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折叠车架包括第一上杆,第一下杆、第二上杆、第二下杆、第一枢接件及第二枢接件;所述第一枢接件及第二枢接件均设有第一枢接孔及第二枢接孔;所述第一下杆与所述第一枢接件固定;所述第二下杆与所述第二枢接件固定;所述第一枢接件及第二枢接件通过所述第一枢接孔相互枢接,且各自的端面分别与所述第二下杆及第一下杆的端部抵触;所述第一上杆的一端与所述前轮支架的上端枢接,另一端枢接于所述第二枢接件的第二枢接孔上;所述第二上杆的一端与所述后轮支架枢接,另一端枢接于所述第一枢接件的第二枢接孔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折叠车架具有折叠方便快捷,结构稳定,节省存放空间,携带方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折叠车架,尤其涉及一种折叠方便快捷、结构稳定、节省存放空间、携带方便的折叠车架。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个性、时尚、健康、环保的生活理念开始深入人心,时尚又环保的生活用品、交通工具等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自行车、电动车也从一种单纯的代步工具发展成为一种时尚、健康生活方式的象征,也是身体力行的环保途径之一,而节省存 放空间、方便携带的可折叠式自行车或电动车,其折叠后体积小且重量轻,提着它上下楼、上下电梯、乘公交车和地铁出行等都十分方便。现有的可折叠的自行车或电动车,其折叠方式都较为简单,通常在前轮方向杆与车身支架之间设置一折叠机构,通过折叠机构将前轮方向杆与车身支架进行折叠,这种折叠方式非常简单,折叠后的体积仍然较大。另外,还有一种能对车身进行折叠的折叠机构,但是,该种折叠机构只是将车身的前后支架进行简单的枢接,由其构成的折叠车架结构极不稳定,行车安全得不到保障,而且这种对车身进行简单折叠的代步车,操作步骤繁琐,特别针对一些身体行动本就不方便的人士,要做如此复杂的折叠工作将会更加困难。因此,需要一种折叠方便快捷,结构稳定,节省存放空间,携带方便的折叠车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方便快捷、结构稳定、节省存放空间、携带方便的折叠车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折叠车架安装于折叠车的前轮支架及后轮支架之间,所述折叠车架包括第一上杆,第一下杆、第二上杆、第二下杆、第一枢接件及第二枢接件;所述第一枢接件及第二枢接件均设有第一枢接孔及第二枢接孔;所述第一下杆的一端与所述前轮支架的下端枢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枢接件固定;所述第二下杆的一端与所述后轮支架的下端枢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枢接件固定;所述第一枢接件及第二枢接件通过所述第一枢接孔相互枢接,且各自的端面分别与所述第二下杆及第一下杆的端部抵触;所述第一上杆的一端与所述前轮支架的上端枢接,另一端枢接于所述第二枢接件的第二枢接孔上;所述第二上杆的一端与所述后轮支架枢接,另一端枢接于所述第一枢接件的第二枢接孔上。较佳地,所述折叠车架还包括折叠椅座,所述折叠椅座包括椅座、第一支撑杆及第二支撑杆,所述椅座的前端与所述后轮支架的上端枢接,所述椅座的后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枢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枢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后轮支架枢接。通过将所述椅座的两端与所述后轮支架及第一支撑杆枢接,将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第一支撑杆枢接,从而使所述后轮支架、椅座、第一支撑杆及第二支撑杆之间形成一可以活动的四边形,进而达到于所述椅座进行收折叠或打开的目的,结构简单,收折后的椅座大大减少存放的空间。具体地,所述折叠车架还包括联动杆,所述联动杆,所述第二支撑杆与前轮支架中部枢接的一端延伸出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末端与所述联动杆的一端枢接,所述联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下杆枢接。通过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延伸一连接部,并且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下杆之间连接所述联动杆,使所述椅座在向所述后轮支架收折叠的同时,利用所述第二支撑杆带动所述联动杆,从而同时带动所述第二下杆,最终达到椅座收折同步折叠所述第一上杆、第一下杆、第二上杆及第二下杆的目的,使整个折叠车架折叠非常方便,快捷。具体地,所述折叠椅座还包括所述第三支撑杆及锁定机构,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枢接,所述椅座的侧壁开设有第一长型孔,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另一端设有轴销,所述轴销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长型孔中,所述锁定机构包括扣勾,所述扣勾的后端与设置于所述椅座的底部的固定轴枢接,并且可分离地与所述轴销扣合。通过在所述椅座与所述第一支撑杆之间设置所述第三支撑杆,并且在所述椅座的侧壁上设有供所述第三支撑杆的端部滑动的第一长型孔,进而使所述椅座、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三支撑杆之·间形成可活动的三角形,并利用所述锁定机构的扣勾对所述第三支撑杆进行解锁或锁定,从而控制所述第三支撑杆摆动或固定,进而控制整个折叠椅座的折叠或打开,提高所述折叠椅座结构的稳固性,保证使用时的安全性。更具体地,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推动件,所述推动件滑动地安装于所述椅座的侧壁,且一端设有顶推块,所述扣勾上开设有具有开口的容置孔,所述顶推块可滑动地置于所述容置孔内,所述开口供所述顶推块进出,所述容置孔的前端具有从上端向前端倾斜的第一斜面,所述顶推块与所述第一斜面滑动抵触。由于所述勾扣与所述轴销扣合,解锁时需要手动将所述勾扣与所述轴销分离,因此,设置所述推动件并在所述推动件上设有顶推块,利用所述顶推块在所述扣勾的容置孔内滑动并与所述第一斜面抵触,从而在所述第一斜面的导向作用下,推动所述扣勾脱离所述轴销,进而达到解锁的目的,所述推动件起到驱动解锁的作用,方便操作者的使用。更具体地,所述扣勾的前端具有从上端向后端倾斜的第二斜面,所述轴销沿所述第一长型孔向后滑动时,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轴销滑动抵触。由于所述轴销与所述扣勾重新扣合时需要将所述扣勾向上顶推,因此,设置所述第二斜面,利用所述第二斜面的导向作用,使所述轴销在滑动时推动所述扣勾向上转动,进而使所述扣勾自动扣合于所述轴销上。更具体地,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扭转弹簧,所述扭转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扣勾的后端抵触,另一端与所述椅座抵触。由于所述折叠椅座在打开时需要锁定,此时所述扣勾需要保持与所述轴销扣合,因此,利用所述扭转弹簧的自动回复力,使所述扣勾自动向下转动,从而保证与所述轴销扣合,避免所述扣勾与所述轴销在所述椅座打开时意外地脱离而造成行车过程中意外收折的危险。进一步地,所述椅座的侧壁开设有第二长型孔,所述推动件上设置有滑动轴,所述滑动轴滑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二长型孔中。利用所述第二长型孔及所述滑动轴的滑动配合,使所述推动件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椅座的侧壁,从而方便对所述扣勾进行驱动解锁。进一步地,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固定轴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动轴连接。利用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回复作用,使所述推动件自动后退,进而使所述顶推块自动退回到所述容置孔中,从而使下一次的解锁有效地实现。更进一步,所述弹性件为拉伸弹簧。由于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所述第一下杆的一端固定第一枢接件,在所述第二下杆的一端固定第二枢接件,并使所述第一、第二枢接件相互枢接,并且,将所述第一上杆的两端与所述前轮支架及第二枢接件枢接,将所述第二上杆的两端与所述后轮支架及第一枢接件枢接,从而形成由两个相互枢接的四边形支架构成的所述折叠车架,利用两个四边形支架可变型及相互联动的特点,进而达到使所述折叠车架收折叠或展开的目的;并且,当所述第一下杆与所述第二下杆展开时,通过使所述第一枢接件的端部抵触于所述第二下杆的端部,同时使所述第二枢接件的端部抵触于所述第一下杆的端部,在其相互作用下,使由两个四边形支架构成的所述折叠车架处于稳定的状态,达到可承载的目的;这样,整个折叠车架结构稳定,只需要使任一杆件沿其枢接点转动即可使整个折叠车架收折,使用方便快捷,且折叠后体积小,节省大量的存放空间,出行携带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折叠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折叠车架的侧视图。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分解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折叠车架中折叠椅座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车架,安装于折叠车的前轮支架及后轮支架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车架包括第一上杆,第一下杆、第二上杆、第二下杆、第一枢接件及第二枢接件;所述第一枢接件及第二枢接件均设有第一枢接孔及第二枢接孔;所述第一下杆的一端与所述前轮支架的下端枢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枢接件固定;所述第二下杆的一端与所述后轮支架的下端枢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枢接件固定;所述第一枢接件及第二枢接件通过所述第一枢接孔相互枢接,且各自的端面分别与所述第二下杆及第一下杆的端部抵触;所述第一上杆的一端与所述前轮支架的上端枢接,另一端枢接于所述第二枢接件的第二枢接孔上;所述第二上杆的一端与所述后轮支架枢接,另一端枢接于所述第一枢接件的第二枢接孔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钊,
申请(专利权)人:武济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