管6、吸收器传热 管8),经过传热管的作用,使溴化锂吸收式热泵的内部循环和外部循环两个系统的能量进 行交换,达到热泵热交换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更优化以往的吸收式热泵及外部系统,提高余热热源的发放温 差,获得更多的余热热量,同时使系统简单化,节约运行成本、降低热泵的体积和制造成本。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吸收式能量回收提质装置,包括发生器、冷凝 器、吸收器、溶液热交换器、余热源热交换器、溶液泵和余热水循环泵,所述发生器、冷凝器 和吸收器分别设置有冷凝器传热管、发生器传热管和吸收器传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 还包括有闪蒸室,闪蒸室内没有设置传热管,闪蒸室和吸收器在同一腔室内,余热水循环泵 的进出口管道将余热源热交换器的系统管道与闪蒸室相连接。余热源热交换器管道内被加 热的热水进入闪蒸室闪发。本专利技术吸收式能量回收提质装置,所述冷凝器冷凝成的水接入闪蒸室。所述的余热源热交换器管道内的介质为水,水在余热源热交换器内获得热量升温 后,直接进入吸收式能量回收提质装置内闪发降温,降温后的水经泵再送往余热源热交换 器吸取热量。闪发出的水蒸汽被溴化锂溶液吸收,吸收水蒸汽的溴化锂溶液浓度变稀,吸 收过程产生的热量被吸收器管内流动的冷却水带出,供给用热场所使用,所获得的温度高 于余热源热交换器送入的温度。吸收完的稀溶液进过溶液泵输送,经溶液热交换器升温后 进入发生器,被外部热源加热产生水蒸汽,水蒸汽进入冷凝器冷凝成水,凝水再流入闪蒸部 位,补足闪蒸的水量,装置不断循环。低品位的热源得到回收利用,并输出高品位的热源供 热场所利用,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可作制冷循环,在闪蒸室降温后的水作为冷源供用冷场所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吸收式能量回收提质装置,在装置中去掉了蒸发器换热管,外部系统热交换获得热量的水,直接在蒸发器内闪蒸,降低温度后再去吸取热量。与以往的溴化锂吸收式 热泵及外部系统对比,由于去掉了蒸发器传热管,因而也消除了传热温差,可以获取更多的 余热热量,在系统运行中蒸发器部位的冷剂水循环泵也被系统中的余热水循环泵代替,减 少了一台水泵的运行电耗,使系统更节能。蒸发器去掉了换热管,只需留一点闪蒸的空间, 机组的体积和制造成本均可大大下降。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的溴化锂吸收式热泵系统的工作原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吸收式能量回收提质装置的工作原理图。图中附图标记冷凝器1、冷凝器传热管2、发生器3、发生器传热管4、蒸发器5、蒸发器传热管6、吸收 器7、吸收器传热管8、冷剂循环泵9、溶液泵10、溶液热交换器11、余热源热交换器12、余热 水循环泵13、闪蒸室14。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图2,图2为本专利技术吸收式能量回收提质装置的工作原理图。由图2可以看出, 该装置由发生器3、冷凝器1、闪蒸室14、吸收器7、溶液热交换器11、余热源热交换器12、溶 液泵10、余热水循环泵13及系统管道组成。所述发生器3、冷凝器1和吸收器7分别设置 有冷凝器传热管2、发生器传热管4和吸收器传热管8。闪蒸室14和吸收器6在同一腔室 内。该装置在真空状态下运行,余热水循环泵13的进出口管道将余热源热交换器12的系 统管道与闪蒸室14相连接,所述的余热源热交换器12管道内的介质为水,水在余热源热交 换器12内获得热量升温后,直接进入闪蒸室14闪发,降低温度后再由余热水循环泵13送 往余热源热交换器12获得热量,通过不断循环将热量送入闪蒸室14闪蒸。闪蒸产生的水 蒸汽被吸收器7的传热管8外部溴化锂浓溶液吸收,吸收水蒸汽的溴化锂溶液浓度变稀,吸 收过程产生的热量被吸收器管内流动的冷却水带出,供给用热场所使用,所获得的温度高 于余热源热交换器12送入的温度。吸收完的稀溶液进过溶液泵10输送,经溶液热交换器 11升温后进入发生器3,被外部热源加热产生水蒸汽,水蒸汽进入冷凝器1冷凝成水,凝水 再流入闪蒸部位,补足闪蒸的水量,装置不断循环。低品位的热源得到回收利用,并输出高 品位的热源供热场所利用,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可作制冷循环,在闪蒸室降温后的水作为冷源供用冷场所使用。在该装置中,发生器3的加热源可以是蒸汽、热水、燃烧产生的热量等 在该装置中,余热源热交换器12的余热源可以是废烟气、废热水及其它废热。权利要求1.一种吸收式能量回收提质装置,包括发生器(3)、冷凝器(I)、吸收器(7)、溶液热交换器(11)、余热源热交換器(12)、溶液泵(10)和余热水循环泵(13),所述发生器(3)、冷凝器(I)和吸收器(7)分别设置有冷凝器传热管(2)、发生器传热管(4)和吸收器传热管(8),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有闪蒸室(14),闪蒸室(14)内没有设置传热管,闪蒸室(14)和吸收器(6)在同一腔室内,余热水循环泵(13)的进出口管道将余热源热交換器(12)的系统管道与闪蒸室(14)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吸收式能量回收提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I)冷凝成的水接入闪蒸室(14)。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ー种吸收式能量回收提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生器(3)的加热源是蒸汽、热水或燃烧产生的热量。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ー种吸收式能量回收提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源热交換器(12)的余热源是废烟气或废热水。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吸收式能量回收提质装置,包括发生器(3)、冷凝器(1)、吸收器(7)、溶液热交换器(11)、余热源热交换器(12)、溶液泵(10)和余热水循环泵(13),所述发生器(3)、冷凝器(1)和吸收器(7)分别设置有冷凝器传热管(2)、发生器传热管(4)和吸收器传热管(8),所述装置还包括有闪蒸室(14),闪蒸室(14)内没有设置传热管,闪蒸室(14)和吸收器(6)在同一腔室内,余热水循环泵(13)的进出口管道将余热源热交换器(12)的系统管道与闪蒸室(14)相连接。本专利技术不但回收了来自余热源热交换器(12)的余热,而且获得了比余热更高品质的用热热水,实现了能量回收并提质的功能。文档编号F25B30/04GK102954622SQ20121049219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8日专利技术者江荣方 申请人:江荣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吸收式能量回收提质装置,包括发生器(3)、冷凝器(1)、吸收器(7)、溶液热交换器(11)、余热源热交换器(12)、溶液泵(10)和余热水循环泵(13),所述发生器(3)、冷凝器(1)和吸收器(7)分别设置有冷凝器传热管(2)、发生器传热管(4)和吸收器传热管(8),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有闪蒸室(14),闪蒸室(14)内没有设置传热管,闪蒸室(14)和吸收器(6)在同一腔室内,余热水循环泵(13)的进出口管道将余热源热交换器(12)的系统管道与闪蒸室(14)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荣方,
申请(专利权)人:江荣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