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顾世章专利>正文

一种高效换热新风空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85891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7 05:05
一种高效换热新风空调装置,包括供排穿墙风管,新风供风通道,室内回风排风通道及角式风机盘管、室内新风出口。所述的供排穿墙风管设在墙角两侧与供排风通道进出口相接。所述的供风通道由左右侧三角通道与由横向隔板间隔的横向通道组成,所述的排风通道是由中间三角通道与由横向隔板和横向导流板间隔的横向通道组成。供风与排风多程往复通过立式通道与横向通道由金属隔板传递并相互进行热交换。所述的角式风机盘管将换热后的新风送进表冷器进行热交换后,将冷热风送进室内出风口,向建筑物内提供清洁冷热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造型新颖、结构紧凑、耗能低、品质高的新风空调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风置换与风机盘管一体化的新风空调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空调系统均采用室内空气进行制冷、供热,难以保证室内空气质量。现有的新风系统大都是单供、单排或同时及间歇式供排方式,空气直接进入和排出建筑物,室内冷热量损失很大,有的新风置换系统效率不高,结构复杂,投资成本过高,很浪费空间,使用很不方便,而且噪音大,室内一个个墙洞,一条条管线极不雅观。本专利技术利用室内直角形墙角,左右上下洞孔隐蔽在装置的两侧。上供下回的供排风通过自然三角的纵向供排风道及横向供排风道多程交错流动,相互换热,将新风送入特制的三角风机盘管加热或制冷,再送至栅格出风口,向建筑物内中上部空间吹送所需要温度的新风。排风从室内空间上部,自然流向本装置的顶部的三角排风口,形成中供上排的科学合理的新风交换的空气对流流场。·本装置结构简单、节能、环保、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附设在墙角的通过新风换热,再经过风机盘管加热,制冷后向建筑物内输送温度适宜,空气清新的简单实用,结构紧凑,成本低,效率高的新风空调系统。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高效换热新风空调装置包括横穿墙体的供风管、排风管、角式换热箱壳体、供风右侧三角通道、供风左侧三角通道、第一供风横向通道、第二供风横向通道,第三供风横向通道、第四供风横向通道、第五供风横向通道、排风中间三角通道、第一排风横向通道、第二排风横向通道、第三排风横向通道、第四排风横向通道、第五排风横向通道、第六排风横向通道、第七排风横向通道、第八排风横向通道、角式风机盘管、室内出风口、室内回风口的加工制作和配套以及组合。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高效换热新风空调装置,其中所述的横穿墙体的供风管在管内装有过滤网,供风管、排风管的室内一端没有环形定位槽,用供排定位板与角式换热箱壳体止锁固定。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高效换热新风空调装置,其中所述的角式换热箱壳体,其截面是与墙角相吻合的直角三角形,换热箱体壳的三个立侧面上分别设有上下贯通的立板定位筋,换热箱壳体二个直角边的立面上下左右均设有供风口、排风口,换热箱壳体的底板靠二个等角部位各设有一个圆孔。其中之一侧供风口和排风口与供排风定位卡板组合定位,另一侧做为备用口,可用备用插板封堵。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高效换热新风空调装置,其中所述的供风右侧三角通道,设有第一右侧圆孔立板、第一右侧方孔方板、第一右侧平面立板、第二右侧方孔立板、第三右侧方孔立板、第二右侧平面立板、第四右侧方孔立板。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高效换热新风空调装置,其中所述的供风左侧三角通道,设有第一左侧圆孔立板、第一左侧平面立板、第一左侧方孔立板、第二左侧方孔立板、第二左侧平面立板、第三左侧方孔立板、第四左侧方孔立板、第二左侧圆孔立板。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高效换热新风空调装置,其中所述所第一进风横向通道上下设有第一横隔板和第二横向隔板,第二进风横向通道上下设有第三横向隔板和第四横向隔板,第三进风横向通道上下设有第五横向隔板和第六横向隔板,第四进风横向通道上下设有第七横向隔板和第八横向隔板。第五进风横向通道上下设有第九横向隔板和第十横向隔板。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高效换热新风空调装置,其中所述的回风中间三角通道没有第一中间平面立板、第二中间平面立板、第三中间平面立板、第四中间平面立板、第五中间平面立板、中间圆孔立板。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高效换热新风空调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排风横向通道上方设有第 二横向隔板,下方设有第一排风导流板,第二排风横向通道上方设有第一排风导流板,下方设有第三横向隔板,第三排风横向通道上方设有第四横向隔板,下方设有第二排风导流板,第四排风横向通道上方设有第二排风导流板,下方设有第五横向隔板,第五排风横向通道上方设有第六横向隔板,下方设有第三排风导流板,第六排风横向通道上方设有第三排风导流板,下方设有第七横向隔板,第七排风横向通道上方设有第八横向隔板,下方设有第四排风导流板,第八排风横向通道上方设有第四排风导流板,下方设有第九横向隔板。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高效换热新风空调装置,其中所述的角式风机管包括风机新风进口、风机、表冷器、新风风道、冷凝水排管、供水管、回水管、风盘新风出口。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高效换热新风空调装置,其中所述的室内出风口,包括新风出口、导流折射板、室内出风栅格板。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高效换热新空调装置,其中所述的室内回风口包括排风中间三角通道口、室内回风栅格板。本专利技术一种高效换热新风空调装置,其中所述的角式换热箱壳体、第一横向隔板、第一右侧圆孔立板、第二右侧圆孔立板、第一左侧圆孔立板、第二左侧圆孔立板、第一左侧平面立板、第二左侧平面立板、第一右侧平面立板、第二右侧平面立板、第一左侧方孔立板、第二左侧方孔立板、第三左侧方孔立板、第四左侧方孔立板、第一右侧方孔立板、第二右侧方孔立板、第三右侧方孔立板、第四右侧方孔立板、中间圆孔立板、第一排风横向导流板、第二排风横向导流板、第三排风横向导流板、第四排风横向导流板均为塑料材质经模塑或切割加工制成。其中所述的第一中间平面立板、第二中间平面立板、第三中间平面立板、第四中间平面立板、第五中间平面立板、第二横向隔板、第三横向隔板、第四横向隔板、第五横向隔板、第六横向隔板、第七横向隔板、第八横向隔板、第九横向隔板、第十横向隔板均为金属材料模压、冲压制成。其中所述的供排风管、供排风管定位卡板、备用风口插板、导流折射板、室内新风口栅格板、室内回风口栅格板、塑料或金属材质均可。本专利技术的过滤网为外购购件,三角风机管为与新风箱体配装的特制成品。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高效换热新风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室外空气经供风管过滤网进入新风箱体的供风口,向左穿过第一右侧圆孔立板进入第一供风横向通道,经过第一中间平面立板,穿过第一左侧圆孔立板进入供风左侧三角通道,向下经过第一左侧平立板,向左穿过第一左侧方孔立板进入第二供风横向通道,经过第二中间平面立板,穿过第一右侧方孔立板,向下经过第一右侧平面立板,向左穿过第二右侧方孔立板,进入第三供风横向通道,经过第三中间平面立板,穿过第二左侧方孔立板,进入供风左侧三角通道,向下经过第二左侧平面立板,向右穿过第三左侧方孔立板,进入第四供风横向通道,经过第四中间平面立板,穿过第三右侧方孔立板进入供风右侧三角通道,向下经过第二右侧平面立板,向左穿过第四右侧方孔立板,向左进入第五供风横向通道,经过第五中间平面立板,穿过第四左侧方孔立板,向下穿过新风风机进口,进入风机向右吹向表冷器,进行冷热交换后,冷热新风再经过风道,向上经过风盘出口,或关闭新风风机进口,开启左侧圆孔立板,经过新风导管,穿过新风出口,向上方进入室内出风口,经过导流折射板导流折射,水平方向穿过新风栅格板,向室内供新风。同时室内空气经由室内回风栅格板,进入室内回风口汇聚排风中间三角通道,向下经过第一中间平面立板进入第一排风横向通道,转向前从第一排风导流板的前端转向下导入第二排风横向通道,向后流回排风中间三角通道,向下经过第二中间平面立板,转向前沿着第三排风横向通道,从第二排风导流板前端转向下进入第四排风横向通道,向后流回排风中间三角通道,转向下经过第三中间平面立板转向前进入第五排风横向通道,沿着第三排风导流板前端转向下进入第六排风横向通道,向后进入排风中间三角通道,转向下,经过第四中间平面立板,转向前进入第七排风横向通道,沿着第四排风横向导流板的前端转向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换热新风空调装置,包括横穿墙体的供风管(1)排风管(74)、角式换热箱壳体(2).供风右侧三角通道66、供风左侧三角通道(67),第一供风横向通道(53)、第二供风横向通道(54),第三供风横向通道(55)、第四供风横向通道(56),第五供风横向通道(57)、排风中间三角通道(68)、第一排风横向通道(58)、第二排风横向通道(59)、第三排风横和通道(60)、第四排风横向通道(61)、第五排风横向通道(62)、第六排风横向通道(63)、第七排风横向通道(64)、第八排风横向通道(65)、角式风机盘管(29)、室内出风口(77)、室内回风口(4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世章
申请(专利权)人:顾世章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