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poly?I:C佐剂的新型乙肝疫苗制剂。所属技术领域:1.生物技术2.基因工程疫苗。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乙型肝炎疫苗的新配方,该疫苗的主要成分为基因工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铝佐剂、聚肌苷酸胞嘧啶核苷酸(poly?I:C)等。以该配方制备的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原性优于目前使用的单纯铝佐剂疫苗,该乙型肝炎疫苗可用于成人、肾移植病人、肾透析病人等的免疫,以预防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该乙型肝炎疫苗亦可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治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含poly I :C佐剂的新型乙肝疫苗制剂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的乙肝疫苗制剂,为采用Poly I:c和铝佐剂的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疫苗,属于生物
技术介绍
我国有50-70%的人群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HBV),10%的人群(约I.3亿人)为病毒携带者。目前还缺乏根治乙肝的有效方法,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肝炎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随着近年对治疗性疫苗研究的深入,防治结合的乙肝疫苗将具有更为广阔的前景[1-4]。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具有噬肝性的DNA病毒,只对人和猩猩易感,可引起肝组织损伤,导致乙型病毒性肝炎。HBV病毒结构由外壳和核心组成,外壳所含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又包含S抗原,前SI和前S2抗原,作为病毒识别和侵入宿主细胞的主要结合蛋白,HBV表面抗原是目前HBV疫苗研发针对的主要靶点。目前临床所使用的基因工程疫苗以及血源性疫苗,都是由乙肝表面抗原主蛋白(S)组成[5,6]。自1985年在我国广泛接种·以来,产生了非常良好的疾病防控效果,HBV的感染和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4,7]。然而,庞大的人口基数决定了我国HBV的防控任务依然严峻,特别是HBV的抗病毒治疗成本高昂且疗效有限,易耐药,故而研发具有治疗性效果的HBV疫苗非常必要[8]。目前中国大量使用的乙肝疫苗中,主要采用HbsAg作为抗原,O.5-lmg的铝佐剂进行增强,这种配伍诱发的体液免疫水平较低,而且在细胞免疫方面存在缺陷。该类疫苗存在约有10%左右的人群对其无免疫反应或反应低下,且存在部分免疫逃逸的突变株等缺点。聚肌苷酸-聚胞苷酸(polyinosine-polycytidylicacid, Poly I: C)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双链RNA,可被免疫细胞上的Toll样受体-3 (Toll-like receptor 3,TLR-3)所识别,从而诱导宿主细胞产生干扰素α和β,具有抗病毒和调节免疫的多重功效[10-12]。目前Poly I:C主要作为免疫刺激剂、肿瘤治疗药物,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性角膜炎、带状疱疹、各种疣类和呼吸道感染等。临床成人用量为每次l_2mg肌肉注射,主要副作用为注射后少数病人可发生一过性低热,其作为人用疫苗佐剂的应用存在安全问题的可能性较低[13-14]。目前尚无采用乙肝表面抗原加PolyI :C和铝佐剂的双佐剂配伍应用于乙型肝炎疫苗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的乙型肝炎疫苗制剂,该疫苗的组成除包括HbsAg和铝佐剂夕卜,还包括Poly I:C。本专利技术的乙型肝炎疫苗利用聚肌苷酸-聚胞苷酸(polyinosine-polycytidylicacid,简写为Poly I:C)免疫佐剂的作用,Poly I: C可有效地激活免疫细胞,诱导产生以一型干扰素为主的多种免疫激活因子,在试验动物中能诱生高水平的抗原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采用此种特定类型的免疫佐剂可以进行各种类型的HBV感染的免疫治疗及对免疫抑制药物使用者进行有效的免疫,可将目前较难治疗的无症状HBV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转阴并出现抗-HBs,亦有可能使受损的肝脏获得一定程度的再生修复。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为基因工程重组抗原或其片段或含pre SI成分的抗原,而不是来源于乙型肝炎病人血浆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由酵母菌或CHO细胞表达的基因工程表面抗原由226个氨基酸组成。重组酵母菌或CHO细胞表达的HBsAg均可形成22nm的VLP颗粒,应用于人群免疫多年,临床证明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和安全性。本专利技术的乙型肝炎疫苗每剂中各主成分的含量范围如下Poly I:C 0.2-1.2mg、HBsAg5-125ug、铝佐剂(按铝离子计算)O. 2-1. 2mg。优选的范围如下Poly I :C O. 5-1. Omg、HBsAg 10-100ug、氢氧化招佐剂(按 Al3+计算,lmg/ml) O. 5-1. Omg0 最优选的范围如下Poly I :C O. 5-1. Omg、HBsAg 25_75ug、氢氧化招佐剂(按 Al3+ 计算,Img/ml) O. 5-1. Omg0以上说述每剂是指每一疫苗制剂,如每一注射针剂,或每支注射剂,或每次使用量的注射用药剂。本专利技术的疫苗使用方法与现有的乙型肝炎疫苗使用方法相同。本专利技术的乙型肝炎疫苗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制备组成聚肌苷酸-聚胞苷酸(Poly I:C)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疫苗)氢氧化铝佐剂制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中加入氢氧化铝佐剂,混匀后,加入Poly I :C溶液,混匀,即得疫苗液,该疫苗液经过分装可制成单位剂量的注射用的疫苗制剂。本专利技术的疫苗制剂中还可含有其它可提高机体免疫的人体或微生物蛋白质、多糖或小分子化合物。本专利技术的疫苗制剂可作为成人、肾透析病人、器官移植病人及乙型肝炎高危人群的免疫治疗的药物。也可作为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免疫治疗的药物。本专利技术的疫苗还可与其他含铝佐剂的疫苗制剂组成联合疫苗。本专利技术的乙型肝炎疫苗与现有乙型肝炎疫苗的不同之处在于,加入了免疫增强剂PolyI: C,将Poly I: C加入到疫苗中,可有效的刺激机体产生高水平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该疫苗将会给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带来光明的前景。动物实验的结果表明,本专利技术疫苗明显优于现有的乙型肝炎疫苗。应用于人体后将可大辐度的提高人体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可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治疗。动物试验表明该新型乙型肝炎疫苗是安全的,对试验动物无可见的毒性。可有效的刺激动物产生高滴度的特异性抗体。本专利技术的乙型肝炎疫苗采用的配方,可诱导机体产生较强的免疫反应。该疫苗可用于成人、其它类型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失败者、肾透析病人、器官移植病人的免疫,以及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免疫治疗。附图说明图I为ELISA检测蛋白抗原免疫后小鼠血清抗S特异性IgG抗体图。利用ELISA检测I. 25 μ 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配合佐剂刺激BALB/c小鼠说产生S特异性IgG的结果。Fl代表单纯疫苗组,F2代表疫苗加氢氧化铝佐剂组,F3代表疫苗加Poly I:C佐剂组,F4代表疫苗加氢氧化铝加Poly I :C双佐剂,NS代表单纯生理盐水组。在第一次免疫后第2周,采用含Poly I:C佐剂组的小鼠均出现明显抗体阳转,第二次免疫后第2周(6week)检测时佐剂组强于未加佐剂组(P < O. 05),第二次免疫后第8周(12week)检测氢氧化铝佐剂组滴度为103 38±°_31,双佐剂组抗体滴度分别为103 78±°_48,均强于其他两组(P > O. 05)。该结果说明双佐剂与单纯氢氧化铝协同蛋白抗原在诱导产生S特异性抗体的作用相当,且都能长时间维持。图2为ELISA检测蛋白抗原免疫后小鼠血清抗S特异性IgG抗体图。利用ELISA检测I. 25 μ 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配合佐剂刺激BALB/c小鼠说产生SI特异性IgG的结果。Fl代表单纯疫苗组,F2代表疫苗加氢氧化铝佐剂组,F3代表疫苗加Poly I:C佐剂组,F4代表疫苗加氢氧化铝加Poly I :C双佐剂,NS代表单纯生理盐水组。在第一次免疫后第2周,各组小鼠均出现抗体阳转,第二次免疫后第2周(6week)检测时各组抗体滴度无明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乙型肝炎疫苗制剂,其特征在于,该制剂中含有乙肝表面抗原,氢氧化铝佐剂,以及聚肌苷酸?聚胞嘧啶核苷酸(polyinosine?polycytidylic?acid,poly?I:C)。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乙型肝炎疫苗制剂,其特征在于,该制剂中含有乙肝表面抗原,氢氧化铝佐剂,以及聚肌苷酸-聚胞卩密唳核苷酸(polyinosine-polycytidylic acid, poly I: C)。2.权利要求I的疫苗制剂,其特征在于,其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为重组CHO细胞制造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或其片段或含preSl的抗原。3.权利要求I的疫苗制剂,其特征在于,每剂疫苗中Polyl:C的含量为0.2-1.2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文杰,揣侠,陈红,文波,阮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