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耐热镁合金的补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381772 阅读:3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6 22: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强度耐热镁合金的补焊方法,主要包括取样、X光检测、试样切割、补焊、热处理、机加工步骤,试样切割后将试样加热至250~300℃再进行补焊,补焊后,将试样置于不低于100℃的烘箱中随烘箱一起冷却,冷却后再进行热处理,该补焊方法不会产生补焊裂纹,将焊接部位的抗拉强度提高到本体试样的90%以上,延伸率也达到本体试样的75%以上,提高了焊接部位的力学性能,满足补焊要求,为新材料的工程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镁合金补焊
,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强度耐热镁合金的补焊方 法。
技术介绍
高强耐热镁合金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发展,综合性能尤其是高温性能比常用镁合金有了显著的提高,这为航空航天飞行器壳体制造材料的选择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选材范围。根据飞行器壳体结构的复杂性及薄壁性,壳体一般用铸造成型,铸造成型的毛坯零件难免存在一些可修复的缺陷,需对毛坯零件进行补焊,壳体毛坯零件的补焊性能直接影响到零件的铸造合格率,同时也是评价一种新材料工程化应用成熟度的量化指标。国内牌号为ZM6的铸造镁合金壳体补焊工艺流程是这样的取样一X光检测一试样切割一补焊一热处理一机加工一试验一性能评价,其中焊丝是从铸件浇道上切取的。按照ZM6的补焊工艺参数,对专利号200610031169. 9所公开的高强耐热镁合金试片及壳体进行补焊试验(其中焊丝是从高强耐热镁合金铸件浇道上切取的),发现该镁合金试片及壳体如沿用传统的ZM6牌号的补焊工艺流程,试片及壳体容易出现焊接裂纹,而焊接部位力学性能只能达到本体试片力学性能(抗拉强度、延伸率)的50% 60%,无法达到补焊效果,严重影响新材料的工程化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强度耐热镁合金的补焊方法,主要包括取样、X光检测、试样切割、补焊、热处理、机加工步骤,其特征在于:试样切割后将试样加热至250~300℃保温10~20min再进行补焊,补焊后,将试样置于100~300℃的烘箱中随烘箱一起冷却,冷却后再进行热处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国栋吴红英敖四海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航天风华精密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