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伟时专利>正文

折叠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09402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车架,其中,所述折叠车架设有车大梁、前车架、后车架、铰轴和踏板,所述前车架的后端和所述后车架的前端与所述踏板的中部三处共同铰接于所述铰轴上,所述车大梁上设有控制所述前车架和所述后车架间夹角变化的锁定装置,所述前车架的前端连接于所述锁定装置的后端,所述后车架的中部连接于所述车大梁的后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配配套车体部件后,将活动部卡固于靠后的卡固孔,抬高踏板可前后踩踏板,通过链条带动后轮驱车前行,卡固于靠前的卡固孔,压低踏板可当滑板使用,一脚踩于踏板,另一脚踩地面驱车运行,同时,压低踏板后收拢配套车体其他部件即可完成车体折叠,操作简单,且折叠后的整车体积小,重量轻,方便携带。(*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滑板车的车架,尤其涉及一种折叠车架
技术介绍
近年来,包括折叠自行车、折叠滑板车在内的各种折叠车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在乘坐公交车或地铁的前后,这样一辆可以短途代步、能折叠且折叠后体积小巧、能带上公 交车或地铁而又不占乘客空间的折叠车,会给人们的出行带来很多方便。然而,在可选择 的各种折叠车中,真正体积小巧,便捷实用的折叠车却很难找到,其关键原因在于,现有技 术折叠车的车架结构中都带有鞍座、大链轮和与大链轮相匹配的曲柄以及左右脚蹬等零部 件,车架折叠后,鞍座、大链轮、链轮曲柄和脚蹬等成为縮小整车体积和重量的难点,使得车 架折叠和展开的过程特别繁琐、费力耗时的同时,整车折叠后的结构还不够紧凑,体积依然 很大,重量仍然过重,携带还是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折叠和展开的过程简单省时、折叠后能使整车结构特别紧凑,同时体积小、重量轻、方便携带的折叠车架。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种折叠车架,其中,所述折叠车架设有车大梁、前车架、后车架、铰轴和踏板,所述前车架的后端和所述后车架的前端与所述踏板的中部三处共同铰接于所述铰轴上,所述车大梁上设有控制所述前车架和所述后车架间夹角变化的锁定装置,所述前车架的前端连接于所述锁定装置的后端,所述后车架的中部连接于所述车大梁的后端。 作为优选,所述锁定装置由设于所述车大梁上且具有前后间隔空间的卡固孔和套置于所述车大梁上的活动部以及卡固件构成,所述活动部上开有卡固部,所述卡固件穿设所述卡固部和卡固孔卡固所述活动部。 作为优选,所述活动部的后端设有前车架铰接部,所述前车架通过所述前车架铰 接部铰接于所述活动部。 作为优选,所述活动部上还设有连接折叠车链条弹簧的连接部。 作为优选,所述车大梁的后端设有后车架铰接部,所述后车架通过所述后车架铰接部铰接于所述车大梁。 作为优选,所述后车架的中部设有铰耳,所述后车架铰接部铰接于所述铰耳铰上。 作为优选,所述前车架为减震结构。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折叠车架装配配套车体其他部件后,用锁定装置的 卡固件将活动部卡固于车大梁靠后的卡固孔中,从而固定前车架和后车架间的夹角,使踏 板抬高,可以前后踩踏板,通过链条带动后轮推动整个车往前运行,用锁定装置的卡固件将 活动部卡固于车大梁靠前的卡固孔中,压低踏板可以当滑板使用,一只脚踩在踏板上,另一只脚踩地面推动车运行,同时,由于省去了鞍座、大链轮和与大链轮相匹配的曲柄以及左右 脚蹬等零部件,故此在压低踏板后收拢配套车体其他部件即可完成车体的折叠,折叠和展 开过程操作十分简单,且折叠后的整车体积更小,重量更轻,也更方便携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三。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 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 请参阅图l至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折叠车架,其中,所述折叠车架设 有车大梁1、前车架2、后车架3、铰轴4和踏板5,所述前车架2的后端和所述后车架3的前 端与所述踏板5的中部三处共同铰接于所述铰轴4上,所述车大梁1上设有控制所述前车 架2和所述后车架3间夹角变化的锁定装置6,所述前车架2的前端连接于所述锁定装置6 的后端,所述后车架3的中 部连接于所述车大梁1的后端。 如图1至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锁定装置6由设于所述车大梁1上且具 有前后间隔空间的两个或多个卡固孔7和套置于所述车大梁上1的活动部8以及卡固件9 构成,所述活动部8上开有卡固部10,所述卡固件9穿设所述卡固部10和卡固孔7卡固所 述活动部8,所述活动部8的后端设有前车架铰接部11,所述前车架2通过所述前车架铰接 部11铰接于所述活动部8,所述活动部8上还设有连接折叠车链条弹簧的连接部14,所述 车大梁1的后端设有后车架铰接部12,所述后车架3通过所述后车架铰接部12铰接于所 述车大梁l,所述后车架3的中部设有铰耳13,所述后车架铰接部12铰接于所述铰耳铰13 上,所述前车架2为减震结构。 如图3至图5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所述锁定装置6设于所述车大梁1前部的上端 面上,所述锁定装置6具有固定部20、活动部21和卡固件22,所述固定部20为固定连接于 所述车大梁l上的套槽,所述套槽上设有前后具有间隔空间的两个或多个卡固孔23,所述 活动部21套置于所述套槽的内部,所述活动部21上设有对应所述卡固孔23的卡固部(图 中未示出),所述卡固件22穿设所述卡固孔23和卡固部卡固所述活动部21。 在以上实施例中,本技术的折叠车架装配配套车体其他部件后,用锁定装置 的卡固件穿设靠后的卡固孔和卡固部可以卡固活动部,从而固定前车架和后车架间的夹 角,使踏板抬高,可前后踩踏板,通过链条带动后轮推动整个车往前运行,用锁定装置的卡 固件穿设靠前的卡固孔和卡固部可以卡固活动部,压低踏板可以当滑板使用,一只脚踩在 踏板上,另一只脚踩地面推动车运行。0024] 与本技术适配的车轮可以为两个或三个,具体的说,可以为前车轮设置为一 个,后车轮设置为一个或两个,此为公知技术。 但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用以局限本技术的专利 范围,故凡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同理包含在本实用 新型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车架设有车大梁、前车架、后车架、铰轴和踏板,所述前车架的后端和所述后车架的前端与所述踏板的中部三处共同铰接于所述铰轴上,所述车大梁上设有控制所述前车架和所述后车架间夹角变化的锁定装置,所述前车架的前端连接于所述锁定装置的后端,所述后车架的中部连接于所述车大梁的后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折叠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车架设有车大梁、前车架、后车架、铰轴和踏板,所述前车架的后端和所述后车架的前端与所述踏板的中部三处共同铰接于所述铰轴上,所述车大梁上设有控制所述前车架和所述后车架间夹角变化的锁定装置,所述前车架的前端连接于所述锁定装置的后端,所述后车架的中部连接于所述车大梁的后端。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装置由设于所述车大梁上且 具有前后间隔空间的卡固孔和套置于所述车大梁上的活动部以及卡固件构成,所述活动部 上开有卡固部,所述卡固件穿设所述卡固部和卡固孔卡固所述活动部。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部的后端设有前车架铰接部, 所述前车架通过所述前车架铰接部铰接于所述活动部。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车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伟时
申请(专利权)人:朱伟时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