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气化炉带压点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85846 阅读:2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7 05: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气化炉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化气化炉点火装置。它包括:高能点火器(1)、燃料喷头(2)、氧气喷头(3)、水夹套(4)、氧气输送管(7)、中心管(11)、火焰检知器(12)、点火器电源连接件(13)、法兰端座(14)和燃料输送管(15);高能点火器(1)、燃料喷头(2)、氧气喷头(3)、水夹套(4)由自内向外同轴套置,高能点火器(1)套接中心管(11),作为火焰探测口,燃料的速度和流量通过燃料喷头(2)上的斜槽进行控制,所述烧嘴燃烧需要氧气速度和流量由氧气喷头(3)上的小孔控制;高能点火器电源(13)与高能点火器(1)导通,水夹套(4)用于进行冷却保护。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加压条件下稳定点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气化炉结构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化气化炉点火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气化炉中,需要在惰性气氛下点火,或者提前将炉内循环气加压到一定的压力后才开始启动点火烧嘴。点火烧嘴使用的燃料也有所不同,有的使用天然气或者液化石油气,有的直接使用轻质柴油。点火烧嘴 容易被炉内的水和杂质污染,传统的利用高电压拉弧点火方式在高温、高压环境下运行不稳定,容易出现点火不成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使用气体或液体燃料,可实现加压条件下稳定点火的一体化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体气化炉带压点火装置,它包括高能点火器、燃料喷头、氧气喷头、水夹套、氧气输送管、中心管、火焰检知器、点火器电源连接件、法兰端座和燃料输送管;所述水夹套上设有进水口和回水口,所述水夹套的内部由隔板分隔成内外两层,内层为进水通道,外层为回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与进水口连通,所述回水通道与回水口 ;所述中心管穿过所述法兰端座,上端与所述火焰检知器连接,所述中心管的外围依次套接所述燃料输送管与氧气输送管,所述燃料输送管与氧气输送管的上端通过所述法兰端座固定,所述中心管下端外围套接有所述高能点火器,所述燃料喷头安装在在在所述高能点火器的外围与所述燃料输送管的内壁之间,所述氧气喷头套接在燃料输送管下端的外围与所述氧气输送管的内壁之间,在所述火焰检知器下方的中心管上设有冷却氮气进口,在法兰端座下方的氧气输送管上设有氧气进口,在法兰端座的侧壁上还设有所述点火器电源连接件与燃料进口,所述点火器电源连接件与高能点火器连接,所述燃料进口与燃料输送管连通,所述水夹套套接在所述氧气输送管的外围;通过改变燃料喷头与氧气喷头喷头处斜槽或小孔的角度与面积,可分别设定燃料与氧气的速度与压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高能点火结构,其抗污染能力强,点火能量大,本专利技术适用与不同的低热值燃料,同时通过燃料喷头和氧气(纯氧)喷头对燃烧流场进行控制,保证在高压环境下拥有稳定的燃烧工况,实现加压条件下稳定点火;2、高能点火器结构设计成中空形式,可以将点火和火焰检测集成一体,同时可以增加中心风,在燃烧过程中对本专利技术的头部形成保护;3、点火器电源连接件采用陶瓷和金属紧密配合,能够抗高温高压环境,并能起到中心导电与外部连接绝缘的效果。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使用气体燃料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使用液体燃料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用于监测火焰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I-高能点火器、2-燃料喷头、3-氧气喷头、4-水夹套、5-进水通道、6进水口、7-氧气输送管、8-氧气进口、9_燃料进口、10-冷却氮气进口、11-中心管、12-火焰检知器、13-点火器电源连接件、14-法兰端座、15-燃料输送管、16-隔板、17-回水口、18-回水通道。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1,一种一体气化炉带压点火装置,它包括高能点火器I、燃料喷头2、氧气喷头3、水夹套4、氧气输送管7、中心管11、火焰检知器12、点火器电源连接件13、法兰端座14和燃料输送管15 ;水夹套4上设有进水口 6和回水口 17,水夹套4的内部由隔板16分隔成内外两层,内层为进水通道5,外层为回水通道18,进水通道5与进水口 6连通,回水通道18与回水口 17 ;点火器电源连接件13的中心处为导电金属,其通过导电线与高能点火器I导通,在导电金属的外围包裹一层陶瓷,陶瓷外套一层金属,外套金属与法兰端座14通过螺纹和垫片密封固定;中心管11穿过法兰端座14,上端与火焰检知器12连接,中心管11的外围依次套接燃料输送管15与氧气输送管7,燃料输送管15与氧气输送管7的上端通过法兰端座14固定,中心管11下端外围套接有高能点火器I,燃料喷头2安装在在在高能点火器I的外围与燃料输送管15的内壁之间,氧气喷头3套接在燃料输送管15下端的外围与氧气输送管7的内壁之间,在火焰检知器12下方的中心管11上设有冷却氮气进口 10,在法兰端座14下方的氧气输送管7上设有氧气进口 8,在法兰端座14的侧壁上还设有点火器电源连接件13与燃料进口 9,点火器电源连接件13与高能点火器I连接,燃料进口 9与燃料输送管15连通,水夹套4套接在氧气输送管7的外围;通过改变燃料喷头2与氧气喷头3喷头处斜槽或小孔的角度与面积,可分别设定燃料与氧气的速度与压差。中心管11的一端套接在高能点火器I的中心,一端穿过法兰端座14与火焰检知器12连接,在火焰检知器12下方的中心管11上设有冷却氮气进口 10,燃料喷头2套接在在高能点火器I的外围,并通过燃料输送管15与法兰端座14固定连接,氧气喷头3套接在燃料输送管15的外围,并通过氧气输送管7与法兰端座14固定连接,在法兰端座14下方的氧气输送管7上设有氧气进口 8,在法兰端座14的侧壁上还设有点火器电源连接件13与燃料进口 9,点火器电源连接件13与高能点火器I连接,燃料进口 9与燃料输送管15连通,水夹套4套接在氧气输送管7的外围。附图2为使用气体燃料时的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其中,隔板16与水夹套4的底部留有缝隙,进水通道5与回水通道18通过底部缝隙实现液体流通;附图3为使用液体燃料时的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所述燃料喷头2喷头处的开槽方向向外,与所述氧气输送管7导通,所述氧气输送管7中的氧气将所述燃料喷头2处的燃料进行雾化后,经氧气喷头3送出经高能点火器I点燃,进水通道5的底部设有与氧气喷头3方向相同的斜槽,冷却水经斜槽流出,经水夹套4的底部流入回水通道18,实现液体流通;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用于监测火焰时的结构示意图,燃料气体从所述中心管11中通入,在所述燃料进口 9中加入氧气,在所述氧气输送管7与燃料输送管15之间加设冷却水进水通道,在所述燃料输送管15与中心管11之间加设冷却水回水通道,该专利技术能够在炉膛 惰性气氛、0. 3-0. 9MPa背压条件下,稳定点火燃烧,同时在燃烧过程中,将炉膛温度升高至800 - 1200度,压力升高至4MPa左右。权利要求1.一种一体气化炉带压点火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高能点火器(I)、燃料喷头(2)、氧气喷头(3)、水夹套(4)、氧气输送管(7)、中心管(11)、火焰检知器(12)、点火器电源连接件(13)、法兰端座(14)和燃料输送管(15); 所述水夹套(4)上设有进水口(6)和回水口( 17),所述水夹套(4)的内部由隔板(16)分隔成内外两层,内层为进水通道(5),外层为回水通道(18),所述进水通道(5)与进水口(6)连通,所述回水通道(18)与回水口(17); 所述中心管(11)穿过所述法兰端座(14),上端与所述火焰检知器(12)连接,所述中心管(11)的外围依次套接所述燃料输送管(15 )与氧气输送管(7 ),所述燃料输送管(15 )与氧气输送管(7)的上端通过所述法兰端座(14)固定,所述中心管(11)下端外围套接有所述高能点火器(I),所述燃料喷头(2 )安装在在在所述高能点火器(I)的外围与所述燃料输送管(15 )的内壁之间,所述氧气喷头(3 )套接在燃料输送管(15 )下端的外围与所述氧气输送管(7)的内壁之间,在所述火焰检知器(12)下方的中心管(11)上设有冷却氮气进口(10),在法兰端座(14)下方的氧气输送管(7)上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体气化炉带压点火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高能点火器(1)、燃料喷头(2)、氧气喷头(3)、水夹套(4)、氧气输送管(7)、中心管(11)、火焰检知器(12)、点火器电源连接件(13)、法兰端座(14)和燃料输送管(15);所述水夹套(4)上设有进水口(6)和回水口(17),所述水夹套(4)的内部由隔板(16)分隔成内外两层,内层为进水通道(5),外层为回水通道(18),所述进水通道(5)与进水口(6)连通,所述回水通道(18)与回水口(17);所述中心管(11)穿过所述法兰端座(14),上端与所述火焰检知器(12)连接,所述中心管(11)的外围依次套接所述燃料输送管(15)与氧气输送管(7),所述燃料输送管(15)与氧气输送管(7)的上端通过所述法兰端座(14)固定,所述中心管(11)下端外围套接有所述高能点火器(1),所述燃料喷头(2)安装在在在所述高能点火器(1)的外围与所述燃料输送管(15)的内壁之间,所述氧气喷头(3)套接在燃料输送管(15)下端的外围与所述氧气输送管(7)的内壁之间,在所述火焰检知器(12)下方的中心管(11)上设有冷却氮气进口(10),在法兰端座(14)下方的氧气输送管(7)上设有氧气进口(8),在法兰端座(14)的侧壁上还设有所述点火器电源连接件(13)与燃料进口(9),所述点火器电源连接件(13)与高能点火器(1)连接,所述燃料进口(9)与燃料输送管(15)连通,所述水夹套(4)套接在所述氧气输送管(7)的外围;通过改变燃料喷头(2)与氧气喷头(3)喷头处斜槽或小孔的角度与面积,可分别设定燃料与氧气的速度与压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匡建平张世程揭涛赵子通刘思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